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頁
經過約莫半日的廝殺,漢軍越戰越勇,反觀西域胡族聯軍,本就多數是臨時徵召的兵卒的他們,在漢軍騎兵連番撕扯截斷軍陣後,士氣愈發弱,最終也不知是哪國的兵卒,率先不顧命令逃散,而後引發了大面積的逃跑。
漢軍騎兵追擊了數里後,才被董卓叫停,雖然董卓渴望多殺人頭,取得戰功,但並不代表他傻。西域風沙多,而且地方寬大,極其容易走失,若是毫不顧忌的一直驅殺敵軍,那樣的話,軍隊以後能找到回返之路都是幸運的,倘若迷路,落入敵人陷阱,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此戰,漢軍以陣亡一千二百餘人,傷近兩千人為代價,擊潰三萬西域諸國聯軍,斬首八千餘,俘虜約四千人,其餘潰逃,堪稱大獲全勝,圓滿完成了伏德定下的偏師為主力軍隊,清掃攔截周邊敵方援軍的任務。
然而,作為主將的董卓卻是高興不起來,出塞的漢軍中,特別是邊軍,經歷戰事多,戰鬥經驗極為豐富,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可以,他寧願以四千俘虜來換陣亡的一千餘漢軍。
清理戰場後,董卓便令全軍回營安守,同時快馬報告伏德情況,探查主力軍隊軍情,在董卓看來,只要他的兵馬在這裡紮營,其他的西域國的聯軍。有了這一番慘敗,暫時應該不敢從此地出兵,畢竟,漢軍的實力經過這一次的展示,已然讓他們明白彼此之間的差距,短時間內,他們就是想要救援韓遂,也只能繞道而行。
當然,此時的另一處戰場,早已是殺得是屍橫遍野了,面對著實力大增的韓遂軍,漢軍打得極其艱難,尤其是開戰時,韓遂屢屢用計,令得漢軍上當,雖說給漢軍造成的損失不大,但是卻令漢軍士氣受到不少影響。
若非後來漢軍兵卒在各部將領的控制下,安穩士氣,撐過了最初漢軍的險惡處境,熬過了韓遂軍內那些大型床弩的自動崩潰,四面夾擊,與韓遂軍對峙,勝利的天平已然向著漢軍傾斜了。
隨著韓遂軍軍陣被壓縮的越來越小,他們麾下的軍隊也越來越少,這場戰鬥結束,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軍陣之內,韓遂不斷翹首遙望南方,渴望著西域諸國的支援,他知道若是此時有一支兵馬出現,裡應外合之下,還真的有可能將此戰翻盤,只是,早就過了原本約定的時候了,西域諸國的援軍,到底在哪裡?
戰前,若非是有援軍的保證,韓遂也不會這麼毫不猶豫的拿出麾下積攢的兵馬消耗,畢竟,若是打不過,他韓遂可以直接帶著麾下兵卒,逃到西域更西處,而不是在此苦苦等死了?
說是苦苦等死,其實也十分有道理,畢竟,若無意外,隨著韓遂軍的陣型進一步被漢軍壓縮,這些韓遂軍兵卒的下場,也就顯而易見了。
最終,在韓遂軍並無外援的情況下,漢軍鑿破韓遂軍軍陣,大破韓遂軍,殺敵兩萬人,俘虜賊首韓遂以下兩萬餘人,其餘或亡或逃。
而後,伏德分兵命人,接手韓遂其他地盤,按照伏泉的計劃,從拿下地盤後,便要大力徵調和拉攏西域胡人,安撫其眾。
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
(通知:新書《明末好國舅》已經上傳,望各位書友收藏關注下,每本新書都是幼苗,希望大家細心呵護,支持泉釋一切)
大漢光熹四年,秋,八月,征西將軍伏德,自大敗逆賊韓遂部後,收攏其眾,以為征西域前鋒,後由降將成公英為輔助,連續攻略韓遂地盤,並向傳信西域諸國,令其等速速降漢,否則大漢天兵至,膽有反抗者,寸草不留。
西域諸國得信後,除山國等小國未發一聲外,其餘國家皆言不降,叫囂要讓漢軍明白,誰才是西域之主。
九月,由於窴、鄯善、疏勒、烏孫等國,傾舉國之力,所拼湊的十萬人馬,浩浩蕩蕩進軍圍城於原西域長史住所柳中城下。
柳中城乃西域大城,其城當西域古代交通孔道,地肥美,宜屯田,本朝恭宗孝安皇帝時,班超之子,同樣為西域長史的班勇,便駐兵於此,此後,柳中城便一直作為西域長史府的駐地。
如今,西域諸國聯軍圍城於此,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他們要攻占此城,並將此城作為驅趕漢軍的支點,運送軍需,從而一步步憑著他們的優勢兵力,將漢軍所拿下的地盤一一攻占,並將漢軍趕出西域。
面對這種情景,漢軍自然不會束手以待,此時隨著收編了韓遂所部,伏德麾下尚有漢軍一萬八千餘騎,以及韓遂部投降的兩萬三千餘人的漢胡雜軍,雖然在人數上,可能不及西域諸國聯軍,但是在戰力上,無論是伏德還是韓遂的兵馬,都比他們強得太多了。
面對西域諸國聯軍強敵殺來,漢軍兵分兩路,一路以董卓、曹操等將,率兩千騎與韓遂降軍,死守柳中;另一路則由伏德直接率領,出戊己校尉城繞襲敵後,打圍城的西域諸國聯軍一個措手不及。
戊己校尉,乃前漢初元元年置,掌管西域屯田事務,為西域駐車師國屯田的長官,亦是西域長史監控西域重要的助手。其治所在高昌壁旁的戊己校尉城,因漢代在此設立戊己校尉掌管屯田事,所以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因戊己校尉城毗鄰柳中城,柳中城在戊己校尉城東南方向,兩者互為掎角之勢,此番西域諸國聯軍圍攻柳中城,漢軍為了避免被聯軍發現意圖,繞道柳中城西北的艾丁湖,準備給予敵人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