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29頁

    徐晉不禁暗汗,當年自己若真的下場參加鄉試,能不能通過還是未知數呢,解元更是想都不用想。

    「對了,不如朕冊封小婉姐姐為永秀公主好了!」朱厚熜靈機一動道。

    徐晉嚇了一跳,連忙道:「萬萬不可!」

    朱厚熜愕然道:「為何?」

    徐晉輕咳了一聲道:「那個……臣暫時還不想當駙馬!」

    朱厚熜頓時恍然,外戚不能參政是規矩,小婉姐姐雖然是異姓,但若封了公主那可就不同了,有心人恐怕會抓住這一點攻忤,讓徐晉退出官場。

    雖然想明白了這一點,但是小皇帝心裡還是有點不爽,嘀咕道:「我大明的駙馬就這麼不值錢嗎?」

    徐晉不禁暗汗,話說大明朝的駙馬還真是不值錢,只要有點胸懷抱負的年輕俊才,都不願意參選駙馬。因為娶了公主就等於娶了個祖奶奶回家供著,皇上的親妹妹啊,你敢不供著嗎?平時應酬逛個青樓都得小心翼翼,更加別說納妾了。最關鍵是娶了公主,就等於絕了官路仕途。

    所以只有甘心吃軟飯的窩囊廢才願意娶公主。

    第0487章 君臣論政

    仲夏時節,陽光猛烈,不過徐府的花園中綠樹成蔭,又有假山漁池,在這炎炎的夏日倒是個清涼的好去處。  

    此刻魚池旁的小涼亭內,徐晉和小皇帝朱厚熜對席而坐,桌上還擺放著茶具和一盆時令瓜果,君臣兩人一邊喝茶一邊閒聊,一名相貌普通的婢女在一旁侍侯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春初夏這兩棵小白菜越長越水靈了,特別是站在一起時,實在有點禍國殃民,而朱厚熜這小子也不再是當年十歲的小屁孩,已經識得男女之事,如果看中了這對孿生姐妹花,那倒是件麻煩的事,所以徐晉沒有讓姐妹兩人跑來跟前晃悠。

    倒不是徐晉把初春初夏當成禁臠,實在是不喜把女人像貨物般送來送去,當然,如果初春初夏以後有了心儀的男子,徐晉倒是樂意成全。

    涼亭旁邊是一棵老蟠桃樹,樹幹呈S形,造型十分有藝術感,估計是整棵移栽過來的,樹上的桃子已經有拇指頭大小了,朱厚熜彎腰在地上撿了一枚落果,隨手扔到亭欄外的魚池中,發出「咚」的一聲輕響,幾尾錦鯉以為有人投食,立即歡快地遊了過來,結果很快又無趣地游回假山的陰影下。

    朱厚熜嘆了口氣道:「連魚都這麼現實,以為有食物便趨之若鶩,發現不是食物便棄如敝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人誠不欺我也。」

    徐晉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劍眉,問道:「皇上為何如此感慨?」  

    朱厚熜神色怏怏地道:「還不是銀子的事情鬧的,去年國庫支入不足400百萬兩,京中各衙門各營衛所官員俸祿就花去了135萬餘兩,輸邊軍餉236萬餘兩,再加上林林總總的開支,共支出超500萬兩,入不敷出啊。有些邊軍已經欠餉數月,邊將紛紛上奏本催餉,戶部卻天天跟朕哭窮……唉,朕擔心若再發不出軍餉,邊軍恐怕會跟那些魚一般,棄朕如敝屣。」

    徐晉不禁暗暗心驚,他只知道大明目前國庫拮据,卻不知道竟拮据到這種程度,偌大的國家一年的入庫稅收竟不足400萬,財政赤字超過25%,長此下去可就危險了。

    徐晉正容道:「皇上,恕臣直言,邊塞苦寒,戍邊將士本來就艱苦,若是連糧餉都發不出來,如何能令他們盡忠職守?」

    朱厚熜略有不悅地道:「身為我大明將士,難道沒有銀子就能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徐晉坦然地道:「溫飽是一個人活著的最基本需求,然後才是家國天下,老百姓若是連肚子都填不飽,你讓他們為國死忠是不現實的。縱觀朝代更替的原因,歸根究底都是老百姓吃不上飯導致的。只有豐衣足食,才能國泰民安。」

    朱厚熜臉上的不悅漸漸斂去,露出深思的表情,最後睨了徐晉一眼道:「徐卿,若是有一天朕發不出俸祿,你會離朕而去嗎?」  

    徐晉不禁暗汗,小皇帝這個問題雖然有點慪氣的味道,但伴君如伴虎,即使兩人目前的關係很鐵,但如果回答得不好,也難免會產生疙瘩,為以後埋下隱患。

    徐晉淡定地微笑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臣如果讓皇上混到連俸祿都發不出的地步,那臣還是撿塊豆腐捂死自己算了。」

    朱厚熜聞言哈哈一笑罵道:「滑頭,這可是你自己說的,記得上次朕答應你帶頭清田莊,你得負責把朕的內庫填滿的,否則你的俸祿也別想要了。」

    徐晉嘆道:「填滿皇上的內庫容易,可是填滿太倉(國庫)卻難啊。」

    朱厚熜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去年底,徐晉給內庫搞來了近五十萬兩銀子,緊接著順豐車馬行分紅一萬兩,要不是車馬行正處於擴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周轉,估計分紅還能翻幾倍。所以,小皇帝相信徐晉確有能力把自己的內庫填滿。然而國庫就難了,就目前的收支差距,國庫那點存貨遲早也得被清空。

    朱厚熜站起來一拂衣袖,手扶亭欄憤然地道:「朕真是搞不懂,正統年間,我大明每年的賦稅收入達到1200萬兩之巨,現在卻不足當年一半。而今年全國夏秋糧稅減半,唉,朕的日子要更難過了。」

    徐晉直言道:「自正統年間的土木堡事件後,我大明國力不如前了,再加上立國至今一百五十載,吏治風氣自然不比立國之初,田地釋數集中在特權士紳手中,有田者不課稅,無田者課重稅。如此種種,賦稅銳減便再正常不過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