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畢竟從鄭家得了好處嘛,能占一次便宜就能占兩次便宜,這位王將軍就是這麼現實。
當然,占便宜之餘,王尚德也會幫忙調和一下趙鄭兩家的恩怨,可既然鄭家不上道,那他管鄭家死活做什麼?
至少魯陽趙氏那邊,可是許諾給他運幾十萬石糧食過來的。
雖然迄今為止,王尚德只從趙氏身上買到幾萬石,但他也打聽過郾城周氏,對趙虞當日許下的承諾頗為放心,哪裡會理睬鄭潛。
除非鄭潛承諾賤賣他十幾二十幾萬糧食,那他還可以考慮要不要出面使趙、鄭家和解,否則,忙著準備討伐南郡的王將軍,哪有這個閒工夫。
無奈之下,鄭潛只好返回汝水諸縣另想辦法。
眼下汝水諸縣中,魯陽趙氏還未涉足的,就只有陽城與汝南……
不,汝南也快了。
汝南縣城約三分之一的店鋪,已掛上了『魯葉共濟』的牌子,使得汝南縣縣令劉儀又驚又怒。
是的,就當汝水諸縣的人將目光投在趙、鄭兩家的戰爭時,汝南亦發生了另外一場商賈間的戰爭,一個名為魯葉共濟會的商會,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汝南……
第109章 終局
三月中旬,葉縣的商賈大批湧入汝南,這些起初道貌岸然的商賈,在得到縣令劉儀、劉文禮的通商憑證後,忽然變了一副嘴臉,聯手打壓汝南城內的商賈。
他們高價從平民手中購入毛皮、桑麻、瓜果、蔬菜等各種日常生活所需,低價到縣城賣出,導致汝南城內的本土商人在整整半個月的時間內幾乎沒有任何生意,大批小商賈手中的貨物堆積難出,最後只能選擇加入一個名為魯葉共濟會的商會。
小商賈遭難後,隨後就是那些上不上、下不下的商賈,這些人雖然暫時還能扛得住魯葉共濟會的聯手打壓,但還是難以避免今日倒一個,明日倒一個。
當地大家族雖然出面試圖聯合當地商賈,可惜時間過於倉促,還沒等他們商量出一個結果,對面那群仿佛正規軍般團結的葉縣商賈,採取離間、拉攏等各種手段,將一批意志不堅定的汝南商賈拉攏到了魯葉共濟會內。
於是乎,汝南商賈與世家的聯合,就跟泡沫般破滅了,除了一些傲氣的大商賈、大家族還在死撐,其餘中等家境的商賈與世家,紛紛倒向魯葉共濟會。
或許有人會說,難道縣令是擺設麼?就看著一群葉縣商賈聯手衝擊汝南的商賈?
誠然,縣令劉儀當然不會幹看著,但問題是他實在抽不出人手了,因為魯葉共濟會在決定對汝南商賈發難之前,就從魯陽、葉縣叫過去不少地痞無賴,他們甚至從汝南當地僱傭了許多地痞無賴,吩咐這些人每日在城內街上打架——既不打砸汝南商賈的店鋪,也不傷及無辜,純粹就是相互鬥毆,辱罵。
短短十幾工夫,汝南縣內的牢房人滿為患,新抓的滋事者都不知要關在哪裡,而縣令劉儀更是被一些雞毛蒜皮的民事訴訟擾地精疲力盡。
等到這位劉縣令反應過來時,汝南城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店鋪均已掛上了『魯葉共濟』的招牌。
在多次嘗試未果的情況下,劉儀只好前往葉縣,拜訪葉縣縣令毛珏,請求後者出面相助。
大概也是覺得本縣的商賈確實越界了,違反了一些規定與律令,毛老縣令遂派人招來魏普與呂匡二人談了談。
此後,魯葉共濟會在汝南就收斂了許多,但此時城內,趙氏米鋪早已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頭,汝南縣城又開始了一場趙家對鄭家的戰爭……
而此時,汝陽又是什麼情況呢?
四月中旬的後半段,無論是趙家也好,鄭家也罷,兩家的米都漸漸賣不動了。
倒不是因為價格的原因,此時城內的米價還維持在一百錢一石的地步,以至於有不少河南郡的人都跑到汝陽等汝水諸縣來買糧——當然,有這能力的至少不會是一般的平民。
至於汝陽當地人,實在是沒錢買米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一百錢一石的低價,儘管他們家中已經因為這次趙鄭之戰而儲備了能吃幾個月甚至更久的米。
「終於……終於撐過來了……」
在鄭氏米鋪的二樓,鄭潛精疲力盡地躺在床榻上。
不得不說,這次與趙家的糧米戰爭,他鄭家幾乎虧了一代人的積蓄,然而狡猾的趙氏,卻接著與宛城軍市的行商,損失遠遠少於他們。
因此在鄭家當中,哪怕是鄭潛的叔伯兄弟,也有不少人恨不得把王直給吃了,甚至於,即便對鄭潛這位本家的世子,亦不乏有些怨言,論其中原因,無非就是鄭潛、王直主僕二人讓鄭家蒙受了慘重的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王直躲在鄭氏米鋪不敢回汝陽侯府,鄭潛也不敢,因為一回去就免不了被他父親,或者被他族中叔伯、叔公一頓痛罵。
但不管怎麼樣,總算是撐下來了。
跟鄭潛此前預測的結果差不多,在汝陽城內,趙、鄭三家差不多各售了三萬餘石米的樣子,鄭潛唯一失算的,就是他沒想到趙家居然有能力同時在汝水諸縣的其餘幾個縣開設米鋪,從那幾個縣的,趙、鄭兩家幾乎分別虧損了近十萬石。
但總算是撐下來了,無論是汝陽也好,其餘汝水各縣也罷,兩家的米基本上都賣不動了。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次趙、鄭兩家相鬥,汝水各縣的縣人是占了天大的便宜,甚至有平民積蓄了一年多的餘糧,換做在往年,誰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