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頁
到戰國之後,哪個國家打不過,一般是會讓繼承人去敵國當人質。
話說,春秋中葉就開始這麼玩啦?
呂武更想知道另外的事情,問道:「君上可知伐齊事宜?」
解朔答道:「不知也。」
是他不清楚國君到底知不知道。
呂武能聽懂,卻不懂國君什麼個情況。
討伐齊國的戰報該由呂武來寫。
他是有寫了幾封戰報送回去,提到的是已經進入齊國,轉戰於齊國的南疆。
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提到跟齊國正式交鋒的事。
國君是對他們有多大的信心,戰事沒有出現最終結果,開口要求齊國送太子當人質的事都提了。
怎麼著?
軍隊都已經撤離齊國,馬上就要進入衛國。
難道還要帶著軍隊再去齊國,好好地跟齊君呂環嘮嘮嗑?
沒這麼欺負人的吖!
呂武需要搞清楚提出齊國太子來當人質的是國君,還是元戎智罃。
而想要搞清楚,要麼派人去「新田」詢問,不然就等回國再親自去問。
他看向解朔,說道:「你留於衛。」
解朔有些懵。
啥意思?
俺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能回國啦???
「下軍將……」解朔吭吭嘰嘰,問道:「為何呀?」
呂武沉默看著解朔。
這人是不是傻?
知道什麼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
統兵將領出征在外。
國內知道個屁啊!
都已經打完。
停戰懲罰也已經做出處置。
呂武再怎麼不要臉,也干不出派人要求齊國送出質子的事。
所以,解朔的出現沒問題,帶來國君的要求就是一種錯誤。
呂武將解朔丟在衛國,回國後被問起,直接拋出對齊國的停戰協議,再講一講談妥的時間,國君想要齊國送來質子,事情就有個先後順序了。
他想道:「以國君一貫的有逼數,心裡再不滿也不會表現出來,只會請求再對齊國提要求。」
而操作這麼一件事情的前提是,解朔不能一塊回去。
他們來到衛國的邊境線,前來迎接的依然是衛國執政孫林父。
晉國跟齊國的戰爭,出現結果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要是有心的話,想知道晉國討伐齊國的結果並不難。
孫林父用很高的規格來迎接呂武、魏琦、士魴和解朔,同時招待了晉軍中的全部貴族。
衛國當然會關注晉國攻打齊國的戰事過程。
先前就有晉軍一再押解俘虜來到衛國。
來自齊國的俘虜是一批接著一批,先讓衛國君臣無比羨慕,後來變成了驚恐。
尼瑪!(一種問候)
前前後後送來衛國的齊人,少說有個十來萬。
聽說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齊國到底是哪根筋不對才去招惹晉國?
而這一次晉國下手著實是太狠啦!
不但俘虜那麼多齊國的黎庶,還一個車隊又一個車隊地運送戰利品來到衛國。
如果不是衛國實力過於弱小,他們都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貪念,想要進行截胡了。
當然,衛國不敢,並且舉國貴族要求衛君衛衎千萬不要再瞎胡鬧。
參與秦楚蜀地會盟的事,只要衛君衛衎敢去,就不用再回來啦!
他們是在三天前才得到確切的消息。
當然,衛國只是知道齊國敗了,更詳細的情況需要後面再去打探。
他們不但知道齊國慘敗,還聽說魯國一個「軍」被齊國全殲的事情。
衛國和魯國比鄰,比較清楚魯國有多少份量。
包括孫林父在內的所有衛國君臣比較迷的是,魯國的叔孫僑如到底是怎麼個統兵作戰的方式,才能在齊國被晉國教訓到半身不遂的情況下,還能用一萬多打八千被全殲的。
他們也看到了隨同回國晉軍的兩個齊國「軍」。
關於這件事情根本就不用打聽,更不用死腦細胞去多想。
齊國戰敗,呂武要求兩個齊國「軍」聽候調遣,是很常規的操作啊。
那麼,接下來魯國和衛國少不了需要跟陰氏以及齊國打交道。
畢竟,有兩個齊國的「軍」被呂武給帶走,那些齊國將士的吃喝用度,是需要齊國來進行負擔的。
到時候哪怕魯國跟齊國開打。
魯國不想呂武統兵來討伐,千萬不能去動供應那兩個齊國「軍」的後勤線。
孫林父還是很樂意跟呂武打交道的。
他一直想找呂武私下聊聊,只是沒有找到機會。
什麼?
負責衛國邦交的是解氏?
對啊。
沒錯。
然後呢?
孫林父才不傻,很清楚解氏除非是得到范氏、智氏或陰氏其中一家的支持,要不然解朔壓根就別想保住卿位。
至於范氏、智氏和陰氏會不會支持解氏?
話說,解氏有什麼能讓三家心動的交換資本嗎?
韓氏、魏氏又怎麼看待解氏之類。
很顯而易見的。
孫林父詭異地發現解朔的精氣神很不對勁,出於好奇也就問了一嘴。
解朔滿臉的抑鬱,低沉聲說道:「今後,請執政多多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