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這其中的人,像董忠這樣,便是伏泉即使不認識,也不能拒絕的人,因為來為董忠來求情入蜀的人卻是董重,那位董太后的親侄子,是董太后親哥哥董寵的兒子。自己若是拒絕董忠隨他入蜀,說不得董承找了董太后訴說,董太后就要讓伏泉難受了。
眾所周知,當年董太后入住皇宮後,其兄因為“矯稱永樂後屬請”之罪,為董太后做了擋箭牌,獲罪被處死。因此,可以說董重這個亡兄唯一的孩子,十分得董太后關愛,若是他對董太后說了什麼壞話,說不得自己就要遭難,雖然皇帝劉宏長大後,逐漸將權利攬在手上,但是董太后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真要對付他,自己也招架不住,所以還是收了,反正都只是來蹭軍功鍍金而已。
想想看,彈劾董寵致其死罪的勢力是來自哪方神聖?此時被幽禁在南宮的竇太后肯定沒這麼大能耐,如果是竇太后的人脈所為,那麼次年(171年)劉宏肯定就不會愉快地去南宮給竇太后祝壽並增加供給了。由此看來,彈劾董寵致其死罪的人也只有是來自於朝廷中秉公執法的官員,外朝之人,反正推敲的歷史而已,只能說史書里的水和歷史本身一樣,實在是太深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
前方突然聚起一眾百姓,奔走相告類似“茂安先生授課”的話語,人群里隱隱還有著不少儒袍士人,他們頭戴著庶巾,與普通百姓圍在一起,令人頗為好奇。
派人前去打探究竟,很快便打聽到了原因,原來今日雒縣城裡來了一位郡內名士,廣漢綿竹人董扶,字茂安,名聲很大,據說多次已身體有病為理由,拒絕三公宰府的徵辟,以及朝廷的“征詣公車”,一直在家鄉講授經學、讖緯,遠近問其名而拜師者不知凡幾。
伏泉聽到“征詣公車”時,臉色一愣,暗道這董扶可真是有夠能忍的,連“征詣公車”都不要。
所謂征詣公車,是漢朝朝廷為了表示對被徵召者的尊重,會派遣公車接送被徵召者入宮面聖,可謂是尊崇之極,而且只要以後為官不犯皇帝忌諱,必定仕途平步青雲,通暢無阻。當年蘇不韋在十八歲被征詣公車,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不過卻因為父仇而放棄,十分遺憾。現在這位頗有些裝逼的董扶,很明顯有待價而沽之嫌。
雖說漢代名士拒絕為官者多如牛毛,似乎這樣可以養望,對他們的名聲提升很大,不過除了少數人真的無心為官外,多數人卻是心裡日思夜想的想去當官,真是有些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的意思。
而這位董扶,明顯就是這其中的代表,為何?因為他剛剛又拒絕了州郡的徵辟,理由還是一樣,身體抱恙,不能就職,可是此刻他卻大搖大擺的從綿竹縣跑到雒縣,未免病好的太快了吧。
“董扶?莫非是那益州名士,聽聞其尤善經學、讖緯一道,中郎,不如吾等前去一觀?”董忠似乎對董扶很有興趣,上前經驗催促道,不知是不是他們同樣姓董的緣故。
但是伏泉聽到董忠說董扶擅長讖緯,不由眉頭一皺,心中十分不想去,因為他對於這迷信的讖緯一點興趣都沒有。至於說董扶擅長經學,伏泉則是自動免疫,因為在漢代基本上只要學者沾了圖讖,都會被同時形容他擅長經學,蓋因東漢以來的學者經學與讖緯不分家,只要擅長讖緯,就會歸為擅長經學。
不過伏泉礙於此事卻是董忠所提,想了想自己左右無事,看看熱鬧也無所謂,便點頭應道:“可!”
言罷,眾人隨即向人群深處走去,不得不說看熱鬧是國人的天性,千年前的古人看熱鬧的本事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伏泉等人擠了半天,才擠進猶如鐵通一般的人群里。不時有百姓對他們表示不滿,可是看到他們這群人人數眾多,而且衣服裝扮不似一般人,便忍氣吞聲不再過問。
只見人群中央,有一個鬢髮皆白的老者,周圍眾人空了一塊空地供他演講,想來這應該便是那名士董扶了。他看著起碼也有六、七十歲了,但神采很好,說話鏗鏘有力,隱隱有一股脫於塵世的仙氣,就衝著這氣度,伏泉便是暗贊不已,心想旁人看他模樣,就已經信了三成他那迷信的圖讖之學,再加上他那長壽的年齡,在漢代這普遍年齡多活不過五十歲的時代里,那就讓人信了一半了。
空地中央,董扶坐在一草蓆上,看著周圍眾人朗聲道:“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
董扶大庭廣眾開課,周圍眾人聽得津津有味。當然這其中大多數百姓只是來看個熱鬧,真讓他們學習讖緯,估計他們也沒那個知識儲備,真正在聽他講課的都是些穿著儒袍的士人。這些士人有的早就準備好了草蓆端坐一側,有的卻因為匆匆趕來,並未準備,索性便站著聽董扶授課,看他們的樣子真是如痴如醉,伏泉此刻突然有一種後世教派在向世人傳播教義的感覺,不由感嘆古人真是迷信。
“讖緯,迷信之論也,走!”聽了約莫半晌,伏泉是再也聽不下去了,呼喚左右,便欲離去。
只是大概伏泉適才出聲的聲音大了,而且在場眾人因為聆聽董扶言語,十分安靜,一下子,他那對讖緯的蔑視言語一下子吸引了在場眾人的目光,伏泉身邊兩個士人模樣的青年,當即走到他面前攔住了他們一行,其中一人怒喊道:“少年郎如此狂妄,不敬鬼神,豎子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