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頁
陌刀隊向前一步,幾十個騎兵倒地,以至於後方的騎兵不得不避開兇猛的陌刀隊,不敢與之正面交鋒,僅僅向其拋射箭雨,然後繞開。
王玄策率領一隊騎兵作為預備隊。
雖然王玄策在西域都護府擔任主簿,是一名低調的文官,平時負責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的稅賦和外交,但王玄策也擁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否則霍安不會讓他來對付速不台的騎兵。
一般的文官上陣,一不小心,說不定就會被對方的猛將以騎兵戰術,正面斬殺。
王玄策不是一般的文官。
「霍去病將軍、李嗣業將軍,可以拖住速不台,我只需要小心其援軍即可……主公那邊,才是危險至極。」
王玄策知道自己這邊的任務還算輕鬆。
霍安那邊肩負的責任,卻是極其沉重。
……
遼東城,留守此城的將領盧象升集結天雄軍主力五千人,前去鎮壓叛亂的扶餘部落。
扶餘人是生活在遼東的部落之一,與高句麗、鮮卑、漢人混居,甚至高麗國的祖先,就有扶餘人的血脈。
扶餘王效忠於漢帝國,向漢帝國納貢,受到玄菟郡管轄。
明關稱霸遼東,扶餘人、高句麗人、烏桓、東部鮮卑、黑龍江流域的野人部落,紛紛向明關臣服。
此時,扶餘人卻出於未知的原因,背叛了宗主明關。
盧象升作為明關所重視的部下之一,決定去討平扶餘部落,將扶餘部落徹底摧毀、打散,讓扶餘部落成為歷史代名詞。
「扶餘國的國王為尉仇台,已經年邁,其子簡位居正值壯年,可能篡位,改變臣服於我們的策略,試圖獲得扶餘國貴族的支持。」
盧象升推斷扶餘人部落內部出現權力更迭。
扶餘人在漢帝國眼中,已經有一定國家的雛形,是一個歸玄菟郡管轄的國中之國。扶餘人的首領,也即是扶餘王。
扶餘人的叛變,很有可能與扶餘國的權力更迭有關。
扶餘等部落,一向是漢帝國強盛時,向其納貢,而漢帝國衰落時,則趁火打劫。因此盧象升認為可以藉助這次機會,徹底滅掉扶餘部落,將扶餘部落的人口打散至各個郡縣,分而治之,使其失去部落的概念,慢慢地就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盧象升的做法極其常見。
天雄軍聚集於盧象升麾下,所有將士披堅持銳,鬥志高昂。
這是一支鐵軍,擁有頑強的作戰意志,同時具有步兵、弓弩手、騎兵,甚至可以裝備火銃,屬於混合兵種。
再有盧象升統帥,天雄軍可以蕩平任何遼東的小部落!
無論烏桓、鮮卑還是高句麗,此時都還不成氣候。
烏桓首領丘力居和蹋頓已經被鎮守遼西的孫傳庭囚禁,遼西的鮮卑部落相互攻伐,高句麗部落與扶餘人部落的關係交惡,面對天雄軍的攻勢,扶餘人較為原始的軍團,多半會被無情地鎮壓。
「朱能將軍鎮守高麗國,軍師以及降將康獻大王李成桂率領高麗國僕從軍,前往黑龍江流域的會寧城,鎮壓大金國。大金國的勢力範圍正在收縮,想必主公可以在寒冬到來之前,徹底摧毀大金國。」
「主公多半還是信不過李成桂,否則也不會專門讓朱能鎮守高麗國,而將李成桂調至會寧城。這是李成桂的投名狀。我們這邊,也要儘快摧毀扶餘人,將其幾十萬人口編入遼東郡,可得精兵數萬。」
盧象升大概詢問軍師姚廣孝的下落,然後留下幾個部將守遼東城,而後,親自統帥天雄軍前去討伐扶餘國。
天雄軍兵強馬壯,旌旗蔽空。
除了天雄軍,盧象升又招募輔兵三萬,用於運輸糧草兵器,以及必要時投入戰鬥。
盧象升為了製造聲勢,號稱十萬遼東軍,討伐扶餘國!
扶餘國,國王尉仇台已經鬚髮花白,被兒子簡位居軟禁。
「遼東城號稱十萬大軍,不知其具體虛實。我們所有扶餘部落加在一起,也不過十萬散兵游勇,其中真正的戰士,不過數萬。而且,遼東軍裝備精良、身經百戰,如何抵擋?」
「不如向遼東太守納貢認罪,再將幾個死囚交給遼東城,聲稱是這幾個人組織叛軍伏擊天雄軍,導致千餘天雄軍陣亡,說不定遼東城會放過我們。」
「蠢貨!千餘天雄軍死於我們扶餘國的山谷,鮮血染紅山谷,屍體餵飽禿鷲,你以為交出幾個死囚,遼東軍就會放過我們?遼東軍連千萬人口的高麗國都可以消滅,我們扶餘人的部落只有幾十萬人。即使將所有山野間的族人集結於一起,也不過百萬。」
「王,我們該何去何從?」
「將盧象升引至山谷之中,再次伏擊,徹底消滅天雄軍,占領遼東城。」
扶餘王的決定,讓所有扶餘國的貴族都愣住。
扶餘人的部落在遼東本來就不強大,而扶餘王竟然想要以扶餘國幾十萬人口,殲滅強盛的天雄軍,以及占領遼東城!
「如此一來,我們會得罪遼東太守,為我們的部落帶來滅頂之災……」
一個年邁的貴族對新的扶餘王的命令,感到擔憂。
漢帝國有幾億人口,僅僅是遼東城,人口眾多,堪比扶餘部落。
扶餘部落,僅僅是依附於漢帝國幽州玄菟郡的漁獵部落,漢帝國給他面子,扶餘才能在內部選出自己的王,還要受到玄菟郡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