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這種東西,對於受限於封建王朝統治的大漢百姓來說十分有新意,甚至令他們心情澎湃,憧憬為之奮鬥。但對於伏泉這個從後世而來見過太過這類理論知識的優良少年來說,卻是無甚出奇,別的不說,便是他後世上學時,各種政治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不斷由應試教育洗腦,再聽這個千年前根本也不算完善的,只有一套普通的說辭的輿論洗腦,真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當然,這東西對伏泉沒用,但對這時候的大漢百姓來說卻是夠了,而對這此時聽道的五斗米道一眾道士道姑來說,即使他們已經有人聽過不少次太平道的講道,也依然是面露驚異不已。
就在伏泉感到百般無聊之際,也不知那馬相如何講的,卻是聽到他突然大喝一聲道:“推翻大漢,以造盛世!”
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應對世家豪族
推翻大漢,以造盛世!
這話說的擲地有聲,似乎生怕在場之人聽不到一樣,那馬相如此正聲大喊之後,又接著說道:“如今天下百姓困頓,漢室無道,暴政害民,依如前秦,吾太平道志在解百姓於困頓之厄,推翻漢室……”
之後馬相再次重複,這次更是赤果果解釋了,絲毫不掩飾他話語裡對大漢的不滿,號召百姓推翻暴汗,講的極富煽動力,一下子伏泉覺得整個五斗米道里,在場中人里似乎不少人都有所異動,他們紛紛都臉色激動的點頭,看似讓人頗有一種馬相高呼一聲,他們就答應的一呼百應的盛況。
臉色十分難看,伏泉眯著眼睛直視著那面色坦然,似乎根本沒說過剛才那話的馬相,心中也是吃驚不已,這太平道膽子這麼大,如此大張旗鼓的就敢在這麼多人面前揭露反義了,隨後想想也就釋然了,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就不是太平道了。
想想看,歷史上太平道被迫提前起事,掀起了那場匆匆起事的黃巾浩劫,除了一方面是他們內部出了叛徒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他們實在是太自大了,自大到肆無忌憚的地步,就像現在的馬相,敢公然就叫囂推翻大漢,再造盛世一樣,似乎他們就像是天定之人一樣,根本不把任何事情放在眼裡。
後來會有那麼多人在太平道起事前,都向朝廷告密太平道意圖不軌,也是因為太平道公開傳道時,言論太過“離經叛道”,常常直言滅漢的緣故。當然了,他們的思想伏泉也是想的明白,畢竟現在,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馬,太平道都有自己的勢力,對太平道里多數泥腿子出身的貧苦百姓而言,這就相當於打牌時,自己手握大小王,還清楚知道對方手牌,自然會產生一種百戰百勝,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顧忌的狂妄。
事實上也正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若非是出了叛徒,向漢朝告密自首,恐怕如果真要讓太平道準備充足,恐怕整個大漢真的會就此被推翻,讓張角就此建立一個以神權宗教為統治基礎的信仰國家了吧。
只是,很顯然,太平道終究只是個註定是以悲劇結局收尾的勢力,如果沒有背後那些世家豪強的支持,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會有二次起義的事情發生。從一開始,這張角建立的太平道,在他因為第一次起義涉罪而被釋放之後,能夠再次壯大太平道,就已經被有心人利用,註定成為了對方謀利的工具而已。
接下來,那馬相又不斷闡述漢室的種種失德,言語裡不斷顯露對世家豪族的怨恨之情,頗為聲情並茂,這些顯然引起了在場許多人的共鳴。他們之中,雖然有一些世家豪族之人隱居向道,只是更多的人都是出身貧寒之人,畢竟能向張道陵那樣真心求道,辭官不仕,一心只為尋找得道成仙之途的出身世家豪族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直到馬相闡述完畢,伏泉也再無一點波動,因為他早已對這太平道失去了興致。說來說去,這太平道也只會利用當今尖銳的社會矛盾來激起困苦百姓的反抗,再加之用宗教迷信的信仰來控制,再無其他新意,已然明白他們全部底牌的伏泉當然沒有再呆著聽那益州兩個黃巾渠帥的吹牛言論了。
至於要不要現在就拿下這兩個四處造謠,言語蠱惑百姓的太平道賊子,伏泉卻是沒有這種想法。記憶里,益州似乎一直承平,偶爾才有幾次動亂,而這黃巾賊在益州起義他是沒有什麼印象,想來這馬相、趙祗後來也無太多本事,只會靠嘴巴上的言語來蠱惑愚民百姓而已吧,可能他們剛剛響應起義就被平定也說不定,既然如此,自己何必趁現在太平道得到朝廷諸公和皇帝寵愛的時候,去趟這趟渾水,畢竟犯不著為這兩個無能之輩惹怒了朝廷諸公和皇帝。
等到馬相談完他那以《太平清領書》為主體,摻雜了自己大量的私貨理論的反動言語後,那邊趙祗隨後也來闡述他的“道”。不過和馬相所述相似,趙祗言語也是飽含無數蠱惑,只聽他言道:“自穆宗孝和皇帝始,大姓雄張,掠奪平民田產,朝廷不能制,亦不敢制,其等錢帛山積,奴婢上千,牛馬無數,富逾王公。百姓無田,或為豪族奴僕,役使如畜、命不由己;或浪跡天涯,裸行草食、易子而食。漢桓以來,天下生亂,再無一載安穩,此乃炎漢氣數將盡之兆!當此非常之時,拯救天下之任,非吾太平道莫屬……”
好吧,和馬相所言相比,這趙祗是換湯不換藥,伏泉也是徹底不想聽了,轉身離去。管這兩黃巾賊子吹出天來,最終也就是要表露大漢氣數盡了,只有那些世家豪族會過上好日子,而普通百姓只能飽受剝削,過著窮苦日子,而能救天下百姓的只有他們太平道,只有信他們太平道,一起推翻暴漢的統治,才能沒有剝削和壓迫,才能人人平等,走向太平盛世的這類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