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66頁

    當然,如果從官方立場來看,作為反賊頭目的薛冰馨更該死,但是從私人立場來看,薛冰馨現在是自己的女人,徐晉自然不能看著她死,而且還得保護她,這是作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至於這個時代的忠君報國思想,對徐晉這個穿越者沒有絲毫的約束力。

    ……

    一轉眼便是臘月初八了,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牽連進糧倉虧空案的官員越來越多,光是知府就逮捕了三個,濟南城中的牢房已經人滿為患了。

    徐晉雖然是要拿山東作為典型,狠殺一把全國各地盜賣官糧的歪風,但也不想矯枉過正,以至於最後失控擴大化,所以一方面嚴厲懲處那些巨貪,而對於那些罪責較輕的則「罰酒三杯」了事,畢竟就朝廷給的那點俸祿,官員要是丁點好處都不拿,估計一家子都得喝西北風了,自剖證清白的范縣主薄鄒謙就是個例子。

    臘月十二日晚,大雪,已經接近凌晨了,提刑按察司後衙的書房內卻還燃著三根蠟燭,亮得如同白晝,熊熊的炭火讓整個房間暖意融融。

    徐晉正坐在書案後奮筆疾書,旁邊還摞著兩沓近半米高的案件卷宗。直至今日,糧倉虧空案已經全部查明,可以結案定罪了,徐晉此刻便是在寫奏本向皇上回報。

    話說山東省治下共有六個府,糧倉均有不同程度的虧空,查明的虧空數目達到五十萬石之巨,讓人觸目驚心。山東省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等省一級軍政大員均參與了分贓,全部被抄家收監。  

    此外,以鎮守太監羅祥為首,左右布政使,都指揮使等人還涉及通賊資賊,這條可是等同於謀反的重罪,估計是要族誅的,但最後怎麼判還得由刑部來決定。

    至於鎮守太監羅祥,這閹貨不僅參與盜賣官糧、通賊資賊、還指使人挖毀大堤謀害欽差,這些罪名加起來估計足夠夷三族了,當然,最後怎麼判還得經過三法司會審。

    又奮筆疾書了近半個時辰,徐晉這才擱筆,揉了揉已經麻痛的右手,摸出懷表看了一眼,發現已經接近凌晨兩點了。

    徐晉打了個長長的呵欠,將奏本的墨跡吹乾,然後合起來用專門的匣子封好,明日一早便會派人送去驛站,驛站自然就會派快馬送往京城通政使司。

    其實,徐晉從今日下午便開始寫奏本了,一共寫了五封之多,第一封是關於賑災的總結、第二封是謀害欽差案的總結、第三封是鎮壓反賊的總結(為眾將請功)、第四封是糧倉虧空案的總結。

    而第五封奏本是一封彈劾奏本,彈劾衍聖公府大量侵占民田,導致曲阜附近的百姓流離失所,最終為反賊所乘,輕易聚集起大量的流民造反。為了證實所言非虛,徐晉還在奏本中附加了一份反賊攻打曲阜時張貼的檄文。

    此處,徐晉還以此為契機,指出山東各地流民積聚問題之嚴峻,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倡議朝廷遏制地方勛貴豪門兼併土地,並且將所有侵吞的土地發還給百姓耕種。  

    土地兼併是明朝由來已久的問題,而且還變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到了危及明朝統治的地步,朝中也不乏有識之士認識到這一點,但就是沒人主動提出來。

    究其原因,一方面當官的都是利益既得者,自然不願意損害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不敢,因為這涉及太多人的利益的,其中就包括天子,所以沒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包括內閣首輔楊廷和。

    徐晉之所以敢如此沙膽,並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有所憑恃的。首先,徐晉提出的倡議有理有據,山東的反賊之以能在短時間內拉起大批人馬,確實是因為生活沒著落的流民太多。

    其次,徐晉有剛立下大功這塊擋箭牌,有功者「傲嬌」一點很正常嘛,更何況徐晉提出這倡議確實是利國利民,像楊廷和這些有識大臣不僅不會為難他,反而可能會欣賞他的「赤膽忠心」。至於小皇帝朱厚熜,徐晉更是絲毫不用擔心,就目前面言,他們的關係很鐵,這小子絕對會支持徐晉的倡議。

    另外,徐晉之所以還沒回京就上奏本,本來就是想討個巧,就好比某人往水潭中扔了一塊大石頭,然後自己站在岸上看熱鬧。

    可以想像得出,徐晉這封奏本一呈上去,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而徐晉人不在京城,那些大臣勛貴吵翻天也不關他的事,他只需靜待結果就好。  

    徐晉雖然很想為大明干點實事,但是讓他赤膊上陣打擂,把自己也搭進去,這種事他是打死也不會幹的。徐晉自問還沒偉大無私到那種程度,他的首要人生目標就是讓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地過活,至於其他,力所能及的就干,力所不及堅決不干。

    冬月十五日,濟南城中萬人空巷,因為欽差大人今天就要啟程回京復旨了,幾乎全城的百姓都跑來送行,當然,也有部份人是來看熱鬧的。

    實在太熱鬧了,因為包括鎮守太監羅祥、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在內的所有犯官,全部被裝進了囚車當中,浩浩蕩蕩地押出城,大家可以提著臭雞蛋和爛菜葉盡情的發泄,一擲一個大官,光想想都酸爽!

    濟南城北門外,徐晉一身從六品的官袍,高踞在馬背上,五百騎兵開道,四周簇擁著三百錦衣衛,旌旗招展,身後是長長的囚車隊。

    「出發!」徐晉一聲令下,隊伍便啟程直奔黃河碼頭,看著隊伍遠去,站在城門口送行的地方官員都長長鬆了口氣,終於把這尊要命的大佛送走了,阿彌托佛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