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6頁

    「所謂宗籍,便是個身份。宗親大會可以在祠堂里勾除宗人的身份,從族譜上將名字塗墨。凡是被塗墨之人,便不再是本宗親屬,非但遭宗人排斥、欺凌,更不能進祠堂祭拜先祖。其本人死後,神主牌位也進不了祠堂,受不得煙火,只能做個孤魂野鬼。」

    朱慈烺點了點頭,這是信仰方面的精神鉗制,眼下屬於無解。

    「至於人言,便是怕背後為人議論指摘。雖然不如開除宗籍那般駭人,但冷言冷語傷人命,能夠不畏人言的終究還是少數。」馮元輝道。

    流言足以殺人,古今如此。

    「於前者,朝廷當訂立《宗法》,明確羅列可以剔除宗籍的條件,不叫外出、失產為除籍之由,使宗人無後顧之憂,即便數十年後年老還鄉,仍舊不失宗籍。至於人言,只有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了。」馮元輝應對道。

    「繞了一圈又回來了,我怕的就是朝廷立出惡法,又怕民間牴觸,乃至於釀成民變。」朱慈烺皺眉道。

    「殿下,立法之權在聖上,議法之權卻大可放一放。」馮元輝道:「讓各縣大宗族自己出來,約定鄉規,形成法條,僅用於本地,則惡法可予以避免。又因為是他們自己議出來,官府只是引導確認,事後他們想要反悔總得掂量一番吧。」  

    朱慈烺聽了之後眉頭皺得更緊了。

    作為一個重生者,朱慈烺當然知道有「地方法規」這種事物。或許在後世的紅朝各地立法差異不大,但換成聯邦制國家十分明顯,同一個行為在某省合法,換到鄰省就不合法了。

    自從周公制定《禮》,華夏進入宗法社會,在國家層面有了統一的價值觀和執行標準。然而具體到下面各諸侯國、各郡縣,乃至各家族,風俗習慣都有不同。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絕非誇大其詞。

    第512章 宣威布德民大悅(13)

    朱慈烺接見了馮元輝之後,讓陸素瑤傳達吏部,把馮元輝的資歷轉到舍人科。

    馮元輝除了一身獬豸官服之外再無別的衣裳,只好路上新買,為此還借了朱慈烺三兩銀子,要等下月發俸才能還上。

    這舉動有些讓人不解。或許是表示自己清廉而不與同僚有私,也或許是想學古之名士,以為標榜。反正朱慈烺也是見識過風雨的,既然馮元輝敢開口,他就敢借,大不了在後世史書上當個配角,卻也顯得天家度量。

    至於馮元輝提出的「地方議法,局部成規」的建議,朱慈烺心裡還是有些不能放開。  

    大理寺在他手裡只有議法權,但以後如何演變卻很難說。

    是否會出現後世美國最高法院那樣的「偉大篡權」?

    是否會將議法權變成了立法權?

    如果對地方下放了「議法權」,則勢必要引入「司法審查」制度,以此判斷地方鄉規是否符合皇明法律。這看似簡單,無非增加一個審查機構,結果卻可怕——這將是通往「立憲」的快車道,否則哪裡來的判斷標準呢?哪怕朱慈烺的兒子仍舊是個穿越者,只要不是法學出身,仍舊極可能被新培養出來的大明法官所坑害。

    現在朱慈烺是個大權獨攬的皇太子,甚至可以說金口成憲。以他的性格來說,沒有權都要爭一爭,哪有大權在握卻自己放手的道理?

    工作狂的樂趣就在於看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看到勞動成果所帶來的變化。影響越深遠、變化越巨大,自我滿足感也就越強烈。

    如果沒有權力還玩什麼呢?難道跟那些失敗者一樣把大好人生浪費在花前月下?

    隨著車隊前行,朱慈烺也沿途接見了不少村落的老人、農老、教官之人。絕大部分人見了他都敬畏如天人,激動得語無倫次。同時也抓了幾個漏網的官員,他們能逃過吏部和都察院的火眼金睛,卻逃不過皇太子的慧眼:因為皇太子太清楚自己給地方官員的權責了,若是在這個枷鎖之中,他們還能阿諛奉迎,那就肯定有不對的地方。  

    正好現在遼東缺少大量官員,抓一個算一個。

    在十天的旅行之後,車隊到了河間府任丘縣,這個距離北京三百里不到的縣城。馮元輝的輝煌人生就是從這裡展開,如今故地重遊,身穿一襲生員瀾衫,站在一堆「飛禽」之中,格外惹眼。

    只有他與皇太子兩人穿著常服,不明真相的人看過去還真有被唬住的。

    朱慈烺選擇在任丘停留,並非故意要看馮元輝在此地的聲名,而是因為他終於做出了決定,要在河間府任丘縣試點進行「同商共議鄉規民約」。因為馮元輝與本縣幾家大族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往來,以此作為試點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和溝通渠道。

    在短短十天的旅行中,朱慈烺已經調整了心態,抑制了自己的權力欲,做出了妥協讓步。如果他現在不肯讓這一步,未來恐怕就有人要砍掉子孫的腦袋逼皇室讓步。時代是在前進的,就算不能搭上歷史的快車,也得避免車輪從自己身上碾過去。

    最終,朱慈烺決定:作為地方法規的鄉規民約可以有,審查權仍舊歸於皇帝。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朱慈烺恍惚中有種步太祖高皇帝後塵的感覺,這難道就是血脈對人精神的影響?

    控制了司法審查權,就等於用手堵住了打開龍頭的水管。後世皇帝松一鬆手,就會有一股激流噴涌而出。然而現在朱慈烺已經顧不上了,因為不順著歷史快車往前走,跟它硬撞死得更快。而且他剛剛拯救了大明,可別又讓後人說「明實亡於朱慈烺」之類的怪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