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這個呂武還真不知道。
畢竟,他是家主沒錯,關鍵不了解,不會事事都清楚。
看其餘家臣的臉色,他們是被驚呆了。
呂武右側臉先是頻率極快抽搐了幾下,沒多久反應過來。
那是陰氏的極限兵力。
不到事關生死,沒可能一次性集結那麼多部隊的。
各個家族其實也差不多。
肥了一波之後的范氏,真到了生死關頭起碼能暴兵兩個軍團。
葛存還在繼續念數據。
一串串的數據念下來,家臣皆是激動得臉紅耳赤。
呂武當然也感到激動,只是有些精神恍惚地想道:「原來我的家族變得這麼強大了啊?」
第355章:誓滅秦國!
按照周王室制度:
每「兩」有五個「伍」組成,計二十五人,長官為「兩司馬」,中士爵位。
每「卒」有四個「兩」組成,計一百人人,長官為「卒長」,上士爵位。
每「旅」有五個「卒」組成,二十乘戰車,計五百人,長官為「旅帥」,下大夫爵位。
每「師」有五個「旅」組成,一百乘戰車,計兩千五百人,長官為「帥」,中大夫爵位。
每「軍」有五個「師」組成,五百乘戰車,計一萬兩千五百人,長官為「將」,卿爵位。
晉國一個旅依然是五個卒,二十乘戰車,可是士兵卻增加三倍,足有一千五百人;一個師則達到了一百乘戰車和七千五百人;一個軍五百乘戰車和三萬七千五百人。
一個「軍」又兩個「師」的兵力,合計五萬兩千五百人。
也就是到了必要的時刻,不算其餘的壯年男子,陰氏能夠拉出五萬兩千五百名經過訓練的戰士(「徒」跟「羨」)。
如果是生死關頭?
誰還在乎有沒有經過訓練,能拿起武器都算在戰鬥序列裡面。
這一次各地在抵抗的欒氏和郤氏,守衛城池或據點時,能參戰的男女老幼都參戰了。
所以,晉國內亂並不止是死了或殘了七萬壯年男子,傷亡數據很不好進行統計。
不將奴隸算在內,陰氏的人口有三十二萬。
這三十二萬人口中,男女比例以對半開來算,男性大概是在十六萬左右。
男女比例有差錯,應該也不會太大?
以陰氏有十六萬男丁來作為基礎數據,裡面肯定存在年幼者和年老者。
考慮到現如今的生活環境不會有太多的年老者,十六萬男丁中肯定是以八歲到三十歲居多?
十六萬男丁,卻是有五萬多的作戰人員???
這個就是因為獲得人口的來路存在蹊蹺,才能形成這般的格局。
這樣的局面,百年難得一遇。
面對這種人口基數,呂武很清楚不能輕易一次性將所有作戰人員集結起來,要不就該抽空勞動力了。
「我家有『陰』、『呂』、『霍』三地,計向北向西開疆,地廣幾許?」呂武問道。
「陰」地是四周邊長一百五十里。
「呂」地是周邊長七十里。
「霍」地是四周邊長二百三十里。
再加上老呂家私下開拓的疆域?
家臣中沒有精於計算的人才,導致沒人能答得上來。
呂武其實也算得比較迷糊,只知道自己能夠實際控制的地盤不算小。
應該是一塊長約四百三十里,寬三百五十里,誤差不會太大的地盤?(晉國一里約四百米)
也就是,西起大河西岸,北至呂梁山中部山脈,東抵霍太山,南靠「楊」地。(看本章說,有大致地形圖)
呂武現在名下以「霍」地的面積最大,比較令人鬱悶的是「霍」地過於荒涼,沒有什麼農業價值。
主要是「霍」地多沼澤以及泥土鹽分太大,構成了「霍」地農業價值太低的因素。
這並不是完全無法改變。
其實,只要開挖讓大河之水席捲「霍」地,等待水退去絕對能改變土質鹽分過多的缺點。
關鍵是很難辦到!
需要專業的水工,耗費的人力物力方面會是天文數字,再來是造成的一時破壞難以想像。
呂武以後或許會去那麼干,看的是有沒有那樣的外部環境,不是想不想動手。
現在,老呂家的主要耕地是集中在「陰」地和「呂」地,又以「陰」地的數量較多一些。
「主,『霍』需築城。」葛存講了一些地理位置,描述完才繼續說道:「以『樓』為依託,築新城以固西疆。」
秦國以往偷襲晉國,每一次都是走的那一條路線。
事實上,秦國與晉國有直接的接壤。
也就是沿著渭水河岸走,能夠直接攻擊包含「魏」地的那片區域。
比較現實的是,晉國的西南疆域開發完善,城池的分布非常密集,並且好幾個實力強大的家族都在那邊。
所以秦國想偷襲,只能去偷襲地廣人稀的「霍」地,攻擊包括「魏」地在內的區域不叫偷襲,必然形成一開打就是硬剛的局面。
呂武有專門做過了解。
他很重視的「函谷關」目前是屬於魏氏的地盤。(現在沒函谷關)
也就是說,哪怕晉國沒有從秦國身上咬下涇水周邊的土地,秦國現在也還不是那個將關卡一封閉,能安安穩穩過自己小日子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