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頁

    伏泉一愣,疑惑道:“小侄不明,請世叔解惑。”

    “雒陽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田畝本是一地難求,而今卻不然了。”

    “瘟疫?”

    “汝既已明了,吾便不多說了。余今日來此,觀其他往來之人,怕是雒陽世族不少都已盯上此地了,世叔勸汝一句,若是想要購地,當儘早。”

    “受教了。”回是這樣回應,可是心裡卻很不好受,畢竟這些受災受瘟百姓本就疾苦,受了此等天災,生活更加不易,而那些世家大族卻已經伸好手,準備摻和進這暴利的買賣里,豈能讓他不產生同情?

    “求田問舍”一向是是人們最熱衷的話題之一,古今亦然。世家如何購地,麋良話語雖然簡略,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雒陽土地本多為良田,然大水之下無數災民無錢無糧生活,唯有賣地求活。不過此地業已發生瘟疫,有心人推波助瀾之下,價格自然大跌,世家豪族此時入手自然輕而易舉。待緩個幾年,這些本就是沃野的土地,立馬又是良田,不論出售或是自己安排家僕墾殖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強取豪奪,古今類同,到頭來苦的還是百姓。

    此時七月,已屬盛夏光景,天氣炎熱,伏泉心道幸好及時止住瘟疫擴散,否則若是瘟疫突然爆發,人畜病死無數,控制不住,後果不堪設想。想到此處,心裡不由對華佗、張仲景兩人的醫術十分敬佩,畢竟能在古時這種醫療設施如此簡陋的時代,及時治療感染百姓,歷史上留名果然名不虛傳。

    車隊緩緩走向雒陽城,路邊的官道已於來時不同,行人稠密,客商往來頻繁,更有公子郎君,仕女小娘得了雒陽可以通行之令,出來踏青,大漢京都繁華熱鬧可見一斑。

    車外的馬夫高聲喊道:“少主,馬上要進城了。”

    伏泉起身站在馬車前,遠望這滿載漢族興衰的古都,繁華依舊,一點也沒有受到大水的影響,往日如何,雒陽禁令解除以後,現在還是一樣。

    漢朝的肉食者們從來都不會真正關心民生疾苦,都在爭權奪利,這其中有皇帝、有外戚、有宦官以及那些所謂的士人君子。

    第十四章 考校

    作為大漢京都,雒陽地處黃河中游南岸,跨伊、洛、澗幾條河流,北倚邙山,南對伊闕,東據虎牢,西有崤坂,素有“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譽,典型的王氣所鍾。王莽篡漢後,長安先後數次被攻破,人口銳減,滿目荒涼,昔日的恢宏與繁盛蕩然無存,光武中興漢室,因長安殘破,便定都雒陽。  

    畢竟雒陽也是一個恃險防禦、虎踞龍盤的地方,“調在中樞,西阻崤谷,東望荊山,南望少室,北有大岳三河之分,風雨所起,四阻之國”。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加之伊洛平原地力肥沃,周圍水路發達,漕運便利,南來北往商賈絡繹不斷,可以很好的解決京師的供應問題,使皇帝坐鎮中央,遙控天下,集中精力維護自己的統治。

    “董卓那廝怎就忍心將它付之一炬?”

    想到以後的雒陽的大火浩劫,伏泉心中憤怒難平,為這座見證漢族榮光的古城哀嘆。

    雒陽有城門十二座,南有四門,由東向西依次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和津門,其北門東為谷門,西為夏門,直通北宮。東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東門、中東門和耗門,西門由北向南依次為上西門、雍門和廣陽門。蔡邕曾說:“平城門,正陽之門,與宮連,郊祀法駕所由從出,門之最尊者也。”以平城門為尊,既說明其為正門,又說明洛陽是朝向是座北朝南,以南為尊。

    車隊到了東門,眾人走旄門入城,旄門亦又稱望京門,從這走離侯府最近。

    東漢定都也有一百多年,雒陽經過歷代皇帝建造,也是恢弘異常。城南北長九里,東西寬六里,劃分二十四街,人口十萬,雖不如西漢之長安,亦為天下巨城。  

    一行人回到府邸,伏泉還未歇息,便聽到家中僕從議論,細聽之下才知曉,自己那位便宜的皇帝姑父,明日要召伯父與他入宮覲見。

    未做他想,伏泉吃了飯食見了伏完後,便回屋倒頭就睡了,畢竟他現在的身體還在發育,今日出城已是十分勞累。

    翌日,還在賴床的伏泉被夭兒早早拉起,為他梳洗打扮。今日進宮,不是平常時候,穿著打扮需十分得體。換了家僕送來的衣服,出了屋子,便去向伯父伯母請安,此時伏完已換好朝服,幾人問好後,便吃了飯食,召喚蒼頭備了馬車進宮去了。

    東漢的宮廷,自光武皇帝劉秀定都雒陽以來,多數皇帝都在修建,建的是恢宏大氣,透露出一股厚重的歷史底蘊,讓人不由思索這一百多年裡,宮廷里發生的許多陰暗之事。皇宮主要分為南、北兩宮,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復道連接,南北長七里。所謂復道,是並列的三條路,中間一條,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兩側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還設一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南宮的北門與北宮的南門兩闕相對,有“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之譽。整個宮城平面清楚地顯示出一個“呂”字形,南宮是皇帝及群僚朝賀議政的地方,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地位比南宮更加重要,因而建築極盡豪華氣派。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