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77頁

    方林很謹慎而仔細地將這半塊袈裟揭了起來,兩條眉毛立即微動,原來袈裟下面乃是一塊巴掌大小的青石,這青石三面嶙峋,只是一面光滑平整。

    在那光滑的一面上,有一點若水銀也似的金色珠子在顫巍巍地抖動著。方林吁了一口氣,看來他的推理再一次得到了驗證,有了唐三藏的這一滴凝固了起來的血的幫助,巴比尋找到唐三藏的半徑就能擴展到三公里!

    巴比嗅過唐僧血之後這東西就再無用處,方林卻是心中一動,想到了這東西對妖怪都有巨大的增幅能力,便將三個肥仔喚來,想給這個濃縮了的唐僧血兌些水讓他們三個分別喝了,反正不少劇情人物都管屠夫叫屍妖,應該有一些強化效果吧?

    誰知道三個肥仔來一看這唐僧血居然都紛紛搖頭,方林愕然,這三個傢伙吃起東西來當真是生冷不忌餓得沒辦法了樹幹樹葉也能啃的,唐僧血嚴格說起來也算是葷菜吧,這三個傢伙卻是畏首畏尾,當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不過好在猥瑣付對這東西很是有興趣,小心翼翼的用木頭墊著旁邊的那破爛袈裟袖子將這唐僧之血滾到了一隻木盒子裡面,不過對於猥瑣付這種人來說,似乎別人不要的東西他都很有興趣,因此方林也就沒抱多大的希望。

    但這時候走了幾步,巴比卻忽地直挺挺地倒下了方林心中一凜,馬上想到了那株成精梭梭樹似被火燒得焦黑的盡頭根。他馬上審視巴比,發覺巴比體力值竟是銳減一半,生命力都是異常微弱,馬上意識到巴比可能是有一半的魔界體質,恰好與唐三藏這佛門弟子的純淨氣息相剋的緣故。這唐僧血應該就是類似於高純度的化肥,距離遠一點就好比化肥兌了水,可以提供充分的營養,但靠得太近的話,就仿佛直接將高濃度化肥灑菜葉子上面,直接將菜給燒死了。  

    好在方林與巴比心意相通,可以預見到它目前並沒有什麼生命危險,不過等徹底恢復則是要24小時。這等於說尋找唐僧的短暫期限又再次被縮水。不過有的東西乃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方林在這方面無從設法的前提下,倒也不是很著急,他走出地洞以後便將那處徹底炸毀。

    客棧裡面的人都躲在裡面,膽子大的敢扒著門帘的縫隙看上一看,沒一個人敢出來圍觀老胡的那一腳已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來一行人的目標,當然就是三妖仙苦心經營的巢穴智淵寺了,這智淵寺本來是先王信奉佛門時候修築的,裡面還供奉有先王的金身,因此在全國毀佛拆寺的時候得以倖免,不過三妖仙卻看中了這處的風水,將之改成三清道觀,這智淵寺本來就修得規模宏大,三妖仙還要講究氣派,不住擴建,那些拆遷建設工作就交給僧人來完成,那擴建工程極盡奢華之能事,斷斷續續地建了近二十年,面積都擴到了先前的三四倍!

    方林去到智淵寺,一來是要觀看有沒有殺入的地形,二來則是想碰碰敵對的輪迴者,三來呢唐三藏十有八九都是被關押在裡面,此時提前過來,一旦巴比恢復嗅覺,自然就能第一時間發難直取唐僧!

    黃金主線!西遊釋厄傳 第18章 東菩提。西娑羅  

    智淵寺乃是在城東二十里之外。此地香火繚繞,只是供奉的乃是三清香火。方林將機械血肉傀儡分出一派遣出去四處打探消息,剩餘的一行人扮作中型規模的商旅。這麼大規模的商隊若是在其他的國家當中自然是相當的打眼,但是車遲國卻是常見無比,幾乎沒有人多望他們一眼。

    這其中的原因卻是因為車遲國中貫通著絲綢之路,徵收過往的商稅乃是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所以對過往商隊只要依例繳稅,國中的政策乃是十分優渥。這車遲國國王雖然被封為國師的三妖仙的妖術所迷惑,卻是只昏不庸。因此哪怕被這三頭妖怪把持朝政二十年,依然是氣數未盡。

    方林此行的目的,一來是要打探地形,二來卻更是想要摸清處身於三妖仙勢力的那群輪迴者的實力和藏身所在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無論方林是否打算去營救唐三藏,搞定敵對勢力的輪迴者總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有他們在背後搗亂,關鍵時刻給人以偷襲,當真若芒刺在背,骨在喉,不吐不快。

    靠近得智淵寺越近,耳邊就越是聽到若雷的吶喊聲。仔細聽去,「大力王菩薩」五個字清晰可辨,這是車遲國當中另外一個比較有名的典故,叫做五百僧奴。

    原來二十年前佛門在求雨當中一敗塗地,全國上下所有的僧侶就被迫還俗,成為了道士的奴僕。整整二年過去,車遲國都城附近的兩千餘僧侶當中不堪折磨/自盡的有一五百人左右,又極個別僧人能與道門攀上了關係搖身一變成功跳槽,只剩下這五百名僧人苟延殘喘,在這裡搬運石擴建智淵寺當做長工。每天吃的是糙米熬的稀粥,晚上就睡在這沙灘上,十分苦楚。

    方林等人走得近了一些,果然見到密密麻麻的僧人在來回推車搬運木石,那車子裝的都是磚瓦木植土坯。而灘頭上坡最高,偏偏路小且陡,直立壁陡之崖,而僧人衣衫藍縷,看此象十分窘迫悽慘。明明旁邊就是河水累得口乾舌燥,卻沒有人敢停歇下來去喝上半口,可見刑罰之嚴酷。

    按照現世的地理位置來說,車遲國應該位於中亞西部,因此乾旱是難免的,好在國內有一條大河穿流而過,河水湍急,裡面礁石嶙峋,便是一片鵝毛被激水衝下,只怕也沒有機會浮起。河流兩岸的居民深受其苦,後來有一位菩薩顯靈,以大神通在河流中辟出一條通途,渡船方能往來而行。因此附近的民眾就起了這一座廟宇,自此香火不斷,感應連連,而車遲國也就逐水而居,將首都訂在了此地。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7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