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頁
不過,張霸最令人稱讚的就是他七十年老時,生病而死,臨終前不希望厚葬,並且寫遺書給兒子們道:“昔延州使齊,子死嬴、博,因坎路側,遂以葬焉。今蜀道阻遠,不宜歸塋,可止此葬,足藏發齒而已。務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當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為受之。”
這意思是說從前延州季子出使齊國,兒子死在贏、博之間,就在坎坷的路側,埋葬在那裡。現在蜀道阻遠,不宜運歸鄉里,可埋在此處,夠掩埋頭髮牙齒就夠了。務必遵照速朽的原則,體現他的心愿。人生一世,應當受別人畏敬,如果不好好安排自己,簡直自作自受。
之後,張霸的兒子們遵照父命,將他葬於河南梁縣,就在那裡安了家。而因為此信在現在大漢提倡厚葬的權貴之中有些異類,所以一直為後人道哉,後將作大匠翟酉甫等與諸儒門人還追錄他的生平行事,諡曰“憲文”,和本朝同樣叮囑後人不要厚葬的“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一樣,令人尊敬。
既然對方來歷不凡,伏泉不知他的目的,便請他坐下,而後一番閒談之後,便問詢其拜見自己的目的,只是,張玄話一出口,立刻便讓伏泉憤怒不已。
卻聽張玄道:“天下寇賊雲起,豈不以黃門常侍無道故乎?聞中貴人公卿已下當出祖道於平樂觀,明公總天下威重,握六師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鳴金鼓,整行陣,召軍正執有罪者誅之,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懸,報海內之怨毒,然後顯用隱逸忠正之士,則韓遂之徒宛轉股掌之上矣。”
伏泉越聽越怒,當下在其說完後,拍案怒道:“汝祖張伯饒忠正賢達之士,一心為國,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
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
大堂里,伏泉怒視張玄,喝罵不已,只把張玄罵得狗血淋頭,而後更令兵卒將其綁縛,將其下獄,同時寫信彈劾張玄諸事,一副要將張玄送入京師,徹底治罪的樣子。
實在是張玄方才這話對伏泉而言,太過驚悚,什麼叫“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懸,報海內之怨毒,然後顯用隱逸忠正之士”,這是要現在掌握涼州重兵的他,一路殺回雒陽,和宦官死磕,然後以外戚之聲勢,號召天下,從此掌權,完全就是一個大大的坑給自己跳。
難道真以為他會像當初的張奐,或者歷史上未來的董卓,一樣傻嗎?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然後任用你們這些“隱逸忠正之士”,擔任天下實權官職,把自己架空嗎?如果到時候政見和你們不一致的話,會不會也來個三公詔書,什麼十八路諸侯討“伏”來對付自己?
況且,就是現在真的讓他去提兵往雒陽,他也不會去干,現在可不是董卓那個好機會,天下之主還沒有徹底歸西,他帶兵入京不是頂著槍口撞嗎?而且,皇太子是他表弟,他也不至於說去行此險事,除非是吃飽了撐的了。
伏泉雖不知這張玄為何這般熱切蠱惑自己,畢竟張玄似乎和他先祖張霸一樣,並未有和黨人士人關係請假的傳聞,但難保其中貓膩,而且心裏面也明白,對方肯定是有秘密的,否則他才不信有人會這麼挖坑給自己。
要知道伏泉一旦跳了這坑,可就難回頭了,如果這之中真的有什麼陰謀的話,說不得他的兵剛過了三輔,天下勤王之師就匯集雒陽討賊了。
因此,穩妥起見,伏泉決定直接將這個拜訪自己的張玄綁了,送交雒陽,這樣的話,他主動說明緣由,也能減少皇帝疑心。
流言,永遠是最厲害的君臣離間之術,特別是伏泉現在還掌握重兵,本來,按理來說伏泉綁縛張玄,然後暗中令他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的話,應該沒事,畢竟,只要消息不傳到雒陽,誰也不知道其中內幕。
然而,擔心這事情有其他內幕的伏泉,還是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辦法,主動和皇帝表明心跡,就是出事,也不怕出現禍及自己的大罪。
西北的涼州戰事大勝,卻驚起無數暗涌之餘,在中原北方,泰山的地方,伏德和鞠義的五千步騎,也和泰山數萬群盜,在泰山郡和東海郡交匯的地方決戰了。
卻說麴義得到朝廷旨意,他為伏泉從弟伏德副將時,初是細細想之,也是明白為什麼伏泉給他的承諾有所出入,與他想的自己作為主將平亂完全不同。不過,後來他也想開,畢竟形勢不如人,伏泉能讓他在這個時候領兵都是萬幸了,況且伏泉也沒說過就一定讓他成為主將,最終想要立功的麴義還是老老實實的幫助伏德帶兵。
這支大軍在冀州整兵之後,便一路直入泰山郡,此刻泰山郡也是大賊無數,多者聚眾數萬,少者數千,麴義在連續擊殺數個強盜團伙後,終於令得原本一盤散沙的盜賊們,開始正式漢軍的威脅,最終聯軍一處,並選擇了泰山郡和東海郡交匯的平原上,與漢軍決戰,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他們也知道漢軍人數少,想用他們近五萬的聯軍,徹底用人海戰術掃蕩漢軍。
盜賊聯軍的目的,麴義得到消息後就猜出來了,不過,出身涼州,自小便以弱兵對抗人數眾多的羌人的他,根本對此不屑一顧,若是盜賊全部隱藏在泰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他還擔心一座山一座山的剿賊,會浪費多少兵力,也會讓多少盜賊逃走,但是現在盜賊全部匯集一處,這就完全符合他速戰速決的想法了,當下便向伏德建議和盜賊聯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