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頁
「比二千石?那是多少?」靜女一臉不解。
關於這個俸祿,今日郡守府派來的那名官吏向趙虞解釋過。
晉國,雖然與漢朝隔著至少百年的混亂之世,但它所採用的,卻也是漢制,不過稍有區別。
依照漢制,晉國官員的俸祿,基本上大致可分為『萬石』、『二千石』、『千石』、『千石』、『百石』等幾個大檔。
而這幾個檔,或又分為幾個小檔。
就拿剛剛上任穎陰縣尉與長社縣尉的張奉、馬弘二人來說,他們的俸祿就是『比千石』,即實際不到一千石,為六百石——許昌四個城門的門侯,也是這個俸祿。
而趙虞所擔任的都尉,則在『二千石』這個檔次。
不過,『二千石』分為『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中二千石』等若干小等級,而都尉處於『比二千石』這個檔次,實際俸祿所得是一千二百石,換成月俸那就是每個月一百石。
縱觀整個潁川郡,俸祿在他之上的,那就只有李郡守,為『二千石』,實得一千四百四十石,每月月俸一百二十石。
那麼,都尉每月月俸所得的一百石,到底是多少呢?
這麼說吧,一石米,可以讓三名成年男子吃飽一個月,換而言之,一百石即可以讓三百名成年男子吃飽一個月。
而一般平民家庭的話,八口之家,一年大概需要消耗二十石糧食。
也就是說,都尉一個月的所得的俸祿,可以讓一戶百姓吃五年。
但……
「都尉的俸祿才這麼些?」靜女錯愕地問道。
她記得,當年她魯陽鄉侯府每年所得的糧食,那可是以數萬石計算的。
聽到靜女提出的疑問,趙虞頓時笑了起來。
都尉每年一千二百石所得,這是俸祿,相當於『基本工資』,不管在哪個朝代,誰是靠著基本工資發財的呀?
而他魯陽趙氏靠的則是『食千戶』的特權,這種特權,以及食邑,才是歷朝歷代達官貴族真正殷富的原因。
按這些年的畝產糧來算,百畝良田,平均一年產糧在八十石到一百二十石左右,而晉國的田租為『什五』,即收取一半,換而言之,百畝之田可讓官府每年至少收租四十石糧谷,而魯陽鄉侯府所擁有的『食千戶』特權,就代表著一千戶平民的田稅要交給鄉侯府。
從理論上來說,倘若每戶人家都擁有百畝之田,正常一年可以讓鄉侯府得到四十石左右的糧食,那麼一千戶就是四萬石。
當然,這是基於理想狀態的大致數額,當年魯陽鄉侯府每年收到的真正數目,自然未必是四萬石,但即便減少一半,也不是都尉每年一千二百石的俸祿可比。
如此也難怪靜女在聽到都尉的具體俸祿後露出了錯愕的神色。
不過還是那句話,誰是靠著基本工資發財的呀?就拿如今擔任都尉的趙虞來說,只要他稍有暗示,許昌城內那些想要巴結他的人,立刻就會送上數倍、十倍於其俸祿的重禮。
更何況,都尉還有額外的賞賜,郡守的賞賜,朝廷的賞賜,這些都要遠遠超過其俸祿。
順便一提,在對比了都尉的俸祿後,趙虞忽然意識到,過去他魯陽鄉侯府著實挺有錢的,怪不得府里能養二百餘人。
而如今,他魯陽鄉侯府『食千戶』的特權,落到了他一個從未見過的遠房堂兄弟手中。
『等解決了梁郡的事,我得把屬於我家的東西拿回來。』
趙虞暗暗想道。
他寧可將『食千戶』的特權暫時交給魯陽縣衙,供魯陽縣令劉緈繼續開挖那條『璟公渠』,也不想讓給一個與他們家幾乎沒有來往的遠方親戚。
唔,等解決了與梁郡都尉童彥的恩怨!
第532章 都尉周府的夫人(五)
次日,郡守府便派人將趙虞的俸祿送到了府邸周府。
嚴格來說,趙虞只當了不到四個月的官,其中,他當了兩個來月的昆陽縣尉,半個月的部都尉,半個來月的上部都尉、以及同樣是僅有半個月的都尉。
短短四個月內,連跳三級,從一縣縣尉一路升到一郡都尉,這升官的速度,尋常人花十年都未必能成功。
還是那句話,得感謝叛軍的『助攻』,以及前都尉曹索的襯托。
而這近四個月的月俸,趙虞還未收到過,畢竟他在昆陽時並不缺錢,自然不會想到去縣衙領俸祿,而許昌的郡守府,前段時間由前郡丞宋撰管理此事,見趙虞不提,宋撰自然也不會主動給予,於是這件事就拖了下來。
而如今,升任郡丞陳朗猜測都尉周府可能缺錢,便很機智地想到了這件事。
他在郡守府內大手一揮,吩咐手底下的官吏按照都尉的月俸標準向趙虞發放四個月的俸祿,亦補足此前的拖欠。
四個月的俸祿,即四百石,由於趙虞的回覆是『半谷半錢』,因此,隔天郡守府便派人向周府送抵了二百石穀子,而另外二百石穀子,則按照『脫殼』的標準,視為三分之二數量的米,以當前一石米三百五十錢的價格,兌換成了錢,大抵是約五萬錢不到。
得到了這筆錢糧,都尉周府足以維繫一段時間了。
既然有了錢,靜女便打算遣散府里原來的僕從,她招來何順,吩咐道:「將府里的僕役召集至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