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4頁

    隨著消息的傳發,都察院又因此發起了沿途州縣官吏清查運動;吏部也提前派人進行考成,算是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朱慈烺沒有耽擱,既然決定要走,當天晚上通知了陸素瑤,讓她安排人手先行南下,準備行轅。至於巡陵的聖旨也是立等可取,並不耽擱時間。蕭陌親自帶領第一師侍衛南下,京畿外圍防禦圈交給了第三師和騎兵師。

    錦衣衛任務最重,徐惇當夜就趕往塞外,布置針對蒙滿韃虜的情報警戒線,以免太子前腳走他們後腳來。一方面又要派出隨同朱慈烺南下的南鎮撫司的大漢將軍,非但要樣子好看,還得能保護得了太子的安危。他一直想將閔子若的貼身侍衛隊收入錦衣衛中,但皇太子對此並不看好。

    東廠自然也不能落在人後,更是全體發動,將皇太子途徑的所有驛站、村落都放在了監控之中。

    第三天,朱慈烺準備出發的當天,陸素瑤拿到通政司轉進來的《家國天下四方之一元法》,這封題目大得嚇人的奏疏里封皮上貼著內閣的票擬,寫得倒是簡單,只有幾個關鍵詞:宗法、鄉約、國法、四夷法。最後註明是來自大理寺。

    陸素瑤只看到「宗法」兩個字,就想起了皇太子殿下那一篇「宗」字小楷,心中一動,將這奏疏放在了最上面。  

    朱慈烺看到這奏疏的時候還以為是李明睿有了想法,展開一看卻是個叫馮元輝的大理寺寺丞所呈。

    從行文上看,這個寺丞讀書不多,一個簡單的典故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偏自己囉嗦一堆,又是「甲乙」又是「假設」。

    不過細細看下去,朱慈烺的眉頭卻展開了。

    雖然文辭不佳,但是這寺丞對於宗族、宗法卻的確有著不淺的認識和思考。在這個時代,能夠認識到宗族對國法牴觸的人絕對不多,即便是李明睿,對此認識也沒他深入。更何況這個馮元輝還能將這種牴觸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認為約束子弟固守農耕,對當前的大明並不利。

    大明已經到了需要更多人口參與自由流動,成為僱傭工人的階段。

    這個論斷比朱慈烺大膽得多,因為不輕動宗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流民的無節制產生,薄弱的大明工商業能否消化得了那麼多人口。在沒有經過經濟普查之前,朱慈烺並不敢輕易靠腦補來做出定論。

    「讓這個人來見我。」朱慈烺說道,旋即看到座鐘上的時間已經該出發了。他又補了一句:「直接帶他上我的馬車。」

    陸素瑤點頭稱是,一邊派人去找這個大理寺的馮元輝,一邊命人速度將皇太子的馬車換成接見專用馬車。雖然從外形上看,兩種馬車並無區別,但是內部的座椅布局卻是如同一個小客堂,皇太子居中坐,可以直面看到車廂兩旁客座的臣下。  

    馮元輝在向李明睿毛遂自薦失敗之後,回到住所寫下了這本《家國天下四方之一元法》的奏疏。他在大理寺這段時間,從基層到寺署,經歷了司法實務和立法準備的不同環節,心中早有一個模糊的影子在浮動。

    這回皇太子問「宗族宗法」,看似針對的只是幾個小問題,然而背後隱藏著的卻是皇太子想以一部國法控制整個大明的希望。這才是馮元輝有底氣站在李明睿面前的原因,也是他不捨得通過李明睿轉達的原因——也無法轉達清楚,很多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把握了這個核心,馮元輝再反向推衍,從家國寫到了天下四方,無意中突破了國內法的範疇,進入國際法領域。這方面他只是憑著本能,以及歷代文人喜好的豪言壯語,為未來的國際規則描繪出一副以大明為主體,天下四方為附翼的藍圖。

    非但是朱慈烺,就是馮元輝自己對後面這部分也不怎麼看重,兩人都將焦點放在了前面宗族宗法的部分。誰都不知道,這篇奏疏後來出了刪節版本,刪去的是宗族部分,節選的則是大明法對天下四方的適用,則成了法學生必讀文章。

    第511章 宣威布德民大悅(12)

    「政出一門,法出一元。」

    馮元輝參見皇太子之後,圍繞著如何貫徹司法,展開了自己的演講。此人一向在州縣官面前侃侃而談,頗有口才,見到皇太子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可畏懼的,說得天花亂墜。  

    朱慈烺卻已經憑著前後兩世的閱歷將他打上了「誇誇其談」的標籤,對他所鼓吹的大話並不動心,唯一讓他沒有打斷此人的原因是這人「豁得出去」。

    馮元輝見李明睿的事,李明睿已經告知了朱慈烺,也說了對馮元輝的評價,認為此人就是個投機的訟棍小人。同時李明睿也對馮元輝竟然擅自以部寺名義送上奏疏表示憤慨,要求朱慈烺對此進行嚴懲。

    朱慈烺卻覺得這種人做出這種事,乃是性格所致。

    馮元輝上車之後,大隊前行,一路往京外馳去,馮元輝卻沒有絲毫異色,並不擔心自己如何回去,或是沒帶盤纏之類。這也讓朱慈烺覺得此人能舍能拼,倒是有做大事的潛質。

    等馮元輝做完開場白,朱慈烺故作嚴厲,喝問道:「你說宗族有礙於民生,何其武斷!可是故作驚世駭人之語以求上進!」

    「殿下,臣豈敢!」馮元輝當即拜道:「臣在任丘出任裁判,有十數起族中告宗人揮霍家產之案,也有許多父母告兒子不孝之案。這些案子自古就有不足為奇,然而臣久在鄉間,卻從未見過一地一時能有如此之多的『痴愚不孝』之人。是任丘風氣不佳?教化不行?臣因此深加查訪,卻發現揮霍家產案中,多的卻是變賣田土為本金,置辦車馬,以此來運送貨物、糧草,謀生求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