第1053頁
一番扯皮,朝臣根本動搖不了伏泉分毫,而朝中一群家中子弟,都在參加北疆戰事的朝官,也都請求朝廷批准剿滅烏桓,最終在宋太后的應允下,小皇帝劉崇詔令并州軍會合幽州軍,出塞討伐烏桓。
第六百七十章 平烏桓掃剿黑山賊
其實,曾經跟隨張純、張舉叛亂的烏桓人,也只是丘居力等人的部落而已,其餘烏桓人並未反叛漢朝。
不過,對於要將邊塞這些胡人全部滅族的伏泉而言,丘居力的這次反叛,卻是完全給了他對於烏桓全族的藉口。
否則,僅僅是屠戮了丘居力所掌控的那幾個烏桓部落,對於伏泉而言,花了這麼多代價,如此大張旗鼓的動兵出塞,僅僅是滅幾個烏桓部落,這根本是得不償失的。
而且,如果留下那些烏桓部落在塞外,這也十分影響到伏泉的計劃,漢代自擊敗匈奴以後,便對於草原和西域的掌控想法越來越低了,除了不少武將想學習前漢武帝時期諸般,出塞域外,以戰養戰,殺敵立功的將軍,依舊執意擴張疆土外,大多數文士都以糧草不足,中國之大,幅員遼闊,不需要在乎塞外苦寒之地為由,拒絕出塞遠征,自然就更不要妄想擴充疆土的事情。
當年,竇憲出兵塞外,也是因為他派人殺死劉漢皇族近支,自知犯了死罪,恐難保全,於是急於贖死罪,靠著當時竇氏一族權傾朝野的勢力,才勉強讓朝中百官同意出兵的。
可就是這樣,竇憲能帶走的漢軍也就只有數千騎而已,真正作為漢軍主力攻打北匈奴的,卻是當時作為漢軍附庸的北匈奴的死敵南匈奴而已。
這裡面,固然是漢朝想利用南、北匈奴的矛盾和仇恨減小漢軍損失以外,同樣也有漢朝本身糧草錢財真的不足,以及百官公卿多數人都對塞外土地不看好,不想為這些地方消耗太多資源的緣故。
伏泉知道,以現在的漢朝實力,短時間內快速開發塞外那些沃土,有些困難,甚至前期還會虧損不然。但是,中原土地已經不夠漢家百姓生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未雨綢繆的擴大塞外的漢家土地,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也許,占領塞外那些土地,剛開始朝廷移民,很多人會嫌棄路途偏遠,塞外苦寒,不願意移民,當然,這也是不要緊的。
畢竟,隨著中原土地不夠百姓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生計,沒有糧食過活一家後,在生存的刺激下,肯定會因為那一絲出路而出塞的,到時候隨著一個、兩個人和家族在塞外屯田定居,有了好的生活,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出塞生存的。
這種只能給那些註定在中原生存不下去的百姓,逼他們出塞討生活的移民方法,再配合伏泉自掌權以來,一直就實行的遷徙中原大族去邊郡的移民策略,顯然從上至下,都能慢慢緩解大漢的土地兼併問題。
伏泉相信,等到漢軍盡滅驅逐塞外的烏桓人,到時候在大漢兵強馬壯,無人敢動漢朝主意的情況下,那北方很多沒被人發現,總有大量資源的土地,會一點兒一點兒的被那些只能在此,別無他法生存的人們,不斷建設發展,最終成為大漢北疆塞外的一片片沃土……
此番漢軍出塞攻打烏桓,伏泉特別下令讓關羽以公孫瓚為前鋒,目的自然是有些激將的意思,希望公孫瓚知恥而後勇,這次出塞,一掃他當初被烏桓人圍困,最終突圍差點兵敗的劣績。
當然,塞外畢竟也是不少烏桓人的老巢,形勢錯綜複雜,伏泉為了保證漢軍出征不出意外,特別動用了他很早以前隨意埋下的一顆棋子,屬於烏桓一處部落的頭人烏咽。
在漢朝使者明確要出塞,攻打那些屢有叛漢事情發生的意思後,本就是出身烏桓小族,又和伏泉有著不少關聯的烏咽,明白漢朝勢大,烏桓無力回天,主動歸順漢朝,並且派出族中深知塞外烏桓形勢的族人,給漢朝大軍出塞帶路。
至於這次出塞的結果,顯然也是非常明顯的,漢軍騎兵一有馬鐙、馬蹄鐵之助,二有烏桓內應,一路長驅塞外數百里,連戰連捷,所有抵抗漢軍的烏桓騎兵,根本無法阻擋漢軍恐怖的騎射和他們近戰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使出的劈砍實力。
當然,其實在對戰漢軍之前,烏桓人也早有失敗預感,畢竟連實力比他們強大了無數的南匈奴人和屠各人,都被漢軍打敗,甚至除了徹底歸順,只承認自己是漢人的胡人外,其他胡族可都被漢軍滅族,他們這些各個部落互不統屬的烏桓人,又如何是漢朝大軍的對手呢?
最終,歷經三月,直至冬日,漢軍將塞外包括丘居力所掌控的幾個烏桓大族盡數消滅,歷經大小二十餘仗,斬殺烏桓四萬餘人,俘虜兩萬多烏桓婦孺,其他烏桓小族或早早與烏咽聯繫,早早拋棄本族,徹底歸順漢朝,不然就是一直向北遷徙,逃到漢軍找不到的地方去生存。
當漢朝大軍輕而易舉掃滅烏桓一族的大捷消息,傳到朝廷時,朝中公卿百官莫不驚呆,雖然他們知道漢軍在打敗南匈奴人、屠各人後,實力不一般,但從沒想過能如此輕易平定烏桓。
並且,朝廷為此所耗錢糧也不算多,因為伏泉出塞所實行的以戰養戰,靠著搶掠烏桓人的儲備,來實行的戰略方法,根本只需要幽州為出塞大軍準備前期的數日糧草便好,也不需要其他。
這下子,公卿百官對伏泉皆是無語,沒人敢趁伏泉用這大勝之功,去反對他在軍事上的意見,就是原本也不建議大軍勞民傷財出塞遠征的太尉蔡邕,也是無法反駁伏泉的軍事策略,畢竟,隨著新皇登基以來,伏泉已經用需求勝利的事實證明他的軍事策略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