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18頁

    他們是大明第一批試行徵召的義務兵,只接受了三個月的軍訓,還從未見過敵人的血。

    不管怎麼說,反正從這一天開始,大明正式恢復了對濟州的統治,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

    ……

    大明以文教立國,並不是一個尚武的朝代。

    這點上其實從文人的配飾和消費上也能看出來。

    先秦兩漢直到魏晉,士人必佩刀劍。到了唐宋,文人也還有佩劍佩刀的習慣,北宋時一柄好倭刀價值千金。而到了明代中期之後,摺扇的價格一路走高,街上儘是拿著扇子調戲小娘子的小白臉,佩劍在不知不覺中就消失了。

    人民沒有了尚武精神,又見軍戶就連乞丐都不如,自然不願意涉足行伍。如今通過募兵制度能夠招募的兵員已經越來越顯得枯涸,尤其是國土淪陷時還可以用大義來招募勇士,而現在更多的人不認為有從軍的必要。

    從崇禎二十年的時候內閣其實就在討論這個問題,又擔心過早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會導致百姓對戶籍制度的排斥,再次出現「逃民」,這才一拖再拖。一直到二十二年年初,才最終確定在統治基礎最好的山東東三府試行。

    即便如此謹慎,還是出現了鄉民自殘逃避軍隊徵召的現象,這無疑讓內閣傷透了腦筋。  

    不過在另一方面,因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覺履行兵役的士兵大多受過蒙學教育,比之最早的東宮侍衛有更強的文化基礎,不用在訓練之餘還被訓導官拉著補課。少數鄉學畢業的士兵還被報送進了武備大學,從此走上了另一條出路。

    雖然百姓不願意當兵,但對於當軍官卻不排斥,誰不知道軍官的待遇已經超過了文官,真正是一人為軍官,滿門有榮光。

    「職部等希望進行一次全國巡查,主要針對各州縣徵兵工作推廣查證。」身佩上尉軍銜的訓導官抱著厚厚一摞文案,內中是各州府需要的選派的人員,經費預算等具體細節問題。

    秦良玉從接手徵兵工作之後就沒有好好睡著過,也知道地方上推廣義務兵役制度很有難度。但皇太子殿下為此特別召開了御前會議,內閣六位閣老和大都督府四總部都督同聚武英殿,在崇禎面前展開討論,做出決議。復國之後,這樣高規格的會議還是第一次出現,足見其重要性不可小視。

    第609章 弓箭行人各在腰(1)

    張二狗從船上跳了下來,剛走出碼頭就看到一個碩大的牌子,上面寫著「公車站」,還畫了個大大的箭頭。他在心中琢磨了一下「公車站」的意思,大約就是可以坐車吧。

    在他投軍之前還從未見過這事物。  

    五年了。

    從崇禎十七年背著家裡拿了戶口出去投軍,五年來他沒日沒夜地想念家中父母,以及那個頗受偏心的小狗子。五年來,他也經歷了許多戰陣,親手割過戰場上東虜的腦袋,看過種種殘虐的場面。現在終於活著踏上了山東大地,心中感慨萬千,卻又有些害怕。

    這便是訓導官說的近鄉情怯吧。

    張二狗按著腰刀,身穿摘取了肩章的軍裝,走進了公車站。

    十七年從軍而退伍的老兵數量並不多。

    很多人運氣不好,沒過多久就陣歿了。還有些人運氣略好些,只是傷殘,也就早早安置回鄉當個教官,或者識字的話還能當個縣尉。至於那些運氣好的老兵,或是苦心讀書升了軍官,或是操訓成績優異轉了士官,都在軍中混得如魚得水,誰也不肯退役。

    大都督府也不捨得讓他們退役,皇太子殿下提出一年擴一個軍,這些人正是軍中骨幹,焉能放走?

    張二狗卻屬於不上不下的罕見人物,全軍跟張二狗相似的人也沒多少。其中一部分選擇留在了遼東,取了分配的土地過上地主的生活,以至於真正回到山東的人極少。此時此刻,張二狗走在公車站裡,一身紅色軍裝醒目非常,稱得上是萬褐叢中一點紅。  

    登州港主要是軍港,公車站裡的車不多,通往各個城市的車次也都十分有限。張二狗轉了一圈,都是些陌生的地名,不禁有些遲疑,尋思著找人問問。他這撓頭的模樣正好被一旁的車老大看到,那車老大老家真定,曾被東虜逼著剃過頭,所以對兵士頗為感念。他叫道:「小哥,去哪兒?」

    張二狗一偏頭看到了那車老大,如獲救星,道:「我要回濰縣家中,只不知該怎麼走。」

    車老大道:「這兒沒有去濰縣的車。從這兒最近的就是去平度,等到了州城,再找車去平度。」他說著將手中馬鞭朝夥計手裡一塞,跳下車轅,道:「走,我帶你去。」

    張二狗也毫不疑心,喜滋滋地跟著車老大快步從馬車中穿梭而過,很快便走到了車站出頭。車老大也不敢站在車道上,放過了兩輛車後,終於朝一輛緩緩駛來的雙馬馬車叫道:「秦二哥,有事求你!」

    那馬車上的車夫朝車老大招了招手,大聲道:「甚事?」

    「帶這小兄弟去平度,他剛退伍回來,路不熟。」車老大把張二狗往前一推。

    張二狗略帶尷尬,不知道是不是也該叫一聲「二哥」。

    「上車。」那車夫已經近了,用馬鞭敲了敲後面的車廂。

    張二狗好歹也是受過軍訓的人,並不需要這行駛緩慢的馬車停下,先將行李扔了上去,旋即自己一撐擋板也跳上了車。這車廂里並不是客人,而是一疋疋綁好的棉布,上面還寫了「松江」二字。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