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65頁

    開京的高麗國大軍逐漸反應過來,高麗康獻大王李成桂親自集結20萬兵馬,逆戰鄭芝龍!

    李成桂遠比其他高麗國武將有才能,集中五萬弓箭手,投入百萬箭矢,滅遼東軍萬人!

    兩支大軍以土牆為邊界,來回拉鋸!

    夏城的稷下學宮,諸葛亮在觀摩一尊神奇的道具。

    這是楚天招募的東漢古科學家張衡打造的特殊寶物——地動儀。

    張衡花費一年的時間打造的地動儀的大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這一座地動儀高一丈,以精銅鑄成,外有八龍,下有蟾蜍,表面雕刻篆文山龜鳥獸,猶如巨鼎。

    諸葛亮站在八龍地動儀前方,竟然也顯得渺小。

    八龍地動儀被張衡打造出來以後,成為稷下學宮的鎮宮之寶。

    突然,八龍地動儀內部響起木齒輪的咬合聲,稷下學宮眾人無不大驚失色。

    八龍地動儀發揮效果,說明有地震要發生!

    「不可思議……」

    諸葛亮親眼目睹地動儀晃動,「震」方位的龍首吐出鐵球,落入蟾蜍之口,蟾蜍背部出現「右北平」三個篆文。  

    「右北平郡將有地龍動,立即告知右北平太守,及時防備、賑災!」

    稷下學宮有欽天監的小吏,專門負責看守地動儀。

    地動儀剛剛鑄造不久,很快就展現神奇的能力——預知地震。

    張衡打造的地動儀連此時年輕的諸葛亮都感到不可思議。

    不僅僅是諸葛亮,稷下學宮的士子、大儒也無不驚訝。

    不過他們更想知道,地動儀是否真的可以準確預知地震。

    如果可以準確預知地震,儘管預知的位置並不詳細,也可以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八龍地動儀,已經是帝國神器之一。

    右北平郡太守鮮于輔收到來自夏城的消息,不禁疑惑:「世間當真有可以預知地龍之人?」

    鮮于輔認為匪夷所思,但他作為楚天統一北方後任命的右北平郡太守,因此,不得不聽從夏王府的命令,備好糧食,以及命令各縣疏散人口。

    在地動儀發出預示的第三日,右北平郡果然有一座以前玩家領主建立的城池發生地震,一面城牆和一千間房屋倒塌,但僅僅有三人傷亡。

    「竟然是真的……夏王府真是神機妙算!」  

    鮮于輔率領官吏前來賑災,發現夏王府提前預知了地震,對夏王府更加忠誠。

    右北平郡地震的消息傳回夏城,稷下學宮一片譁然!

    八龍地動儀,真的預知了地龍之動!

    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一群大儒都不得不承認墨家有存在的價值。

    墨家人才就喜歡擺弄這些機械,算是一群古工匠,更加容易誕生科學家,可惜一向不受到統治者重用。

    有八龍地動儀鎮守漢帝國,每年可減少數千人的傷亡。

    八龍地動儀也因此成為稷下學宮的聖物,不時有NPC士子前來焚香跪拜,完全將八龍地動儀當做是神靈。

    古華夏的信仰也很簡單,實用主義。

    張衡在稷下學宮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張衡花費一年時間製造八龍地動儀,目前正在製造渾天儀。

    渾天儀也是特殊寶物,能力比八龍地動儀還要神奇,可以預知其他天災,如雪災、隕石、洪災。渾天儀需要三年時間。

    ……

    「主公,右北平郡發生地震,一死二傷。」  

    「河東郡白波谷有一小股流寇作亂,約有數百人,禍害一方。」

    「魏郡黃河泛濫,洪水肆虐,至少五縣受到波及,摧毀房屋萬間,十萬人流離失所。」

    楚天在許昌集結兵力,準備討伐南陽,房玄齡作為尚書令,向楚天稟報領土內的天災。

    除了打打殺殺,楚天作為最大的領主,還要面臨繁瑣的內政。

    領土太大,各種災難也此起彼伏。

    右北平郡的地震,因為八龍地動儀的存在,減少了地震帶來的傷害。

    「命令河東郡太守出兵討伐白波軍殘餘,斬殺其首領。至於黃河……」

    黃河泛濫,這是歷朝歷代以來的天災,並不罕見,同時破壞力也極大。

    每次黃河泛濫,至少要投入百萬銀兩治理黃河。

    「令蘇軾擔任魏郡太守,治理洪水。國庫撥款,李悝統籌此事,范仲淹出任冀州刺史,與蘇軾合力,平定水患。」

    楚天稍一思索,將有治水能力的范仲淹、蘇軾派去魏郡整頓水患。

    此時黃河泛濫發生在魏郡一帶,影響不小。

    

    魏郡的治所是鄴城,一座巨型城池,人口百萬。

    若是鄴城被洪水所害,那麼對於冀州的稅收會有影響。

    楚天攻打鄴城時,曾經決水灌城,現在魏郡再次受到洪水危害。

    「另外,召集天下治水大才,但凡是擁有治水能力之人,不論出身,盡皆任用,高官厚祿。」

    楚天趁著這次黃河水患,在許昌發布招賢令。

    北方曾經有數量眾多的領主,他們招募了不少特殊人才,總會有擅長治水的人才。

    楚天認為,北方領土太大,誰也不知道是否還有文臣武將、特殊人才神隱。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有些人才不一定願意出仕,而是選擇了隱姓埋名。

    又要打仗,又要治理洪水,這領主當的也不容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6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