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既是朝會,伏泉無官職當然難以參加,劉華早上也不知去哪,家中無人看管,樂得自在,因他喜歡清靜,便於書房習字。
最後一筆寫罷,舒了口氣,伏泉看著絲帛上自己工整寫下的楷體字,因前世父母少年時候為他報了書法班,一直學習顏體,倒也小有所成。記得前段時間伏完考究諸子弟時,見了伏泉所書讚嘆不已,雖感覺其不與此時流行,但未加責難,反而勸導他細心研習,他日所成必不下於杜公崔公。
當時伏泉聽後,初時極為震驚,以為伯父在開玩笑。杜公是杜度,崔公是崔瑗,兩人都是東漢章草盛行以來,有名的大書法家。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東漢時候流行草書,尤其章草,倒不是其它字體不好,只是暫時沒有大家出現。楷書集大成者也得等到鍾繇以後,而自己後世練的可是顏真卿的顏體楷書,他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離現在起碼還有幾百年,現在提前出世,不震驚世界成為書法大家還能怎樣?不過伏泉知曉自己,書法也就比平常好些,真要成大家,卻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雖然不以為意,但是字該練還是要練的。看了一眼自己自己手中的白色絲帛,發覺寫的不錯,便不打算洗了。
其實紙張最早在西漢時代就應該出現了,至少也有二百多年歷史,可惜一直不太實用。雖然有幾種可以書寫的紙張,但是種類不僅有限。價格也貴得離譜,性價比明顯偏低,還不如絹帛來得實用,畢竟絹帛可以洗乾淨再用,紙張可沒有這個功能。
當然了,這應該是權貴人家該操心的事,普通人多數還在尋求溫飽,哪有閒錢去用絲帛?只能自己拿根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不過這還得有個前提,你得會寫字才行。
雖然東漢時期,自光武中興以來,注重文教,太學生人數至多時有三萬逾人,但是這其中出身寒門的卻不算多,與東漢數千萬百姓的數量比起來,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眼看日頭近中,家中蒼頭便前來賀喜。蓋因朝會之中,伯父伏完出盡風頭,不僅率先捐錢,而且捐了百萬,引得眾臣側目,又有伏泉治瘟之功加持,可謂滿朝皆驚。其後賞賜也是其叔侄較好,伏完正式改任中散大夫,伏泉也被賜了童子郎。
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
百官議政,朝堂依如往昔,簡要談論政事後,便進入今日主題,災後重建。
皇帝劉宏話語剛落下,便有數人挪出步子便要啟奏,誰知劉宏接著看向伏完處道:“伏卿有何啟奏?”
話語說完,根本不給其他早就得到消息的人的機會。只見伏完道:“京師大水,百姓罹難,陛下痛心,臣亦痛心,然朝廷所賜錢穀百姓難以維持,臣思前想後,懇請陛下以以工賑災之法,興修河道,救活百姓。”
劉宏眼裡一笑,順勢接道:“卿所言甚是,然國庫空虛,此前賞賜已顯艱難,已無餘財。”
伏完此時高聲喊道:“臣願獻錢百萬,以助朝廷賑災。”
此語剛出,滿堂皆驚,有提前知道內幕的也是臉色一變,未曾想這老實人伏完竟然也會玩這麼一手。
“好、好、好……真不愧為漢室忠臣也。”劉宏連番誇讚,朝堂眾人一時心裡拔涼,想到坊間傳言,已經意識到什麼。
果然,隨著宦官以及司隸校尉也突然自願捐錢,捐款雖不及伏完,但亦非小數,自詡為君子的袞袞諸公也一個個挺身捐款。
廢話,他們一直叫囂著宦官無道,禍亂朝堂,此時若是宦官都捐錢給災民,他們不捐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明白人想通自己中了皇帝之計,咬碎牙捐了數百萬,不明白人也是稀里糊塗的和伏完捐的差不多,只有那些家裡貧寒者捐得較少,不過畢竟是少數。僅此一次,劉宏便賺得盤滿缽滿,一日入上億錢,真是笑開了眼,不由得對提此策的伏泉更加喜愛。
銅錢百萬對於漢代普通農民來說真是一筆大數字,很多人一年下來不算支出,收入也不過數百錢,即使買個上等俊俏美婢也不過幾萬錢而已。不過對於朝堂上世家豪族出身的袞袞諸公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不過即便如此,在伏完的帶頭下,也跟著捐了起來。
當然,除了本身就是朝堂里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官員外,多數人捐錢都要比伏完捐的多了數倍不止。畢竟就像後世募捐人人都要面子,他一個朝中閒人都捐錢百萬,那其他執掌中樞的大官們捐得還能少嗎?不然難道真如這兩日坊間傳言一樣,皇帝勸導滿朝諸公捐款救災,大家一毛不拔不肯捐款救災嗎?那樣豈不是活活坑害了他們一世清名嗎?
提起這點,伏泉也很玩味,他很清楚坊間朝臣不捐款的傳言真的不是他和伯父傳得,而知道自己這計劃的也只有宦官和皇帝。宦官傳乎?不像,畢竟朝堂之中宦官家屬門生亦多,更何況他們也盯著災民之地,怎會輕易傳播此言?如此看來,能做此事的也只有那親政不久的小皇帝劉宏了,有那麼一瞬間,伏泉感覺自己是不是想錯了,能如此掌控朝堂,雖然技術尚未爐火純青,但這和史書上那個被宦官婦人玩弄的靈帝劉宏一致嗎?
後來想想他也就釋然了,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寫的,靈帝之所以有此惡諡,只是因為他之一朝繼桓帝之後,不斷打壓日益索要權利的士人群體,最終死後,主年少臣專權,造成了東漢覆滅。如果他能長命一點,估計東漢就不會滅亡,而且他真的如史書說得那麼差的話,野心家們早就可以在他執政時候覆滅漢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