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當舉世戰雲密布的時候,各弱小國的人民,正在走投無路,不知死所,忽然有一個國家,定出一種大政方針,循著這個方針走去,是惟一的生路,這個國家,豈不等於父母替子弟謀生路嗎?難道不受弱小國的人民熱烈擁戴嗎?孟子說:「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就是基於這種原則生出來的。不過我這種說法,道學先生不承認的,他們認為:「孟子的學說,純是道德化人,若參有利害二字,未免有損孟子學說的價值。」這種說法,我也不敢深辯,只好同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研究研究!
秦始皇、楚項羽,用殺字鎮懾人民,漢高祖用生字歆動人民,人之天性,好生而惡死,故秦皇、項羽為人民所厭棄,漢高祖為人民所樂戴。秦項敗,而漢獨成功,都是勢所必至,理有固然。由此知殺字政策,敵不過生字政策。日本及列強,極力擴張軍備,用武力鎮壓殖民地,是走的秦皇、項羽的途徑。大戰爆發在即,全世界弱小民族,正在走投無路,我們趁此時機,提倡弱小民族聯盟,向他們說道:「這是惟一的生路,所謂民族自決也,人種平等也,掃滅帝國主義也,惟有走這條路,才能實現。你們如果跟著列強走,將來大戰爆發,還不是第一次大戰一樣,只有越是增加你們的痛苦的。」我們倡出這種論調,弱小民族還有不歡迎的嗎?我們獲得弱小民族的同情,把弱聯會組織起,以後的辦法就很多很多,外交方面,就進退裕如了。
楚漢相爭,項羽百戰百勝,其力最強,高祖百戰百敗,其力最弱,而高祖卒把項羽打敗者,他有句名言:「吾寧鬥智不鬥力。」這即是楚漢成敗的關鍵。漢高祖是厚黑界的聖人,他的聖訓,我們應該細細研究。日本和歐美列強,極力擴張軍備,是為鬥力,我們組織世界弱小民族聯盟,採用經濟戰爭和心理戰爭,是為鬥智。我們也不是廢去武力不用,只是專門研究經濟和心理兩種戰爭的方術,輔之以微弱的武力,就足以打倒帝國主義而有餘了。
請問:漢高祖鬥智,究竟用的甚麼法子呢?他從彭城大敗而回,問群臣有甚麼策略,張良勸他把關以東之地捐與韓信、彭越、黥布三人,信為齊王,越為梁王,黥布為九江王。高祖聯合他們,仍是一種聯軍方式。高祖用主力兵,在滎陽成,與項羽相持,而使信、越等三人,從他方面進攻,項羽遂大困。鴻溝議和後,項羽引兵東還,高祖追之,項羽還擊,高祖大敗,乃用張良之計,把睢陽以北之地劃歸彭越,陳以東之地劃歸韓信,於是諸侯之師,會於垓下,才把項羽殺死。由是知:漢高祖所謂鬥智者,還不是襲用管厚黑、蘇厚黑的故智,起一種聯軍罷了。
我們從歷史上研究,得出一種公例:「凡是列國紛爭之際,弱國惟一的方法,是糾合眾弱國,攻打強國。」任是第一流政治家,如管仲、諸葛武侯諸人,第一流謀臣策士,如張良、陳平諸人,都只有走這一條路,已成了歷史上的定例。然而同是用這種法子,其結果則有成有敗,其原因安在呢?我們可再加研究。
我們在前面,曾舉出五個實例:⑴管仲糾合諸侯,以伐狄,伐戎,伐楚,這是成了功的。⑵樂毅合五國之兵以伐齊,這是成了功的。⑶蘇秦聯合六國以攻秦,卒之六國為秦所滅,這是失敗了的。⑷漢高祖合諸侯之兵以攻項羽,這是成了功的。⑸諸葛亮倡吳蜀聯盟之策,諸葛亮和孫權在時,尚能支持曹魏,他二人死後,後人秉承遺策做去,而吳蜀二國,終為司馬氏所滅,這也算是失敗了的。我們就這五種實例推求成敗之原因,又可得出一種公例:「各國聯盟,中有一國為主幹,其餘各國為協助者,則成功;各國立於對等對位,不相統屬者,則失敗。」齊之稱霸,是齊為主幹,其他諸侯則為協助;燕之伐齊,燕為主幹,其他四國則為協助;漢之滅楚,漢高祖為主幹,眾諸侯為協助,所以皆能成功。六國聯盟,六國不能統屬;吳蜀聯盟,二國也不相統屬,所以俱為敵人所滅。我國組織弱聯會,我國當然是主幹,當然成功。
現在國際的情形,既與春秋戰國相似,我們就應該把春秋時管厚黑的方法和戰國時蘇厚黑的方法,融合為一而用之,管仲的政策,是尊周攘夷,先揭出尊周的旗幟,一致擁護周天子,把全國力量集中起來,然後才向外夷攻打,伐狄,伐戎,伐楚,各個擊破。蘇秦的政策,是合六個弱國,攻打一個強秦。我們可把全世界弱小民族,看作戰國時之六國,把英法德美意俄日諸強國,合看為一個強秦,先用管仲的法子,把全國力量集中起來,擁護中央政府,以整個的中國與全世界弱小民族聯合,組織一個聯盟會;迨至這種聰盟組織成功,即用堂堂之鼓,正正之旗,向列強一致進攻,他們赤白兩色帝國主義,自然崩潰。
有人問:中國內部這樣的渙散,全國力量,怎能集中起來?我說:我所謂集中者,是思想集中,全國人的心理,走在一條線上,不必定要有何種形式。例如:我李瘋子提出「弱小民族聯盟」之主張,有人說:這種辦法是對的,又有人說不對,大家著些文字,在報章雜誌上討論,結果一致認為不對,則不用說,如一般人認為對,政府也認為對,我們就實行干去。如此,則不言擁護中央政府,自然是擁護中央政府,不言全國力量集中,自然是全國力量集中。所以我們要想統一全國,當先統一全國思想。所謂統一思想者,不是強迫全國人之思想必須走入某一條路,乃是使人人思想獨立,從學理上、事勢上徹底研究,大家公認為某一條路可以走,才謂之思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