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1頁

    晉朝王導為宰相,有一個叛賊,他不去討伐,陶侃責備他。他復書道:「我遵養時晦,以待足下。」侃看了這封信,笑道:「他無非是遵養時賊罷了。」王導遵養時賊,以待陶侃,即是留著箭頭,以待內科。諸名士在新亭流涕,王導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對泣?」他義形於色,儼然手執鐵錘要去補鍋,其實說兩句漂亮話,就算完事。懷、愍二帝陷在北邊,永世不返,箭頭永未取出。王導此等舉動,略略有點像管仲,所以史上稱他為「江左夷吾」。讀者如能照我說的方法去實行,包管成為管子而後第一個大政治家。

    我著的《厚黑經》,說得有:「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後來我改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越黑。」有人問我:「世間哪有這種東西?」我說:「手足的繭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塵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人的心,生來是黑的,遇著講因果的人,講理學的人,拿些仁義道德蒙在上面,才不會黑,假如把他洗去了,黑的本體自然出現。

    中國幅員廣大,南北氣候不同,物產不同,因之人民的性質也就不同。於是文化學術,無在不有南北之分。例如:北有孔孟,南有老莊,兩派截然不同。曲分南曲北曲,字分南方之帖、北方之碑,拳術分南北兩派,禪宗亦分南能北秀,等等儘是。厚黑學是一種大學問,當然也要分南北兩派。門人問厚黑,宗吾曰:南方之厚黑歟?北方之厚黑歟,任金革,死而不願,北方之厚黑也,賣國軍人居之。革命以教,不循軌道,南方之厚黑也,投機分子居之。人問:「究竟學南派好,還是學北派好?」我說:「你何糊塗乃爾!當講南派,就講南派,當講北派,就講北派。口南派而實行北派,是可以的;口北派而實行南派,也是可以的,純是相時而動,豈能把南北成見橫亘胸中。民國以來的人物,有由南而北的,有由北而南的,又復南而北,北而南,往返來回,已不知若干次,獨你還徘徊歧路,向人問南派好呢?北派好呢?我實在無從答覆。」  

    有人問我道:「你既自稱厚黑教主,何以你做事每每失敗?何以你的學生本事比你大,你每每吃他的虧?」我說:「你這話差了。凡是發明家,都不可登峰造極。儒教是孔子發明的,孔子登峰造極了,顏曾思孟去學孔子,他們的學問,就經孔子低一層;周程朱張去學顏曾思孟,學問又低一層;後來學周程朱張的又低一層,一輩不如一輩。老子發明道教,釋迦發明佛教,其現象也是這樣,這是由於發明家本事太大了的原故。惟西洋科學則不然,發明的時候很粗淺,越研究越精深。發明蒸汽的人,只悟得汽沖壺蓋之理,發明電氣的人,只悟得死蛙運動之理。後人繼續研究下去,造出種種機械,有種種用途,為發明蒸汽電氣的人所萬不及料。可見西洋科學,是後人勝過前人,學生勝過先生。我的厚黑學,與西洋科學相類,只能講點汽沖壺蓋、死蛙運動,中間許多道理,還望後人研究。我的本事,當然比學生小,遇著他們,當然失敗。將來他們傳授些學生出來,他們自己又被學生打敗,一輩勝過一輩,厚黑學自然就昌明了。」

    又有人問我道:「你既發明厚黑學,為什麼未見你做些轟轟烈烈的事?」我說道:「你們的孔夫子,為什麼未見他做些轟轟烈烈的事?他講的為政為邦,道千乘之國,究竟實行了幾件?曾子著一部《大學》,專講治國平天下,請問他治的國在哪裡?平的天下在哪裡?子思著一部《中庸》,說了些中和位育的話,請問他中和位育的實際安在?你去把他們問明了,再來同我講。」

    世間許多學問我不講,偏要講厚黑學,許多人都很詫異。我可把原委說明:我本來是孔子信徒,小的時候,父親與我命的名,我嫌它不好,見《禮記》上孔子說:「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就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表示信從孔子之意。光緒癸卯年冬,四川高等學堂開堂,我從自流井赴成都,與友人雷讋皆同路,每日步行百里,途中無事,縱談時局,並尋些經史來討論。皆有他的感想,就改字鐵崖。我覺得儒教不能滿我之意,心想與其宗孔子,不如宗我自己,因改字宗吾。這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獨立之旗幟。今年歲在乙亥,不覺已整整的32年了。自從改字宗吾後,讀一切經史,覺得破綻百出,是為發明厚黑學之起點。

    及入高等學堂,第一次上講堂,日本教習池永先生演說道:「操學問,全靠自己,不能靠教師。教育二字,在英文為Education,照字義是『引出』之意。世間一切學問,俱是我腦中所固有,教師不過『引之使出』而已,並不是拿一種學問來,按入學生腦筋內。如果學問是教師給與學生的,則是等於此桶水傾入彼桶,只有越傾越少的,學生只有不如先生的。而學生每每有勝過先生者,即是由於學問是各人腦中的固有的原故。腦如一個囊,中貯許多物,教師把囊口打開,學生自己伸手去取就是了。」他這種演說,恰與宗吾二字冥合,於我印象很深,覺得這種說法,比朱子所說「學之為言效也」精深得多。後來我學英文,把字根一查,果然不錯。池永先生這個演說,於我發明厚黑學有很大的影響。我近來讀報章,看見日本二字就刺眼,凡是日本人的名字,都覺得討厭,獨有池永先生,我始終是敬佩的。他那種和藹可親的樣子,至今還常在我腦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