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頁
「因此我建議爭奪中部平原靠近西側的主城,而不是南側的主城。我們這些人很多都經歷過漠北之戰,對戈壁地形的熟悉程度肯定要超過叢林地形。」
赳赳老秦在臨時國戰會議開始前,已經想到一套方案。
國戰戰場中部有四座主城,分列在中部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東漢諸侯們不可能有足夠的兵力和時間同時控制所有主城,所以只能有所側重。只有腦子短路了才會同時去攻打五座主城,與所有文明為敵。僅僅爭奪一兩座城池,便已經要傾巢而出。
眾人認可老秦的計劃。他們寧願在相對熟悉的戈壁地形行軍打仗,也不願意到蚊蟲滋生而且陌生的叢林打仗。叢林地形,東漢的高階騎兵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叢林對戰馬的要求苛刻。和擅長在叢林作戰的北美阿茲特克帝國交戰,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叢林地形,阿茲特克帝國等文明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銅雀說道:「這次國戰,我們原定的計劃是保一爭二。也就是說,我們至少要控制一座城池。那麼按照你的意思,我們應該要放棄爭奪南部主城的機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爭奪西部主城上。等拿下西部主城以後,再伺機進攻北部主城,又或者東部主城?」
赳赳老秦答道:「未必一定要將注意力放在這四座城池之上。在大島以外還有一座小島,上面有第五座主城。我們的諸侯之中,有不少人帶來水師,完全可以同時爭奪西部主城,以及第五座主城,以我們的體量,水路並進,同時進攻兩座主城,不成問題。長江以南的領主在陸地上對我們爭奪西部主城的意義不大,自身也很難得到戰功,為何不去爭奪第五座主城?」
長江以南的諸侯們不可置否點頭。水戰對他們來說,可以獲得更多的積分。而在陸地上,他們獲得的積分就少多了。
長江以北的諸侯,或多或少都有精銳的騎兵部隊,這點是長江以南的諸侯們難以比較的。
楚天忘記帶鄭芝龍和徐盛兩員水將來了。
楚天還真不知道,這次國戰完全可以攜帶水師前來。
不過楚天轉念一想,水師占用的名額太多,與其同時兼顧騎兵和水師,這次國戰還不如專注於騎兵和步卒。
「所以,這次我們兵分三路。」
「不是兵分兩路?怎麼變成了三路?」
「除了一路攻西側主城、一路攻第五主城,還要有一路兵馬守城。在場應該每一個人都有在自己的城池招募兵馬,還在城池囤積糧草。如果沒有人守家,一旦我們整個東漢全力爭奪主城途中,被其他文明突然偷家,我們將會腹背受敵,萬分難受。爭奪主城失敗又被偷家,幾乎意味著在這次國戰中徹底失敗。我想誰也不願看到那般局面。」
「是。」
「那麼就這般定下。長江以南和川蜀、夷洲有十個諸侯,其中七個諸侯有水師或者海軍,你們組成一路兵馬,伺機爭奪位於小島上的第五座主城。你們屬於偏師,而且保一爭二,即使你們因為戰船數量不及一些海洋文明而無法奪城,也不必勉強,刷一刷積分即可。」
「其餘十五個諸侯,各自留一部分兵馬守家,確定守家的主帥和軍師,統籌二十二座,不,現在是二十四座城池,防備可能來自其他文明的偷襲,尤其是要小心東邊的叢林文明。誰願意留下來守家?」
赳赳老秦掃視眾人。
守家意味著可能會錯失前線的戰功。
楚天建議:「每個人基本上都要留下一批將士守城,那麼看誰留下的武將可靠,便讓那個武將統籌二十四座城池的守家兵馬。」
「可以。」
各個諸侯都沒有反對。既然他們都要留下武將守城,就看誰的武將能力更強,可為統帥,再配置一個軍師……
「我打算留曹仁、滿寵守城。」
楚天的話音一落,又引來不少諸侯的羨慕。他們都知道楚天吞併了曹操勢力以後,獲得曹操的一大批文臣武將效忠。楚天可用的人才無疑大幅度增加。
以前楚天守城人選大概率是周亞夫,現在可能是曹仁、滿寵、程昱、夏侯惇等人。
說唐答道:「我打算留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守城。」
袁紹說道:「我留淳于瓊守城。」
「田豫。」
「張寶。」
「劉仁瞻。」
當揚州牧銅雀說出劉仁瞻的名字後,有認識劉仁瞻的諸侯微微動容。
楊十郎說道:「南唐名將,周世宗柴榮調發各州丁壯數十萬圍攻壽春,堅守一年有餘,寧死不降的劉仁瞻?」
銅雀說道:「正是。」
「可以用劉仁瞻為守將,統籌防務。」
「李儒可協助劉仁瞻守城。」
赳赳老秦將謀士李儒臨時借給銅雀,作為劉仁瞻的軍師。
守將劉仁瞻……
楚天聽說銅雀有一個頂級守將,不禁一陣後怕。幸好他提前拿下淮南地區的合肥和壽春。否則如果銅雀占領壽春,以劉仁瞻為守將,再囤積糧草,恐怕楚天兩三年都未必可以攻陷壽春、合肥。
有了守家的主將和軍師,東漢諸侯們可以放開手腳進攻。
「我們向楚子謀的城池集結,將各自的糧草運往該城,然後向東北方向進軍,占領西部主城。」
最終,赳赳老秦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