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45頁

    歐福瓦特搖頭道:「你不明白。如果我們放任在這一地區的盟友遭受攻擊,遲早整個福爾摩薩的原住民都會起來對付我們。他們肯定是知道了大肚番人的事,知道貝克上尉帶走了的三百名全副武裝的荷蘭士兵。否則他們不會有這麼大的膽子!」

    「這正是我擔心的,」日本女人說道,「如果我們再次派出軍隊,或許還有其他部落會攻擊我們的盟友,甚至攻擊熱蘭遮。」

    「你似乎有好的建議?」

    「生番之間的事,最好還是由生番自己解決。」日本女人道:「我們可以在地方議會開會時指責麻豆社挑起的戰爭。」

    歐福瓦特笑了笑:「這會讓人們以為我們衰敗了,膽怯了,只會耍耍嘴皮子。不,我們不能這樣。如果有人要攻擊熱蘭遮,讓他們來!在此之前,要派人徹底剿滅麻豆人,剿滅這些陰狠殘暴的傢伙!」

    隨著歐福瓦特的戰爭宣言,另一支五百人的荷蘭軍隊由另一位上尉帶領,選擇了一條原住民村落最多的路,聲勢浩蕩地朝麻豆社撲去。

    按照行軍計劃,他們將在翌日中午到達麻豆社,並對那些野蠻人發起進攻。然而他們只完成了計劃的前半部分,即按時抵達了麻豆社的領地。

    至於教訓野蠻人的工作,則由明軍來承擔了。  

    「開炮!」

    王家康終於看到了一支會列三排線列陣的敵人,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有戰術的軍人。他對軍陣十分感興趣,也曾考慮過用三排線列陣對敵,但最終發現面對滿蒙韃虜的騎兵,方陣仍舊是最穩妥的陣型。

    不過面對這些同樣以火銃為主要武器的敵人,線列陣有更為靈活的優勢。

    當然,任何戰術、陣型上的優勢都不如火力更有決定性。

    兩門一七式營屬火炮相繼發射,轟散了荷蘭人的陣列,火銃方陣快步前進,硬頂了一輪荷蘭人的齊射,在三十步的距離上立定,齊射,捉拿俘虜,並讓麻豆人打掃戰場。

    整場戰鬥持續了不到一刻鐘。

    「這孩子不會數數,看到我們這麼多人還敢沖。」王家康對荷蘭指揮官的智商深感憂慮。

    荷蘭上尉已經在第一次炮擊中被擊斃了,無從為自己的無奈進行辯解。因為當時的情況分明是自己踏進了大軍的包圍圈,就算想逃也無處可逃。至於一槍不放就投降,這可不是荷蘭軍人的性格……當然也有一點僥倖,希望眼前這些列隊整齊的「土著」會被火銃聲響嚇跑。

    從荷蘭人的這次戰敗上,也能看出千里鏡的重要性。  

    王家康清點了戰損,發現如果不算土著的死傷,這次是真正的零戰損,心中多少有些得意。至於投降的荷蘭人,王家康不得不留下一個局的兵力進行看管,以免他們被麻豆人獵頭。他覺得那十幾個被打死的荷蘭人人頭已經足夠安慰麻豆人了。

    「全軍進發,目標:熱蘭遮城!」王家康意氣風發,騎在戰馬上宣布軍令。

    如果情報沒錯,熱蘭遮城中只有四百名左右的荷蘭軍隊,以及少數居住城中的番人頭領私人護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熱蘭遮的主攻部隊卻不是王家康。

    近衛第一軍第二師師長楊武年已經帶領主力部隊停泊在了大員外海。

    考究熱蘭遮的地形,其實是建造在台江內海的一座小沙洲上。

    台江內海在地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潟湖。簡單而言就是堆積起來的沙洲將海灣封閉,形成了內湖外海的格局。在南台灣,這些沙洲被命名為「鯤鯓」,從一鯤身到七鯤身,大員就是一鯤身。

    第一軍第二師的任務,正是登陸沙洲,並攻破熱蘭遮城。

    第565章 銜枚夜度五千兵(17)

    沙洲西面臨海,但是沒有可以利用的登陸點,所以必須要穿過水道,進入台江內海,從沙洲東側登陸。這個狀況與另一個世界十三年後鄭成功復台戰役十分相似,區別在於現在的七個鯤身還沒有連在一起,北水道也沒有被泥沙壅塞。  

    荷蘭人首先看到的是鄭芝龍親自率領的一百艘大戰艦,以及密布海上不可勝數的小火船。

    歐福瓦特一邊看著這末日降臨的景象,一邊調動荷蘭在大員的三艘三桅大帆船在南水道進行阻截。至於鹿耳門水道和北水道,則交給了岸基炮台。

    「這樣懸殊的力量是不可能獲勝的。」日本女人的聲音讓歐福瓦特心中一陣煩悶。她卻繼續道:「尤其是中國人已經占據了上風口。」

    「即便海戰失利,我們還可以守住起碼一年時間。」歐福瓦特道。

    熱蘭遮城為典型的歐洲棱堡。四周圍有壕溝,以斜坡土堤為台基。牆面用紅磚砌成,以糖水、糯米、蚵殼灰、海砂搗和作為粘合劑。內城為方型,上下兩層,長寬皆為一百一十五米,城壁高約九米,厚一點二米,四角棱堡厚一點八米。

    地下室為倉庫,為儲存彈藥、糧食及雜物之用。上層設有長官公署、教堂、瞭望台、士兵營房等設施。四角附城為長方型,長一百六十米,寬七十七米,較內城稍低,內有宿舍、辦公室、會議廳、醫院、倉庫等公共建築。

    在防衛上,外城有兩個棱堡,一個半月堡,內城有四個棱堡,三個半月堡。棱堡與半月堡各有三門重炮,共三十門炮,可從不同角度發射炮彈,沒有攻擊死角。而且在熱蘭遮以南,還有一座命名為烏特列支的棱堡,對熱蘭遮進行援護。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4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