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7頁

    莫懷文又說道:「大人,屬下覺得以後的屯堡還是不要集中居住,一來屯地靠外邊的屯戶要走很遠的路,二來集中居住的地方搞養殖甚為不便。」

    劉民有皺眉想了一會,屯戶集中居住有利於商業發展,但確實不利於種植和養殖,他對莫懷文道:「此事有利有弊,我們初來此地之時,周圍並不太平,時常有土匪出沒,是以圍聚一處,便於防禦。現今軍威雄壯,土匪早打沒了,倒是散居不利於商貨流通。」

    「大人說的是,但並非處處屯堡皆需商業繁盛,老營區附近屯堡集中,自可看重商業,靠近山邊的新開屯堡道路不便,有些屯堡附近田地間還插著民田,咱們的田地原本就分散,集中居住對耕種更為不便,養殖的場地也是不足,屬下覺得眼下於我文登營來說,吃飽飯仍是最要緊之事,然後才能說商業。」

    劉民有被莫懷文反駁,卻沒有覺得不快,這也是民政系統內部他最滿意的風氣,文顯明、王帶喜、王二丫、莫懷文都敢於當面反駁,並不因為劉民有是上官而盲從。

    他看莫懷文,露出笑道:「你說得有理,偏遠和土地分散的屯堡可以採用此種方式,但此類地方周邊有民戶和縉紳需要對抗,仍要以總甲五十戶為單位聚居,不可過於分散,在合適的總甲設置簡單的綜合門市,校場和學校也是一樣。」  

    莫懷文答應下來,下一批屯堡就打算如此規劃,他們一路走到軍營門口,正好裡面有一群十多歲的學生出來,全都是識字班的人,穿著各色的百姓服裝,隊伍比一般的明軍還要整齊。

    一名穿軍裝的人大聲喊著口號,「忠於陳大人,忠於文登營!」

    一群學生臉色通紅的齊聲吼道:「忠於陳大人,忠於文登營!」附近經過的百姓紛紛響應,場面十分熱鬧。

    「誰給咱們飯吃?」

    「陳大人!」

    「誰給咱們學堂識字?」

    「陳大人。」

    「天下哪裡最好?」

    「文登營!」

    「男兒在世所為何事稱英雄?」

    「救天下危難!」

    ……

    劉民有臉色複雜的看著他們,帶隊喊口號的便是宣教局的人,直屬於陳新領導,他們其實就是訓導隊,但是面對的對象是普通百姓,工人和學生又是其中的重點,原來每個屯堡的學校都配有傷殘軍人作教官,現在又增加了一名宣教官。

    在百姓的叫好聲中,學生們壯懷激烈的遠去,莫懷文對劉民有低聲道:「大人,那個宣教官也是從訓導隊調來的,他們現在在學校搞出一套東西,每個學校都配了一名宣教官,都按著那套東西給學生講,每天講好幾遍,不時還要到軍營軍訓。」  

    一些民族主義的思想通過那些宣教官灌輸給這些接受能力最強的學生,這是這個時代的需求,劉民有並不反對,去年的十二個屯堡都建好了學校,以前培養的老師都分到了這些學校。這批識字班的學生仍以十歲以上為主,課程比以前增加了一些,不但有文化課,還有軍事訓練,現在還有了宣教官的灌輸。

    這批具有忠誠精神十多歲學生不久將進入文登營文武系統,他們有知識有紀律有朝氣,很快成為新的骨幹力量。

    但他每次看到學生狂熱的神情時,總有熟悉的畫面會出現在腦海,心中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擔憂,如此教育是否過度了?

    「大人?」莫懷文不知劉民有到底在想些什麼,以為劉民有在走神,低聲提醒了一聲,劉民有回過神來,兩人走到軍營門口,便看到總訓導官兼宣教局局長黃思德出現在面前,他正大聲招呼著一群士兵將一些舊棉衣裝上馬車。

    第七十八章 正途

    黃思德一見是劉民有,趕緊過來問好,「學生見過劉大人,陳大人還未過來,請先生稍待。」

    他轉頭看到莫懷文在後面微笑,又和莫懷文打了招呼。黃思德是最早的一批識字班成員,他們那批人有幾名到軍隊當了最初的訓導官,其他的大多在屯堡或是學校。莫懷文也是他的同窗,就走的民政的線路。  

    劉民有對黃思德畢業後的表現並不滿意,只是微微點頭,逕自過去拿起一件棉襖翻看,破了幾個口子,露出裡面發黑的棉花,上面還有些死去的昆蟲軀體。

    莫懷文看劉民有神情不善,忙解釋道:「這批流民是剛安置的,還不及製作完冬衣,只得從老屯戶那裡買來些舊的先做補充,這一批是軍隊歷次繳獲和退換下來的舊衣。」

    黃思德摸著自己的鬍子奉承道:「我文登營在陳大人和劉先生統帥下已名震天下,投奔者益多,應是超過十萬人了,這許多人都要發冬衣,無論如何是不夠的,到了咱文登營有飯吃,有些舊衣可避寒便是他們的福氣了。」

    劉民有嘆口氣,把棉衣扔回車上,如果不是軍隊擴充,流民的冬衣原本是能多做一些的,但現在是天下大亂,沒有軍隊就沒有一切,文登營每年的收入有大半用於了軍隊。今年下半年新建的屯堡投入很少,窩棚遍地,就和難民營沒有多少區別。

    「黃總訓導官此言值得商榷。」劉民有轉身對著黃思德,黃思德不知如何又得罪了這位先生,連忙收起得意的表情,躬身聽著。

    「我等所吃所穿,軍隊所用兵甲槍炮,無一不出自百姓之手,現今之兵將、工匠、屯長,便是當年的流民,包括我和陳大人,也同樣有過顛沛流離之時。如今的流民,也必然是今後之兵將屯長,其中未必不會出黃大人這般的人才,所以我認為,他們願意長途跋涉歷盡艱辛來投奔咱們,是咱們文登營的福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