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8頁

    於此,伏泉別無他法,回書道若是地多,便低租或無償讓無地農民耕種,他的心中只想多給一些人活路。

    ———————————————————————————————————————————————

    漢代無地農民有地不種,可以查到根據很多,這裡只用筆者找到的。

    【陳志《孫休傳》:(永安二年)(259年)(三月)(孫休詔:)……夫一夫不耕,有受其飢,一婦不織,有受其寒;饑寒並至而民不為非者,未之有也。自頃年已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多違此業,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良田漸廢,見穀日少,欲求大定,豈可得哉?亦由租入過重,農人利薄,使之然乎!……】這是孫吳皇帝孫休詔書,裡面就說了原因。  

    世家豪族奢靡生活摘自《後漢書·仲長統傳》《理亂篇》

    世家有錢卻沒有糧食,根據【陳志《鄭渾傳》裴注引張璠《漢紀》:(鄭泰)家富於財,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

    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

    五月,丁卯,大水之後,劉宏又一次大赦天下。只是上天似乎並未在意,天災依舊繼續,唯一好點的情況便是大漢因為伏泉的出現,預防措施不斷完善,並未再次出現大疫。

    六月,弘農、三輔螟。

    《史記·龜策列傳》中言“螟蟲歲生,五穀不成。”螟災產生,弘農、三輔百姓又要遭罪了。消息傳來雒陽,幸好波及範圍不大,加之七國大水之後,大漢全國溫度普遍皆低,螟蟲非自然死亡率極高,大水無形之中倒也算解了此災,不過終究苦了百姓。

    天災不斷,百姓困頓,劉宏下詔,令郡國受災者,免收一半田租;其受害十分之四以上者,免收全部田租。

    大漢的天災這幾年從未斷絕,如同末世一般敲擊著百姓的生活,即便後世現代,一場川蜀之地的大地震都能讓國家不寧,民族悲憤,救災也需數年才能恢復如初,可以想想千年前的東漢是何等場景。  

    不過東漢的救災能力卻是一絕,即使中央朝廷虧空,有時無力救災,只讓地方自救,也未出現過百姓餓死的情形。並非像後世史家塑造的那樣,所謂“東漢末年,朝廷昏庸暗弱,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易子相食,人倫慘劇”的亂世,起碼也要等到那位著名的邪教首領,為了私慾起兵造反,從而形成的景象。

    起碼一點,東漢朝廷再怎麼混帳,皇帝下旨禳災罷官、送錢賜糧,尋醫送藥、減免租稅、祭福求雨、興修水利等等……這些都是鐵證,後世同情士人的史家再怎麼用春秋筆法掩蓋,這些都是抹殺不了的!

    就在伏泉注意力還放在天災上時,從宮中宋皇后處傳來的一個消息,讓他警惕起來,何氏懷孕了。她肚子裡的應該就是歷史上那位登基不過數月,便被董卓廢立的漢少帝劉辯,只是自己來了這一世還能讓他登基嗎?

    無論如何,宋皇后的日子不好過了。太多例子已經是說的很清楚,沒有子嗣的皇后,在後宮的權利爭奪里,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還在想著這事,車騎將軍府便來人傳話,宋酆請他過府一敘,看來這位外戚將軍也感覺到宮裡的風雲變化了。

    到了宋府門口,昔日門可羅雀的外戚府外,而今已是門庭若市,大大小小的馬車依次停在府外等待接見。  

    宋府蒼頭自然識得伏泉,恭敬為他牽馬,迎其入府,門外諸人皆是好奇,此誰家少年郎,竟可得如此禮遇。待知道其乃“治瘟郎”後,皆是贊道果然是大儒世家,有君子之風,伏泉對於此言早已耳濡目染,面不改色,幾年時光,他早已習慣了旁人異樣的目光與話語。

    剛入堂前,便聽裡面傳來一陣爭執之聲,走近細看卻是老熟人蔡邕與宋酆談話。

    蔡邕言辭激烈道:“‘三互’之法乃惡政,致使朝廷選拔幹吏艱難,幽、冀二州所官久缺不補,君侯乃國之重臣,此朝廷危及之秋,今蒙陛下賞識,得滅江東許賊之功,理應上書陳詞利弊,罷‘三互’之惡法也。”

    但宋酆並未理會,其淡淡道:“伯喈此言,孤豈不知,然此事非吾不欲為,而是不能為也。”說吧,一言不發。

    “哎……”蔡邕一聲長嘆,摸了摸短須便低頭離去,路上與伏泉撞見,臉露假笑道:“流川今日亦來君侯府上?”

    伏泉趕緊行禮道:“見過議郎,今日得了大父招呼,便趕來了。”  

    “既如此,仆先告退。”蔡邕心情不好,打了招呼便走了。

    伏泉啞然,蔡邕難道看不出為什麼劉宏為何如此作為?明知道因為三互法的實行,朝廷選拔人才逐漸困難,他真的那麼蠢會看著幽州、冀州官員久缺而不作為?

    答案很明顯,皇帝是很聰明的,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一點,外朝勢力太大,統治者需要一些政治措施來抑制,“三互法”便是一件利器。

    早在桓帝時候,三互法便出台了,到了劉宏,實行更加徹底,為了什麼?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增加更多的官吏崗位,讓知識分子有更多的官可做,同時又要防止士人結黨營私。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