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想想看,如果不是竇氏平日裡自大,沒有完全收攏雒陽軍心,即使宦官掌握了皇帝、太后這兩個大殺器後,也不該被宦官喊了一句“竇武反,汝皆禁兵,當宿韂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後,半日功夫全部跑光。縱然其中有雒陽兵士畏懼宦官的原因,可是北軍五校在竇武手下也有不少時日,數千漢軍之中,竟然沒有一個死忠的兵卒願意為竇家效力,其攏略人心之能可見一般,權利鬥爭之術也可預見,其人說是志大才疏亦不為過,空有被士人捧起來的虛名罷了。
或許只能說這位黨人“三君”將精力全部用在了權利、女人、金錢上面了吧,只是說來可笑的是,就這樣一位貪財好色的“偽君子”,卻是一位被黨人稱讚至今的名士人物,果然讀書人掌控了輿論,什麼東西都能黑的說成白的。
閒話少扯,不提竇武所為,只談盧植。自從盧植勸誡竇武不要立劉宏為帝後,就已經變相的得罪了這位已經成了既定事實,要掌管大漢天下的皇帝劉宏。按照道理來說,盧植這般“不識抬舉”之舉,換成其他皇帝沒有事後算上就算好的了,可偏偏劉宏並未追究,反而屢次將這位馬融高徒拔耀中樞,討論政事,非有難治大郡不會輕易讓其外放出京,可見其得帝心之厚。
當然了,皇帝這麼待見他,這位性格剛毅的盧植可不領情,時常找劉宏的不快。諸如勸誡他不要肆意享樂這些在盧植諸般勸誡里都算是小事,像剛剛朝堂喝罵閹宦羽翼卻是最讓劉宏頭疼的,因為兩邊都是他不想治罪的。
崇德殿內經過剛才盧植喝罵一事,看似因為劉宏的刻意偏袒而暫熄那沒有硝煙的舌戰,可實則卻是暗流涌動,不說士人一黨在等著找其他機會彈劾閹宦一夥,便是吃了虧的閹宦團伙可不會這樣就認栽的。
見殿內暫時平靜,早就知道該如何應對朝堂局勢的劉宏立馬道:“既然楊師、盧卿無異議,這作罼圭、靈崑二苑之事,朕准之。”此刻在劉宏心裡,建造皇家林苑才是最重要的,他深知這個時候一直反對自己的士人絕對不會出言阻止,畢竟自己剛剛才幫了他們,如果他們再不識相一點,答應自己的提議,那麼他也不介意下次站在宦官那一邊好好懲治他們了。
“陛下!此事斷……”
“嗯?楊師有何言語?”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
那邊一開始就上書勸誡劉宏放棄建林苑的楊賜,聽到劉宏這時候直接就要決定建林苑,連忙出言制止。只是,坐於殿首的劉宏突然一聲輕哼,直接就打斷了他的話語。
楊賜抬眼看到劉宏臉色,見他臉色不善,想到殿內經過剛才盧植喝罵的事情,最終還是變向妥協了皇帝,因為劉宏在用權利逼他妥協,畢竟盧植剛剛的事情,沒有劉宏的提前打斷,說不得現在已經成勢的閹宦集團就要對盧植不利了。
可惡的閹宦,可惡的鴻都門學,陛下啊,為何還不清醒,這些可都是亂國的惡政啊……
第三百三十五章 政治妥協
自古朝堂之上所謂的集體商討的政策措施,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各方的政治妥協而已,對那一方有利的措施,深究起來,也就是有力的那一方,有著更多的資源可以讓其他派別妥協而已。
這一點無論是封建時代,還是後世所謂的民主時代,其實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不同的話,那就是政治總會出意外,也許今日的政治強者明日就變成弱勢團體,畢竟對於政客來說,學會投機站隊是他們最基本的政治智慧。
就像剛剛楊賜選擇妥協一樣,單純的是宦官集團和他們士人集團在朝堂罵戰,他們不怕,怕就怕皇帝也摻和進來,甚至偏幫其中一方,那麼即使某一方勢力強勢,也會最終因為皇帝的原因而爭權失敗。
簡單來說,皇帝看似孤家寡人一個,然而卻是朝堂最不可缺少的成分。如同一場比賽,宦官和士人兩個集團是兩名選手,而皇帝就是裁判,只要裁判偏袒那一方,說另一方出局就是出局,違規就是違規,自然被偏袒的那一方一定是躺贏。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裁判有威信的前提下,不然,裁判沒有資歷和威信,稍微強勢的運動員就會當場鬧事反抗裁判的判罰了,這之後的結果只能是朝堂政治亂了,權臣欺主。
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在皇帝劉宏的統治下,出現權臣基本是沒可能的事情。畢竟,自從竇武死後,朝堂逐漸崛起只有宦官勢力在挑戰黨錮之後依舊強勢的士人集團,沒有黨人,自然就沒有可以結黨營私,獨霸朝堂的權臣了。
加之,劉宏已經不是那時候的小兒了,而且他在位這些日子,一些桓帝都沒有辦到的功績卻被他做成功了。畢竟,一切都有了伏泉這個變數了,不然,此刻的他依舊還是大力扶持宦官,全力打擊士人集團,削弱一方,加強一方,來達到政治上的平衡。
崇德殿外,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傳來,只見一個禁軍郎官疾步走來,手上握有一封書信。他和殿外熟識的小寺人輕聲言語幾句,那小寺人得了吩咐連忙入內,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宦官走了出來,卻是宮內多數人都畏懼其權勢的大宦官趙忠。
“趙常侍!”那郎官見到趙忠,連忙對趙忠行禮道,他是趙忠的親信,能入得宮裡為郎全都是靠的自己送禮趙忠,被他提拔而來,自然對他恭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