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01頁

    周衡在發動報紙上的專題之餘,還請江南的數位演藝方家,寫了《平南英雄傳》,專門講述朱能出師未捷身先死,張輔臨危受命平安南的故事。又讓人寫了《藍山之亂》,講原大明清華土官黎利在藍山會盟諸路反賊,背叛大明的故事。

    只這兩個故事,就將安南立國以來與大明的關係講了個大概。

    大明是靠一刀一槍跟蒙古人硬幹,殺出來的國家。血性或許會低迷,但絕不會消失。

    百姓不知道則已,若是知道一個蕞爾小邦竟然也敢捋大明的虎鬚,誰不是義憤填膺!尤其是看了話本、雜劇之後,對安南這個反覆蠻夷之國更是恨得牙癢,民間普遍支持大明再次平定安南,徹底解決西南邊患。

    即便做到了這個程度,明軍也沒有公開已經出發征伐安南的消息。

    隆景二年八月,第一則關於安南戰事的報導出現在《粵報》上。

    八月十三,安南鄭氏大軍劫掠廣西憑祥州,殺傷軍民人等二百餘,掠奪無數。

    八月十五,兩廣總督沈猶龍在上書朝廷的當日,從欽州調派南海艦隊大小船隻五百有奇,運送兩萬粵兵登陸吉婆島。

    吉婆島距離安南半島最狹窄處只有三里,退潮水淺時可以涉水而過。明軍海船從欽州灣出發,經過下龍灣而到吉婆島,沿途遭遇海船一律扣押,以免驚動鄭氏水師。  

    等安南鄭氏知道明軍大舉而來,粵兵已經在吉婆島上修築起了臨時工事,前鋒已經在西岸修建了兩個營寨,囤積軍械、輜重。

    這個駐屯地點就是後世越南的第三大城市,越南北方第一大港,海防。

    此時的海防還只是一個僅有六戶漁民的小據點,甚至連村落都算不上,面對如狼似虎的明軍,根本連逃跑報信的機會都沒有。

    王璇隨著廣西狼兵第一波登上了安南的領土。作為吳閣老選中的接班人,他即便在欽州為官也三日一信,五日一書,與吳閣老交通消息,聆聽指教。從顧君恩開始安排安南攻略伊始,吳甡就隱晦地提到了雲南方面對安南的攻伐可能性。

    這果然讓王璇十分上心,早在南海艦隊尚未成立,他就時常借商船或是廣東水師的戰船出海,尋找海上進攻安南的可能性,絲毫不顯山露水地完成了早期勘察任務。

    相比傳統地陸地進攻,海上進攻有明顯好處。

    首先從廣西進入安南地形多山,地勢險要,山路崎嶇,輜重壓力極大。其次,安南自稱永樂年間為「國土淪陷」、「失國之恥」,所以一直對陸上邊關看護甚嚴,很難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而從欽州出海到安南北部,不過三百里,順風時不過兩、三日海程。大明船多,安南在海上根本不可能抵禦南海艦隊全數出動。而且當今這個時代,還沒有海防概念,鄭氏更不可能在一個小漁村都不算的地方布下重兵守御。  

    實際上整個安南的海岸線都沒有成建制的防禦部隊。鄭氏和阮氏的南北之爭主戰場在陸地,以阮氏的水師力量,即便走水路也不可能運送數萬人登陸作戰。

    大明卻已經從海上登陸嘗到了甜頭,就如當初在遼東作戰一般。

    廣西狼兵在安南的登陸點,被臨時稱為「甲港」,正處於交州府東關縣的東面偏南,與山地第一軍羅玉昆部、滇兵沐天波部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勢。而且此地位於紅河三角洲的東南端,有著極佳的土壤環境,是個安營紮寨長久經營的好地方。

    隨著一船船的水泥、石板、木材運到甲港,進行卸載,大明工匠和輔兵只用了三天就建成了兩座互為犄角的小堡,各置放了三門一九式火炮,保護前鋒大營不受鄭氏大軍的進攻。而整個過程中,鄭氏的大軍仍舊沒有反應,只有幾匹哨騎遠遠參觀了軍堡的落成典禮。

    ……

    「八月十三日安南擄掠憑祥州,八月十五日我朝天兵就出發了。」錢謙益身穿厚厚的棉衣,摘下老花鏡對柳如是道:「這豈不是掩耳盜鈴麼?大軍集結需要幾日?海船聚攏需要幾日?輜重採購安頓需要幾日?鄭氏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秋風一起,大利北船的時候來騷擾憑祥……沈華亭真當天下人都是傻子啊!」  

    柳如是眉頭緊蹙,嘆了口氣,道:「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今上好戰功,邊臣自然多是聞鼓而歡。至於戰端一啟,幾多白骨幾家哀鳴,卻不是他們所顧忌的了。」

    錢謙益大搖其頭:「宣宗時候名將尚在,也難平安南。如今國家初平,瘡痍未愈,怎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外用兵?唉,怎能令人不憂啊!」

    柳如是捂著心口,沉聲道:「如今已經到了家家出兵的地步,盡然還要再啟戰端,今上也不擔心落個『窮兵黷武』的惡名。」

    「朝中終究還是少個諍臣。」錢謙益道:「人都說我優遊林下,誰知我心中憂慮?力所能及的也只有借《士林報》呼籲士林齊心勸諫今上弭兵了。」

    柳如是的眉頭並沒有松解,因為《士林報》並非沒有發出弭兵的呼籲,只是獲得的響應實在太少了。

    相比陌生的台灣,安南可是一個傳統的富裕之地。誰都知道那裡盛產孔雀、犀角、象牙、珍珠……除了這些土產之外,安南的良田阡陌也是一個極好的投資領域。如果能夠介入安南沿海的海貿生意,更是一樁大大獲利的好事。

    唯一讓江南人不滿的是,本著誰出力誰獲利的慣例,這回攻打安南的主力是粵兵。恐怕拿到最大好處的人,也就是那些廣佬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0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