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70頁

    陳新點點頭問道:「現在火器工坊搬了沒有?」

    「回大人,還沒搬,這些日子要趕新兵的武器,還有做這些新槍新炮,眼下只有研究室搬了,這邊抱龍河水力遠比威海充足,確實比威海更合適。」

    陳新沒有繼續問,目前這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他不苟言笑的看著下面的燧發槍兵隊列,臉上慢慢出現不滿的神色。低頭拿起幾頁文書看起來。身後一群文登營的軍官都有些忐忑,特別是負責燧發槍兵試驗的石平利和祝代春,文登營全數回到文登後,戰兵全部離開威海,那邊的防禦都交給了水師和農兵。

    終於那個軍官一聲號令,燧發槍兵全體踏步停下。

    「這就是你們寫出來的燧發槍部隊規劃?」陳新盯著祝代春幾人,陳新在軍官面前非常嚴厲,特別是勤王之後,權威更盛。祝代春有些心虛的嚅嚅了幾句,他自己對這個試驗隊覺得還行,不知陳新對哪裡不滿意。

    陳新身子往後靠在椅背上,看著幾人的樣子,心裡不是太愉快,燧發槍是他最關心的,連青銅炮都沒看,最先就檢查這個才兩百人的燧發槍試驗隊,而且其中還有一半人用的假槍。

    「你們就把火器隊的鳥銃換成燧發槍就完了?戰術還是原來的,編制、間距和隊形變換也是原來的,配合殺手隊那一套。」  

    石平利、劉破軍等人都低著頭不作聲,他們確實也不知從何處著手。

    「我讓你們搞這個試驗隊的時候,說明了是一個以燧發槍為核心的步兵系統,不是原來的混編局,雖然裡面把方方面面都寫了,但是戰術沒有突破,連士兵間距都與原來一樣是三尺,燧發槍何需三尺距離,人挨人都可以,這樣就能成倍提高火力,有了新武器,不是讓你們只換下來一把槍。拿回去重寫,下次再交這種東西上來之前,自己先問問自己,還能不能更好,如果你們寫不出來,就讓參訓的士官和軍官一起提意見。」

    陳新把他們的文書遞還給祝代春,他原本意思是鍛鍊一下這些軍官,但是顯然沒達到效果,他雖然說得嚴厲,但陳新也知道這是新武器,沒那麼容易形成完整的戰術、編制和訓練體系,他自己對燧發槍的認識也只是來源於電影,真正的運用自然比電影複雜得多,需要慢慢完善,法國發明了這種撞擊燧發槍,但也用了五十年多時間才編成第一支全燧發槍的部隊。

    這次雖然他對試驗隊不滿意,但也不認為很緊迫,可以預見刺刀和槍管短期無法標準化,目前這種冷熱兵器混編的狀況就只能維持,刺刀這個東西雖小,但沒有它,燧發槍兵始終不是獨立的作戰力量,所以陳新還有時間可以慢慢探索和改進。不過他希望能利用燧發槍的優勢,把火力輸出的效果大大提高。  

    陳新讓蒲壯把兵錄和武經總要等書拿出來,交給劉破軍,讓他先保存好,後面再抽調些識字的軍官,編寫為教材。

    陳新轉身看著身後的朱國斌等人,淡淡道:「朝廷新派來了一名監軍,是代天子巡邊,最近可能要來咱們這裡巡查軍務,他來的時候,咱們要接待了,展示出咱們文登營的強軍風範,但燧發槍和農兵都不能讓他看到,這裡先通個風,來之前另行通知。」

    一群軍官答應了,他們勤王這一趟見的大官多了,連皇帝都遠遠看到過,見識比以前大不相同,對一般的官員他們也不象原來那樣誠惶誠恐。

    宋聞賢低聲對陳新道:「大人,要不要屬下先去一趟登州。」

    陳新想了一下道:「也好,那個呂直如果要來,你就陪著他一起來,路上把他照看好。明日你跟我一起去威海,我把銀票給你,然後你坐船去登州。」

    第二十八章 新產品

    威海到文登百多里路,兩地之間一直是文登營嚴打匪患的地方,只要有土匪冒頭就必定剿滅,勤王之戰後,文登營名震天下,周圍的土匪得到消息全都離開文登範圍,連萊陽東邊的土匪也跑掉大半,所以整個文登境內都很太平。

    由於兩地間人員往來頻繁,便有附近的人看到這個商機,在途中建起客棧食鋪,文登營也在溫泉鎮設了一處驛站,駐紮著一個局的兵力,這裡主要提供給文登營系統內的人員食宿,也順帶賣些商貨。因為從文登營進入的銀錢增多,這條線路上開始出現自發的商業,比之萊陽等地顯得更繁華一些。  

    陳新一行在溫泉鎮驛站居住一晚,第二天到了威海,陳新匆匆回家一趟,跟家裡打個招呼,就去了港口,檢查水師的籌建情況。

    梁廷棟承諾的船隻到了一批,總共十艘,其中二號福船兩艘,其他的都是開浪船、鳥船和沙船,也不知是從哪裡抽調的,保養情況都很差,水師正在修繕。

    加上陳新原來的兩條大船和幾艘商船,一次可以投送六百人以上的兵力,但這是不帶大量輜重的情況,這離他的要求還遠遠不夠,所以陳新更加盼望許心素能儘快幫忙多買些福船,最好把船工派來。不但是海船,他還需要一些內河漕船,用來跑運河生意,這類船一般都在清江船廠買,價格並不貴,由周來福自己負責採購。

    水師游擊疤子已經從日本回來,帶回十二萬斤銅,另外就是一些鉛和硫磺,第一批銅錢仍是供應給田弘遇的錢莊,因為銅價比大明要低,陳新的利潤接近成本的三倍,如果他的錢莊建立起來後,自己發售的話,利潤能達到六七倍以上,光是日本的銅料就能賺到三萬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7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