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18頁

    「知易行難,非十數年難盡其功。」朱慈烺道:「父皇,咱們別跑偏。重點還是說說銀子的事。」

    「對對,剛才說到百姓手裡沒有銀子。快想想,如何讓百姓有銀子用,朝廷又能徵得上稅!」

    ——你當我什麼都懂麼?我也是要私下準備很久才能在您面前侃侃而談裝得無所不知啊!

    「父皇,」朱慈烺笑道,「咱們要說的是,張家口到底有多少銀子。」

    崇禎沒有得到自己要的答案,但對這個問題也的確很有興趣。

    「現在抄到的現銀只是第一批,兩千五百萬兩。因為官兵不是土匪,更不是東虜,不可能有屠殺抄家,或是斗米買命之類的暴虐之行,所以周遇吉也需要時日慢慢辦事。」朱慈烺道:「根據目前推測,整個張家口,叄仟伍佰萬兩銀子是應該有的。」

    朱慈烺只想到晉商如今沒有取得皇商地位,也就沒有原歷史時空中獨霸長蘆、河東兩個大鹽場,也沒有壟斷烏蘇里、綏芬等地的山參市場,所以家產或許不如原歷史時空中那麼豐厚。

    然而朱慈烺卻忽略了一點,在乾隆過河拆橋抄沒張家口之後,晉商仍舊手握巨資,以至於在晚清時控制了一億兩以上的白銀流轉。而且范氏在康熙平準噶爾部叛亂時,負責轉運糧草,價格只是清廷官方轉運的三分之一,為國庫省下了數億白銀,但自己蒙受了極大損失。  

    從這上面也能看到范氏的底氣,竟然能以一家之力負擔起滅國之戰的後勤轉運任務。

    五月二十五日,朱慈烺拿到了周遇吉送來的最終收穫報表,整個張家口被拆成了一組組冰冷的數據,卻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此番光復張家口之戰,擒拿通虜之家三十三戶,首惡皆以正法,余從家眷皆分發教坊司、苦役營。收繳贓款……」朱慈烺讀到此處,故意停了停。

    崇禎的雙眼迸發出灼熱的目光,仿佛要將兒子融化一般。

    「贓款現銀肆仟又肆佰萬兩!」

    崇禎登時頭暈目眩,幸福得幾乎就要昏闕過去。

    ——天下八分之一的銀子竟然都在張家口!

    ——天下八分之一的銀子竟然都歸我所有!

    ——祖宗立國以來,誰見過這麼大筆銀子!

    ——慢著,一群商人就能有這麼多銀子,這大明到底是誰的天下?

    崇禎猛然間從雲端跌入了深淵,張口結舌,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第489章 禍亂初平事休息(12)

    在職場中,最基層的辦事員需要知識;中層管理人員需要知識和閱歷;高層管理人員需要知識、閱歷、人脈;達到了合伙人、老闆的位置,這些要素就全部都要為思想讓步。  

    思想的來源就是思考。

    大明到底是誰的大明,作為皇帝、皇太子這樣的老闆、合伙人,到底該如何引領這個龐大的帝國,如何確定正確的方向和策略。

    這些絕不是靠書本知識和年資閱歷就能解決的問題。

    崇禎對知識的渴求在整個中國歷史都排得上號,十七年的皇帝職業也給他積累了一定的閱歷和見識,起碼現在對於黨爭更加敏感了。然而關於帝國、皇帝、天下四方……這些務虛問題上的思考,崇禎還停留在最低級的階段:人云亦云。

    聖人云,則亦云。

    聖人說天子當胸懷天下,為萬民君長,長養百姓,視百姓如赤子。所以崇禎也只是在腦中一遍遍重複,從未再深一步去思考:百姓到底分了幾種,各類百姓之間如何平衡。一碗水端平,有人渴死有人嗆死,雨露雷霆到底該如何分配……

    這回的四千四百萬兩贓款打開了崇禎思考的大門,讓崇禎發現自己面對天下事竟然如此陌生。曾經只知道沒銀子的日子難過,現在真有這麼多銀子,卻發現自己竟然不會用!

    當年九百多萬遼餉砸下去,連個水花都沒有,最後吳襄竟然說只有三千精銳能夠勤王,而且還得先拿百多萬的軍餉出來。  

    這四千四百萬的銀子,該怎麼用?

    「這些銀子,你可有甚想法?」崇禎問道。

    「兒臣已經與閣部商議了主意,準備用這筆銀子開辦一家銀行。」朱慈烺道。

    「銀行?」

    「是發行寶鈔的衙署。」朱慈烺道:「其位與戶部持平,又獨立行事。」

    「寶鈔一向是戶部發行,為何要獨立出來?」崇禎問道。

    「因為寶鈔這個名字不能用了。」朱慈烺嘆了口氣。

    大明的寶鈔幾乎與後世的金圓券齊名,簡直遺臭萬年。

    太祖高皇帝當年沿用宋、元制度,以為寶鈔可以節省人力和金屬貨幣,卻根本不知道紙幣誕生本意是解決流通不便、以及市場貨幣流通量不足的問題,進而錯誤地認為通行寶鈔就是一座挖不盡的金銀礦。

    大明通行寶鈔作為一種不可兌換紙幣,本身不能換成真金白銀,靠的是官府權威和信用。而官府竟然不許百姓以寶鈔納稅,一定要繳交實物,這簡直是要將寶鈔推向絕路。

    更絕的是,殘舊寶鈔要兌換新鈔另要加錢,就連紙幣替代天然貨幣減免自然損耗的功能都剝奪了。

    光是如此還不能說明國初的「經濟掌舵人」的花樣作死。為了保證寶鈔的地位,朝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禁止白銀流通,直到嘉靖之後大量白銀湧入才漸漸解禁。這就導致了市場一邊需要寶鈔,一邊寶鈔又因為信用不足而持續貶值。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