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28頁

    且不說徐惇肯不肯,皇太子能答應麼?

    丁奧到底是劉若愚挑選出來的衣缽傳人,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節:皇太子一定是會答應的。

    如果進了諜報班就等於進了錦衣衛,日後這裡就是個小山頭。如果讓學生在畢業之前不知道自己的歸屬,他們在校期間的歸屬就只有一個:大明。

    而且錦衣衛一家獨大豈是天家樂見的?否則成祖為何要設東廠呢?

    只有讓東廠和錦衣衛均分,互相監督,天家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消息。尤其是錦衣衛已經出現了兩次吃裡扒外的惡性事件,第二次更是直接變節叛逃,最後都由錦衣衛自己處理了,顯然不能讓人釋疑。

    ——不過,如果東廠也能有一個自己的諜報班,那就更好了。

    丁奧心中暗道。

    ……

    「殿下,第一批達到里斯本的錦衣衛已經傳回了消息。因為人種不同,工作進展並不順暢,只找到三個商人成為外線交通員,並且承諾他們日後可以到大明經商、定居。」

    徐惇在東虜殄滅之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呆在京師,對蒙古方面進行布局,同時也不忘在南洋和泰西開展工作。  

    從這點上來說,總參軍情司就顯得志大才疏了。他們固然有與錦衣衛一爭長短的想法,卻缺少眼光和魄力。許多事都要上頭的命令,而朱慈烺的位置和壓力是不可能顧及到每個角落的。

    比如在泰西布點,在朱慈烺的行程規劃中屬於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這類事想起來了會說一聲,更多情況是想不起來的。但對於大明的諜報工作而言,這事就屬於重要,但不緊急,所以徐惇不可能為此專門來徵詢皇太子的意見,全靠他自己做出工作決策。

    朱慈烺需要的正是徐惇這樣的幹將。

    第615章 弓箭行人各在腰(7)

    然而徐惇這樣的人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華夏經歷了許多個選才階段。

    三代時候以名望選才,選出了堯舜禹湯;先秦時以門閥貴族舉薦制度,商鞅、張儀等人皆是由此步入君侯廳堂;兩漢以舉孝廉選才能之士,其實也是名望和門閥舉薦的集合體;後來的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無不是為了一個的目的:選出國士為我用。

    可惜任何一種選才方式都有其優越性和局限性。照大明選擇聖人的科舉方式,能夠選出孫承宗、熊廷弼、盧象升等文武全才,可謂奇蹟接連上演。  

    朱慈烺是不相信奇蹟的人,即便自己轉世重生,他也只認為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所以他更偏向於培養合適的「螺絲釘」,而不是指望憑空掉下個天才救世主。

    「東廠給了我一份調查表。」朱慈烺將目光投到了桌上的一卷文案上,略帶遺憾地說道:「是關於諜報學校的教材。」

    徐惇臉上沒有任何異常,但他知道事情恐怕並不簡單,否則皇太子殿下不會一句褒揚都沒有,硬生生地轉入另一樁事件。

    朱慈烺看著徐惇,道:「教材是你主筆,我審核之後確定的,但現在發現了問題。」

    徐惇動了動喉結,還是鎮定地聽著。

    「教材中有十六處提到了忠於大明,忠於大明皇帝。」朱慈烺也用低沉得近乎冷漠的聲音道:「另外還有四十二處提到了忠於錦衣衛,不得背叛錦衣衛。同時關於忠於大明和帝室的內容只有陳述宣教,沒有任何案例。而忠於錦衣衛、不得背叛錦衣衛的內容之下則有八個不同案例,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解讀。」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大到足以讓我人頭落地。

    徐惇心中暗道,身體反倒放鬆了。如果皇太子相信自己有不臣之心,此刻就不是與皇太子兩人在書房說話了。  

    東廠也有自己的拘留所。

    誠如朱慈烺自己說,諜報學院的教材是徐惇主筆,他親自審核。當然,審核重點放在了技術上,思想政治方面只是一掃而過。這主要是因為朱慈烺本人並不是個政治敏感的人,也缺乏大興文字獄的天賦。

    同樣,東廠整理出來的數據看起來駭人聽聞,但將十六、四十二、八等數字融入三十萬言的「巨著」之中,其中還有大量圖畫、案例,就像是沙漠裡沙子,很容易被人忽略。

    「殿下,是微臣的過失。」徐惇當然不願意承認這是犯罪,而且他本來就沒有任何貳心。

    「也是我的過失。」朱慈烺道:「這件事不可能簡單一句改教材就結束的。」

    「臣願一力承擔。」徐惇道:「不過臣希望能夠流放遼東。主要是臣實在受不了潮熱的天氣。」

    朱慈烺扯動嘴角,道:「錦衣衛與東廠只有業務監督和權力制衡,不存在個人恩怨。」

    聽到這個定性,徐惇放下了心:起碼死不了了。

    「他們這麼做的目的,說穿了只是眼熱諜報班。」朱慈烺起身踱步,道:「你怎麼說。」

    「與東廠往來增多之後,臣也發現東廠業務能力低下,原本就有共享諜報班的打算。」徐惇在退步時仍然不忘坑一把東廠,真是將「蛇蠍心腸」演繹到了極處。  

    朱慈烺點了點頭,卻見徐惇繼續道:「不過當時臣想單獨開班幫助東廠培養人才,既然這教材不妥,此事自然不該如此操作。」

    「說來聽聽。」

    「殿下,」徐惇腦中運轉如飛,「如今收羅情報的衙門在大明共有四家。我錦衣衛、東緝事廠、總參軍情司、兵部職方司。雖然各有偏重,但許多基本知識卻可以共通,而且個別特長在四衙門都有用處。臣以為,可以諜報班為骨幹,建立一所大學堂,專門培養各種人才,然後由四家各自選拔,各取所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2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