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0頁
當一個封國之主,在自己的領土內為所欲為,比起有名無實的列侯,差別大了。
一些割據諸侯,遲遲不願意歸降,多半就是因為無法放棄權力。
歷史上忽必烈東征高麗,強迫高麗國王臣服,並且強迫其迎娶元朝的公主。元朝公主作為宗主國的人,甚至敢當著高麗大臣的面毆打高麗國王。
可見臣服的代價。
但暫時臣服,比徹底被吞併和消化,還是更好一些。
婆羅門看向北方,帕米爾高原西部的山脈,至少有數萬夏軍紮營,而山下還有至少十萬夏軍,甚至可能二十萬、三十萬。
大夏王朝,有資格參與西征的主將,全都不是善輩。
印度半島,有資格進軍河中地區的武將,也有一定的統帥值或者武力值,否則還真的無法蹚河中地區這一趟渾水。
河中地區名將雲集,沒有一點分量就上去,純粹是送死而已。
「夏軍進軍的速度還真是神速。」
「他們顯然是有備而來,軍陣嚴整,不像是一般的軍隊。」
「廢話,如果是一般的兵馬,他們豈能打到河中地區?」
「這回麻煩了。」
印度王公們都意識到前方布防的夏軍不好對付,但他們別無選擇。
百萬印度大軍雲集於帕米爾高原西側的平原與山麓,被趙國雙璧李牧、廉頗阻擋。
李牧、廉頗選擇山脈旁邊的一座山坡指揮,居高臨下,可縱覽全局。
帖木兒的大軍集結了印度半島多數的精銳,一望無際,隊伍可能長達數百里,異常漫長。
李牧微微皺眉:「帖木兒的兵力至少是我們的三四倍,所幸的是,高階兵種的比例可能不會很高。」
廉頗點頭:「看來這是一場苦戰。」
李牧又看向帕米爾高原西側的山脈,這相當於吐蕃軍的主場——充分利用地形,在決戰中相當重要。
吐蕃軍在高原地形和草原,可能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表現。
吐蕃大都護扎西和吐蕃名將論欽陵,此時的表情不比李牧和廉頗輕鬆。
帖木兒是朱元璋、朱棣時期的君王,奪取河中地區的察合台汗國,又擊敗金帳汗國、印度德里蘇丹國、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小亞細亞奧斯曼帝國,俘奧斯曼帝國蘇丹「閃電」巴耶塞特一世,基本上除了明朝和歐洲,帖木兒都打過,前期發揮有點不穩定,當經濟滾雪球壯大以後,基本上所向披靡。最後,帖木兒遠征明朝,派出的先鋒已經抵達伊犁,朱棣令甘肅總兵加強防備,但帖木兒於河中地區的訛答剌城病死。
訛答剌城,也即是楚天派遣吳起的中原軍圍攻的要塞。
歷史上帖木兒帝國的範圍,與現在楚天對付的黃金家族的範圍有些相似,不過窩闊台、拖雷、帖木兒聯手,擴張的範圍更大。
「停下。」
帖木兒率領一隊突厥重騎兵,在前方觀察李牧、廉頗的防線。
因為時間緊急,李牧、廉頗僅僅堆砌了一條土壘,來不及修建箭塔,做到可以觸發廉頗的能力即可。
「對方也不是庸人。」
帖木兒身邊跟著諸多印度王公和武將。
帖木兒被封為德里汗,卻有著統治整個印度半島的野心。
此戰若是獲勝,他將會有資本向窩闊台索要對印度半島的實際控制權。
軍功在任何時代都是話語權,這一點對於草原文明而言,尤為如此。
只要立下足夠多的軍功,即使是窩闊台,也不得不承認帖木兒的地位。
「為我擊敗來自中原的名將,等我執掌印度,我會賞賜你們良田、珠寶、美人,任由你們洗劫富庶的城池。」
帖木兒在《領主》里,出現在第四次國戰的察合台汗國,從察合台汗國的千夫長一步步向上爬,被窩闊台封為德里汗,努力向印度的皇帝攀爬,算是比較勵志的人物。
距離成為印度皇帝,僅僅只是戰功的問題。
帖木兒的軍隊在會戰時有督戰隊,獲勝後還會放縱士兵洗掠金銀財寶作為戰利品,所以士氣高昂。
一群印度武將紛紛向帖木兒表示:「不出一日,我等即可攻破如此簡陋的土壘!」
「很好,以後你們就是本汗冊封的王侯、大將軍。但切勿輕敵。」
帖木兒知道從中原到來的武將並非那麼容易對付。
「山間有一支兵馬,而山下也有一支兵馬……」
帖木兒的輕騎兵已經發現了十萬吐蕃軍的位置。
「你們應該也擅長山地作戰,前去擊潰山間的敵兵,我親自與婆羅門,擊敗山下的敵軍。」
帖木兒派遣德干高原的王公們,攻打吐蕃軍,而自己與執掌戰象軍團的婆羅門,正面衝擊李牧、廉頗的防線。
在派上精銳之前,帖木兒按照慣用的戰術,讓數量龐大的低階步兵前去消耗對方的兵力。
「你們,快上!」
蒙古騎兵、突厥騎兵組成的督戰隊,催促印度半島的低階兵種上前。
低等種姓在印度半島的地位不高,而在蒙古人和突厥人眼中,也是奴役的對象。
帖木兒動用「上帝之鞭」的能力,像是手執一根無形的馬鞭,鞭撻這些炮灰上前消耗敵人。
密密麻麻的印度低等種姓步兵被迫攻打李牧、廉頗的防線,卻屈服於「上帝之鞭」的能力,不得不為帖木兒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