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40頁

    鞠昇搖頭說道:「此事涉及我軍機密,請恕在下不便相告。」

    此時,牛橫轉頭對趙虞,故作兇狠地說道:「阿……呃,首領,我來收拾小子一頓,保准他什麼都招了。」

    趙虞或有深意地看向鞠昇,笑問道:「如嚴刑拷打,你會招麼?」

    『哪有人這麼問的?』

    鞠昇心中泛起一陣古怪,正色說道:「但求一死。」

    在趙虞暗自觀察鞠昇時,牛橫冷哼道:「明明是投降的傢伙,說什麼『但求一死』?」

    聽到這話的鞠昇終於忍不住了,臉上泛起陣陣羞怒,辯解道:「我只是不想看到率下的兵卒被人用箭矢白白射死罷了。……我豈是貪生怕死?」

    『嚯。』

    趙虞輕笑一聲。

    一聽鞠昇那話,他就有辦法制約這位曲將了。

    他擺擺手勸退了牛橫,笑著說道:「好了好了,不說就不說吧,誰讓我事先答應了呢?」

    『這周虎怎麼好想與?』

    鞠昇驚訝地看了一眼趙虞,旋即正色說道:「多謝周首領體諒。……那麼,輪到再次提問了,不知周首領為何要……」  

    「誒。」

    還沒等鞠昇說完,趙虞就抬手打斷道:「方才是你先問,我再問,若要公平,應該由周某再問三個問題才對。」

    「啊?」

    鞠昇有些傻眼了,虧他方才還想耍個心眼,故意『誘騙』眼前這位黑虎賊首領一個問題。

    趙虞好笑地看著鞠昇,旋即正色問道:「首先我想問,你等效忠的,究竟是誰,或者說為誰而戰……我不想聽你們那什麼『推翻暴晉』的大義,我只想知道你等效忠誰。這個問題總能回答吧?」

    『他不知?』

    鞠昇意外地看了眼趙虞。

    的確,這個問題倒沒什麼。

    他想了想回答道:「我等,效忠於楚王。」

    「……」

    劉毗、李煦二人對視一眼。

    而此時,趙虞又問道:「楚王?那是誰?」

    鞠昇的表情更加古怪了,正要回答,卻見李煦朝趙虞拱手說道:「他口中楚王,即舊日楚侯楊固,我大晉開國時楚侯楊勐之後……周首領所想得知其中淵源,不必問他,我等可以相告。」  

    說著,他起身走近趙虞,附耳低聲說道:「楚侯楊勐,乃我大晉太祖之義弟,助太祖收復河山,封為楚侯……涉及太祖之事,不宜當眾妄議,免得惹來風言風語。」

    「哦。」

    趙虞瞭然地點點頭,吩咐人暫時將鞠昇關押起來,準備先從劉毗、李煦二人口中問個究竟。

    說來也慚愧,他率昆陽軍民抵抗叛軍至今,卻還不清楚『叛軍』的由來。

    第376章 攻心

    待鞠昇被押走、閒雜人等也陸續退離後,劉毗與李煦二人便向趙虞講述了『叛軍』的由來,以及叛軍所效忠的『楚王楊固』。

    向趙虞做出解釋的,主要是李煦,他不敢直呼晉國開國君主的名諱,尊稱其為『太祖』,不過趙虞私底下有些懷疑他其實也不清楚,畢竟一個國家的先君,想來也不可能任由臣民肆意談論。

    「……此事在下乃是從縣誌所得,其中或有出入。據我所知,百餘年前,天下正值大亂,異族進犯中原,於中原肆意屠戮漢人,一部分漢人從中原逃至大江以南,尋求苟安,而其餘則遭異族擄掠。太祖的祖先乃是河北人士,其先祖輾轉至江南,後於長沙定居。……太祖年輕時,結識武陵人楊勐,二人對漢人河山遭外族侵占一事氣憤填膺,相約抗擊外族,收拾漢人河山。而後,二人廣招同道,籌建義軍,歷經數十載,終將占據中原的異族驅逐,建立我大晉。……為表楊勐之功,太祖遂封其為楚侯,封國於南郡江陵……」  

    「等等。」

    趙虞打斷了李煦的講述,驚訝說道:「那時,南郡就已是楚國的封地?可我聽說,南郡是被叛亂軍打下來的……還說南郡太守蔡修、蔡子文誓死抵抗,但最終被叛軍所擄。」

    他還記得父親魯陽鄉侯與魯陽縣令劉緈談論時曾提及過南郡的叛亂,感覺與李煦所說有些出入。

    見趙虞提出質疑,李煦臉上浮現幾許驚訝:「周首領亦知南郡叛亂?」

    說罷,他也不賣關子,繼續解釋說道:「不錯,周首領所說的也對,不過卻發生在後頭……在我大晉立國之初,江陵卻是『楊氏楚國』的封地,直至約三、四十年前,眾傳楚侯楊固隱有不臣之心,厲兵秣馬、意圖不軌。當年陛下遂命楚侯攜家至邯鄲,楚侯不從,舉兵反叛。當今陛下大怒,派陳太師揮軍南郡,鎮壓叛亂,楚侯戰敗,舉家逃奔。隨後,聖上遂罷楚侯,取締楚地侯國,改為南郡,派遣郡守,周首領所說的蔡修、蔡子文,正是當時後來朝廷派去的南郡郡守……」

    雖然李煦三言兩語就將這件事的始末緣由解釋清楚,但趙虞卻從中聽出了諸多疑點。

    比如什麼叫『眾傳楚侯楊固隱有不臣之心』?尤其是其中那個『隱』,說得實在是太含糊了,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再說那個『楚侯楊固』,三四十年前被取締了侯國,舉家逃奔,又如何能拉起如今大江以南各路打著『新楚』旗號的反叛軍?

    只可惜對於這些疑問,縣令劉毗與縣丞李煦也不能解答,因為他二人都只是從他昆陽縣的縣誌中,才得知晉國太祖與楚侯的淵源,以二人不到四旬的年紀,又怎麼可能清楚得知發生在三、四十年的事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