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43頁

    桓帝知道此事,當然生氣,畢竟張儉身為黨人“江夏八俊”之一,犯罪逃脫不說,還投奔敵國,至於說張儉只是居住塞外,沒幫助鮮卑人出謀劃策,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信的,畢竟你一個人,在塞外人生地不熟,錢財食物都不夠,你自己還能獨立生活嗎?

    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張儉只有找到靠山才能生活,而且最重要一點,桓帝從張儉中明白能夠從容突破朝廷的捉拿,張儉背後的勢力一定很大,他如果不徹底拔出這些勢力,桓帝自然不能心安。終究任何一個皇帝,想到自己的臣民都瞞著他送他張儉出跑,桓帝能沒火才怪,而那黨錮也就是一開始而已。

    所以,一場針對黨人之間的政治清洗行動勢在必然,而這個行動就必須要一個更強有力的勢力去進行,如此種種這才在張儉之後,黨人勢力被清洗嚴重,而宦官勢力日益增強。

    對於黨錮一事,伏泉不可置否,終究黨人勢力太大也不好,而且他是外戚,自然也不會對黨人有太多好感。只是因為聽到張儉之名,心中便有些不爽而已。

    說到底無論今生後世,張儉的名字都很響亮,但是想到張儉此刻已經身在塞外,還有幾年生活才能會中原,沃特心中就一陣對張儉鄙夷。畢竟一來為了救他,無數人因為違反朝廷命令收留他,從而導致家破人亡,像孔融的孔氏一族,一門爭死還能無事的情況就非常少,大多數人則是徹底被恨透張儉的宦官,直接在獄中等死,可以說張儉如果能學習杜根不連累他人,也不會被官宦在各地消遣。  

    二來,虧得張儉還是“江夏八俊”之一,一點氣節都沒有,逃到塞外投奔鮮卑至今不歸家。想想他沒有任何的經濟生活來源,卻竟然還能在塞外嚴寒之地,一直過得下去,顯然除了長城內的親友出錢以外,也就是靠著跟鮮卑之間的聯繫,才能一直活下去。

    因此,張儉的行為其實也就是“漢奸”了,一向對於這類和草原胡人合作的就痛恨無比的伏泉,自然不會對張儉有什麼好感,自然也就不喜,極其鄙夷張儉了。

    看著袁紹等黨人對孔融的親昵模樣,即使他們因為環境只是讚美孔融,但是伏泉因為張儉之事,也對這些黨人好感更差。或許在他們想來,草原胡人只要不破壞他們在大漢的基本利益,就根本無所謂的,反正草原胡人即使侵略也是漢民受苦,對他們這些世家豪族出身的黨人而言,威脅並不大。

    這也難怪後來袁紹、曹操等人,都會引用胡兵,甚至曹操後來為了彌補兵力不足,直接將南匈奴三萬帳內遷中原,當成漢民用。內心裡,估計他們永遠都沒有瞧得起這些異族,只是當成一種廉價的奴隸兵在用吧。

    只是內遷南匈奴的曹操估計永遠也想不到,正是他這一招為後來的五胡亂埋下的最初的根源,使得南匈奴不止自內附以來已經在邊塞壯大,更是因此徹底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中原了。  

    杜根字伯堅,潁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志節,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時和熹鄧後臨朝,權在外戚。根以安帝年長,宜親政事,乃與同時郎上書直諫。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執法者以根知名,私語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載出城外,根得蘇。太后使人檢視,根遂詐死,三日,目中生蛆,因得逃竄,為宜城山中酒家保。宜城縣故城在今襄州率道縣南,其地出美酒。《廣雅》云:“保,使也。”言為人傭力保任而使也。積十五年,酒家知其賢,厚敬待之。

    及鄧氏誅,左右皆言根等之忠。帝謂根已死,乃下詔布告天下,錄其子孫。根方歸鄉里,征詣公車,拜侍御史……或問根曰:“往者遇禍,天下同義,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根曰:“周旋民閒,非絕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順帝時,稍遷濟陰太守。去官還家,年七十八卒。

    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張)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並不得通,由是結仇……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導儉以北海戲子然家遂入漁陽出塞。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連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摘選自《後漢書》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

    姑且不論張儉所為是否是漢奸行徑,反正孔融因為救了張儉一事,徹底在家鄉火了,州郡因此數次徵辟其人,不過都被他拒絕了。

    看著袁紹所帶的一行黨人對孔融的殷勤客套,伏泉便覺虛偽無比,等到亂世將至,誰還管你是名儒黨人,一朝惹得統治者,還不是徹底忘了以往情義,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家破人亡都是正常的。

    “諸位來此,榮幸之至,敬請入內!”

    到底是在不其侯府里,主人伏完也如同伏泉一樣看不下去袁紹等人和孔融套近乎的樣子了,連忙客套起來,邀請袁紹一行人等入內。

    身為監視司隸的司隸校尉。伏完不比伏泉剛回雒陽,不知雒陽城中如今的局勢,自從中常侍袁赦死後,如今的袁氏可以說基本有種都朝著袁紹所掌控的黨人集團靠攏,很多政治資源也都是一改往日與宦官合作的架勢,開始往黨人內部輸送政治資源。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4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