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頁
所謂長史,在幽州突騎中,自然沒有別人,他就是昔日伏泉舊吏出身的公孫瓚,因後來出任遼東屬國長史,常騎白馬,屢建奇功,得名天下,被時人稱為“白馬長史”,後來因為其征討鮮卑之功,被朝廷任命為涿縣縣令。此番更是因為其名,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被皇帝劉宏任命,招募、統率幽州兵馬,歸受其師北中郎將盧植只會,平定黃巾蛾賊。
劉備之所以如今在公孫瓚麾下,也是因為他在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眼看這參軍平亂,絕對是可以讓他振興門楣的好機會,因此便帶著他在涿郡的一幫常年隨其左右遊俠惡少年,隨其師兄公孫瓚出兵。
那時正巧公孫瓚正受命,募兵討賊,因劉備與其關係,便直接任命其為一屯之長,故而有他如今的身份,不得不說,現在的劉備可是比真實歷史的起步,好得太多了。
“殺……”
張飛跟上劉備,一桿長矛飛舞,緊緊護衛在武力明顯不是太強的劉備周圍,生怕劉備遭到合圍的黃巾蛾賊的毒手。只見,他手中長矛如龍飛舞,左擋右砍,全力搏殺,勇不可擋,馬蹄所經之處,留下一地蛾賊屍體,直叫跟隨他們的幽州突騎為此稱好。
“將軍!將軍!”到了地方,劉備見到正依舊率令麾下騎兵,在第一線,死死砍殺黃巾蛾賊的公孫瓚喊道。
不得不說,公孫瓚武力不俗,在他四周,圍聚著十數個,手持各種兵器,準備偷襲他,砍他的馬腿,甚至砍了他首級領功的黃巾蛾賊。可是,無論那些蛾賊如何圍攻,在公孫瓚的兩頭施刃的長矛揮舞下,圍困他的黃巾蛾賊,都沒有沾得太多便宜,只剩下公孫瓚在他們圍攻下,遊刃有餘的揮舞長矛,收割他們性命而已。
以劉備觀之,這等武力,比之他手下頭號猛卒張飛還要厲害。當然,張飛吃虧只是吃虧在從軍稍淺,戰鬥經驗比公孫瓚少而已,劉備確信,假以時日,只要張飛積攢足夠經驗,肯定能夠打得過公孫瓚的。
這其實也是公孫瓚所認同的,當初他帶張飛從軍,幾番交戰,公孫瓚見到張飛驍勇,又很年輕,愛才心喜,數番和劉備索要張飛,希望張飛隨其左右,欲委以重用。好在,張飛是個有良心的忠義性子,數次拒絕公孫瓚,坦言只呆在他兄長劉備身邊,否則,如果換了他人,劉備說不得還真要把這好苗子送給公孫瓚了。
“玄德,何事驚呼?”斜斜一矛,將胯下馬兒右側的一個中年蛾賊刺死,公孫瓚聞得熟悉聲音,出聲問道。
劉備指著漢軍後方,高聲道:“將軍!快!快聽軍令!”
公孫瓚聞言,一邊禦敵,一邊聆耳傾聽,很快,他便聽到後方喊話,頓時眼神突變,目光陰冷的看了一眼前方。那裡,是黃巾蛾賊軍陣的左翼,公孫瓚知道那是涼州鐵騎沖陣的地方,當然,公孫瓚往那裡觀望,只是想看一看涼州人,此刻已經衝殺到什麼地方了。
只是,此刻戰場之上,黃巾蛾賊眾多,公孫瓚即使乘於馬上,也不能看得太清楚,但還是可以瞥到涼州騎兵的大致方位,眼見和己方突入的深度相差不大,這才鬆了口氣,他可真怕這首功被憋了一肚子氣的涼州人搶了。
不得不說,伏泉這一聲命令,即使是公孫瓚,都不能淡定了,究其原因,自然是封侯。想他公孫瓚,戎馬北疆,所立功勞無數,但真正因為功勞而獲得大賞的,無一不是率兵隨伏泉作戰,這之中緣由,公孫瓚自然知道,還不是因為朝中無人提拔,否則,憑著他在北疆闖出“白馬長史”偌大威名的功勞,公孫瓚確信,如果他朝中有人,肯定早就因功成為一地太守或者入朝封侯了。
看看伏泉麾下那些一直隨他征討的將領就知道,曾經和他基本在同一水平線,甚至像關羽、黃忠、徐晃等人起點還不如自己。他當時還是家族關係,擔任郡吏,而關、黃、徐三人只是隨伏泉上任縣令的白丁,現在,那三人都有了關內侯爵,而他,只能擔任一縣令,實在讓公孫瓚不服。
現在,伏泉下來海口,只要擒獲張角,得到首功,他一定可以為對方奏請封侯,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伏泉此番不問你的出身,不問你隸屬何方,只要能擒拿張角,憑著實力,都能封侯。
這種承諾,使得公孫瓚和劉備一樣,也不能淡定了,甚至和劉備一樣,在他心中,也已經將這件事情,擺在第一位。而第二位,自然是獲得首功,和皇甫嵩做交易,救出恩師盧植而已,好在,這兩件事情對他們而言,可以同時進行,否則,就難辦了。
“諸君聽令,封侯拜相,當在此時,隨吾殺!”
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書奏,宦者趙忠見而忿惡。
燮軍斬賊三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功高為封首。
燮擊黃巾,功多當封,忠譖訴之。帝識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摘選自《後漢書》
據以上史書記載,張梁部在張角死後,的確是戰力大漲,皇甫嵩率領天下精銳,戰不過張梁之兵,可以看出張角的軍事實力真的不如張梁,而且張梁部戰力提升很快,並非我有意拖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