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殿下,急不得。」吳甡見朱慈烺掀過了剛才那一頁,心中也輕鬆了許多:「當日與殿下議論天下,正是立足山東,若是貿然而動,正是重蹈李賊覆轍。」
朱慈烺輕笑道:「先生關於李賊的論斷,可謂精闢。只等山海關那邊的消息傳來,便可知道李賊下場。」
「當務之急是要站穩山東。」吳甡道:「殿下撤衛置縣,丈量田土,編戶齊民,這一條條政令執行下來,臣看在眼裡驚在心裡。若是大明早十年,不拘哪裡,只要能有一方督撫能夠力成此事,何至於有今日局面?故而臣以為,只要新政能夠遍及全魯,憑此地五百六十萬口,足以為抗全國之力。」
弘治四年普查統計的時候,山東有七十七萬戶,六百七十六萬口。到了萬曆六年再查,戶數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七萬,口數卻下降到了五百六十六萬。從弘治四年到萬曆六年,一共九十五年,歷經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是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時期,沒災沒難的,這一百一十萬人口去了哪裡?
如果再算一下每戶人口平均數,萬曆時候每戶平均只有四五人,答案自然呼之欲出:隱匿。
而且這些戶部根據黃冊統計的戶口數,非但逃逸了大量數據,也沒有將衛所下轄的軍、民數算進去。
朱慈烺此番來了山東,首先做的就是編戶齊民,讓較為真實的人口浮現出來。
東宮取消人頭稅,以戶口為依據進行物資扶助、土地分配,就是為了讓百姓自覺自愿申報戶口。
從現在登萊兩府的統計數據來看,整個山東應該有六百至八百萬常住人口。再根據萬曆年間的土地丈量數,山東有六千一百萬畝耕地。徹底撤衛置縣後,耕地面積能在八千萬畝以上,再加上新墾的廢地,除去不占有土地的手工業人口,甚至可以做到「人給地十五畝,蔬地二畝」的理論值。
朱慈烺相信以吳甡的性格不會浪對,自己也在心中計算:如果按照六百萬人口計算,合格兵源保守估算為一百萬,徵發百分之十就有十萬人。依照近衛營的戰鬥力,十萬精銳足以橫行天下了。
孫傳庭也在做同樣的算術題,自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以魯省之地養魯省之民,的確是足夠的。」他旋即又補充道:「然而魯省多遭劫難,要想恢復過來,沒有三五年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道:「誠如孫督所言,但那是只算了山東一省。如今江南還在朝廷手裡,左良玉也占據了湖廣糧倉。不管左鎮心向如何,好歹還沒有撕破臉皮,真金白銀買他糧食並沒問題。依我看,今年能保證山東不要大量餓死人,明後年的日子就能輕鬆許多。」
「殿下,還要籌謀海防之事。」孫傳庭道:「天津、旅順到登萊不過兩日海程,從孔有德叛逃之後,東虜也有海船,不能不防。」
朱慈烺回到書案後坐下,輕輕敲擊桌面:「說實話,東虜那點海船還不如沈廷揚的沙船幫。真要從海路來,光是登陸一事就能弄得他們精疲力竭。」登陸戰哪怕在五百年後都是難度頗高的課題,多爾袞決不至於棄長就短,放著鐵騎不用,改用海船。
「不過孫督這話倒是也提醒了我。」朱慈烺道:「沈廷揚前些日子還有塘報說有遼民逃回山東,可見東虜那邊的日子並不好過。我想著,能否一舉拿下旅順港,在金州一線設立防線。」
「殿下,如果要收復金州,我軍恐怕就要兩面為戰了。」孫傳庭皺眉道:「如今軍力尚弱,又正是農忙時節,難以大量補充。」
現在朱慈烺已經習慣不計算東宮之外的戰鬥力。現在近衛兩個營已經整編完畢,人數統共八千八百人。羅玉昆的獨立游擊營在回歸建制之前就進行了初步的整編,等軍官進行完集中培訓之後,這支定額四千人的大營也就可以用了。
下一支能夠使用的戰力將是單寧的預備營,內定番號第三近衛營。不過要等新兵訓練充分結束,還需要兩個月不到的時間。
再過兩個月,恐怕清兵也要到山東大門口了吧。
到底是在金州釘釘子,還是加固山東的外圍防線,這真是個艱難的選擇……
第227章 欣聞副君征奇士(2)
朱慈烺覺得自己實在需要一個總參謀部了。情報的缺乏、統計方式的粗陋,讓他難以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聽取經驗豐富老將們的意見就顯得十分必要。不過就算要組建參謀部,又面臨著沒人可選的局面。
尤世威、李昌齡這些被交換回來的老將,都是經過生死考驗的忠烈之人,從經驗和忠誠度上督領一鎮完全沒有問題。然而他們在朱慈烺的分類里屬於老式將領,對於軍隊這國家利器的認識過於守舊。如果用他們整軍,即便能夠百戰百勝,也只是再養一個遼鎮、左鎮出來。
所以朱慈烺將這些老將安排在了講武堂,充任司業、教習,負責對年輕軍官進行戰例講解和戰術培養。這樣既不用擔心老式作風在軍中蔓延,也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老將們的作用。
——該去看看了。
朱慈烺猛然發現自己在講武堂開學典禮上露了一次面之後,就再沒有去過,心中也有些期待。他輕輕拉了拉鈴鐺,很快就聽到軟底鞋擦過地面的聲音,書房的門很快就被推開了。
一個窈窕的身影出現在門口,福了福身,朗聲道:「殿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