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頁
而最重要的張猛的籍貫問題,其實也不算事情了,畢竟,當年張奐因為平羌之功,朝廷特旨,准奏張奐把他的家由邊地敦煌郡淵泉縣遷到司隸弘農郡華陰縣,這已經將張猛的戶口改變了。
用後世的話來說,現在張猛的祖籍是涼州敦煌郡淵泉縣人不錯,但是他在大漢的真正戶口,其實卻是司隸弘農郡華陰縣人,而他去擔任武威太守的話,卻是完全規避了“三互法”的要求。
因此,現在由張猛擔任武威太守,再合適不過了,只是,卻不知道他會不會再出現歷史上的結局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
朝廷詔令傳至姑臧時,知道北方突然敗壞局勢的伏泉,當即大驚失色,連忙下令關羽帶人,密切注視劃歸他帳下的北方胡族騎兵,以防出現意外,
這些胡騎,和來援的并州兵、幽州兵一起,隨關羽從塞外先零羌殺穿了武威郡,並和伏泉大力在金城郡會合,其實兵馬早已折損過半,現在也就剩兩千多騎,翻不起什麼大浪,但也不可小覷,畢竟這連番大戰下來,他們也是能征善戰的精兵。
而伏泉派人監視他們,當然也是因為怕那從北疆來的兩千多胡兵,聽到部族反叛,也跟著反了。
本來,在烏桓人叛亂後,伏泉就準備隔離軍中和反叛的烏桓部落有關係的烏桓兵,不過後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他們現在也就剩下數百人,而且有的人對於自己族人有部落反叛也是一臉懵逼,甚至有的人部落並未謀反,因此對付他們只需要安撫其眾,不讓他們感覺到待遇差異,就不用擔心會出亂子了。
只是,現在不同,整個北疆亂成一鍋粥,屠各和南匈奴也跟著反了,雖然這裡面南匈奴有被逼的意思在,但不可否認,這三支胡族有人反叛,對於此刻在涼州這兩千多胡騎而言,也是有不小的撼動了,一個處理安撫不好,這些人都有可能因為心思敏感而叛變。
當然,朝廷讓伏泉歸還援兵給北疆,伏泉心裡就大罵百官公卿操蛋,不知道這些兵馬里有六千胡兵嗎?而且經過涼州大戰,他們可都是實打實的精銳,若是去了北疆,一個不好被族人勸返,那不是縱虎歸山?
不過,後來想想,或許這也正是朝廷的意圖,他們肯定知道自己不會放這些胡兵離去,畢竟若是胡兵到達北疆真的和同族反叛的話,這第一個治罪的人,只能是伏泉自己,而為了湊齊人數,只能用他的涼州兵去填充。
至於那些截留下來的胡兵,伏泉只能留在涼州,一方面利用,一方面監視,這樣的話,也正好符合朝廷削弱自己的意圖,同時用這些胡兵作為嵌在涼州軍里的釘子,真是一石二鳥,讓他坐鎮涼州,也不能坐得安穩。
“真以為這樣就能給我添堵嗎?你們怕是不知道後世大天朝的軍隊政治教育,這點兵馬看我不把他們變成忠誠的大漢兵卒……”握著朝廷奏疏,伏泉自言自語道,而後便下令準備涼州兵馬後,只是,朝廷要讓自己出血,但怎麼也要給點補償不是?
八月中旬,涼州刺史伏泉上書,因涼州兵入援中原,北人恐難以震懾涼州邊兵,為防昔日剿滅冀州太平道時,各州兵馬不服對方,不能互相協調的情況發生,伏泉因此奏薦麾下悍將關羽為使匈奴中郎將,統率涼州兵入中原平叛。
同時,隨這封奏疏一起上奏的,卻是涼州諸地收復後,伏泉表奏的各地新任太守的名單,其中就有伏泉以張猛父親張奐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奏請以張猛任武威郡太守的建議。
不過,雖然伏泉希望這些名單,朝廷都能同意,但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就是公卿百官都同意,皇帝都不可能同意,一州之地,皆為州刺史親信,即使大漢現在一州一郡如同一國,但是州郡長官,還是中央才能任命的。
八月底,朝會之上,當伏泉兩封奏疏上奏,皇帝劉宏召集群臣商討伏泉所奏,第一件上奏的讓關羽出任使匈奴中郎將的事情,就讓朝廷頭疼。
原因自然是關羽其人,眾所周知,關羽是伏泉從縣令開始就帶出來的舊部,而且伏泉對他有救命之恩,讓他出任使匈奴中郎將,明顯和現在身為涼州刺史的伏泉,互相呼應,若是有變,則北疆必有大患。
“啟稟陛下,關羽為使匈奴中郎將一事,不可不慎,臣進竊以為伏涼州所奏之事,難以發生,望慎思之!”何進毫無疑問的第一個出來反對,雖然他知道這事情對平亂戰事有益,但是并州和他關係密切,使匈奴中郎將如果歸了關羽,那無疑會破壞他的利益,助長伏泉勢力,這是何進絕對不允許的。
坐在上首的劉宏聽後點頭道:“何卿所言有理,屠各、南匈奴叛,使匈奴中郎將當慎選之,不知諸卿可有合適人選?一併論之。”
朝堂諸成聞之皆不言語,其實,劉宏此舉完全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選,可以合理規避使匈奴中郎將和伏泉關係密切的話題。只是,很明顯,一時之間,百官公卿也沒有合適人選,畢竟以如今局勢,朝堂肯定要找軍功為主有資歷的將領統率這支涼州兵,而和戰功無數的關羽相比,顯然整個大漢朝,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比之,而這些人能讓涼州兵信服的人更少了。
正當劉宏慍怒時,忽然朝堂之外,傳來急喊,接著中常侍趙忠從殿外,將一封急報送到劉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