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頁
他最近在幹的事情是著書。
「人之初,性本善……」
筆停了下來。
下一句是什麼來著?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又停筆了。
那位孟子還沒有出生吶。
連孟母都沒有。
呂武想了想進行擱置,拿來新的竹簡。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感謝周興嗣這位南朝的偉大學者!
同時感謝那些寫歷史文的網絡作者!
事實上,呂武上一輩子沒來得及有孩子,不管是《三字經》還是《千字文》都是從一些網絡小說看到的。
只是,再一次停筆了。
呂武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哪怕是曾經死記硬背,時間一長就給忘了。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
咦!?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呂武倒是將《男兒行》用唱歌的方式全記得。
就是,自家那個兒子已經動不動就喊打喊殺。
再教這個,不合適吖!
算球!
還是繼續回憶《千字文》的後續內容吧?
這一回憶?
呂武直接陷入原地發愣的狀態。
主要原因是他發現自己真不是干教育家的料。
他如果教,好像只能教一教為人處世?
比較關鍵的是,他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並不符合當代。
明明知道怎麼做會取得難以想像的利益。
每一次都要考慮做了將造成什麼樣的後續影響。
知道進行分析會死多少腦細胞,進行忍耐是有多麼痛苦的事情嗎?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別問為什麼會《孫子兵法》又給記住。
那是一段會讓呂武哭笑不得的故事。
他知道內容,卻不一定懂得去運用。
說白了就是,學了不等於會用。
考慮到當前時代不玩「兵者,詭道也」的那一套,他也一直沒有默寫出來。
現在不是閒著嗎?
很難得才有這樣的時光。
呂武決定記得什麼都給寫一寫,不能用就珍藏起來。
因此,什麼兵法,什麼詩詞,甚至是一些想法,反正就是寫。
對了。
現在教育,一般是拿《詩》在教。
而這個《詩》其實就是《詩經》。
有些人單純就是看和讀。
有的人則是從中去看故事和背景,思索出屬於自己的觀念。
當然,《詩》在目前家族實力不差,基本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
因為流傳甚廣的關係,沒人將《詩》刻意珍藏,也成了啟蒙的教學用品。
呂武所知道的是,歷史悠久的家族一般會有屬於本家族的「筆記」。
也就是祖先有什麼感想,諸以文字記錄。
現在沒誰能想到這些「筆記」會成為一種學術,再創建出學派,成為其中的「核心思想」。
簡單的說,「百家」其實就是春秋各家族某些人物的「日記」之類,好幾代人進行完善,逐漸成為一個體系,再發展成為學派。
呂武並不知道那些。
他有寫日記的習慣,只是沒有堅持每天都寫而已。
寫日記一般是記錄當天發生了什麼,又有什麼想法和感慨。
懂得分類和歸納的人來操作,一本或幾本著作不就誕生了嘛。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呂武寫完,扭了扭有些酸的手腕,拿起來檢查了一遍。
他除非是寫公文,要不都是使用簡體字。
這就不用有多餘的擔心。
現在流行的是「大篆」這種文字,每個國家的字體還都不一樣。
因此哪怕是呂武寫的一些竹簡弄丟或被竊取,壓根就不用擔心泄密什麼玩意。
他的打算是將簡體文字給弄成「家學」。
也就是除了本家族的嫡系男丁之外,外人看不懂。
允許的話,只教給繼承人會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這樣搞的教育成本會非常大。
不過,相對比起到的作用,成本什麼的根本不必在乎。
呂武最喜歡乾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這種事情。
能記得的著作都寫一些?
也可以自己搞創作嘛!
以後要是流傳開,又或是被挖墳,絕對能夠驚呆一大群人。
哪怕是沒有寫全。
曉得什麼叫殘篇嗎?
考慮到交通不便利的關係,這裡發生的事情百八十里外就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有相當大的概率會發生「撞車」事件。
要是等呂武的骨頭能當敲鼓棒的某天,有人發表了什麼,卻被人「認出」已經被呂武所發表過,一個文賊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