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頁
韓起抬起頭時發現呂武盯著自己在看,控制不住渾身一個顫慄,臉頰也抽搐了幾下。
有那麼一個問題,呂武怎麼會拒絕士匄的提議呢?
或許士匄有心幫陰氏吞併韓氏,也可能是范氏對陰氏的一次試探,更加可以是范氏想讓陰氏掉進坑裡。
陰氏才剛剛滅了魏氏,馬上又對韓氏動手,其他家族會怎麼看?
不管魏氏是不是自己找死,魏氏以前跟陰氏的關係很好是一個事實。
陰氏滅掉魏氏,下一刻立即對韓氏動手,其他人不會去深究裡面有什麼原因,他們只知道陰氏連舊情都不顧,一滅就是兩個老朋友,害怕或疏離將成為註定的事情。
強不強大是一回事,連一個盟友都沒有又是另外一回事。以當前階段來論,陰氏哪怕是強到能夠懟天懟地懟空氣,絕對不能沒有盟友!
現在的格局是沒有盟友就代表著眾叛親離。
一旦世人都覺得陰氏應該滅亡,陰氏就會到了舉世皆敵的境地。
或許有人會覺得只要足夠強大,沒有盟友或是舉世皆敵根本不算什麼。這種觀念正確,但也錯誤。
沒有強大到能與全世界對抗,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或許是能堅持上一段時間,對外戰事失利一次,內部必定會出現問題,再來個內外交困的局面導致敗亡。
呂武要做的事情是開啟歷史先河,不論是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註定每一個步驟都帶著風險。
根據實際情況而言,呂武決定了陰氏不能作為獨一家,需要有人來分擔風險。
另外,呂武選擇不滅掉韓氏也有相當的理由,首先是不能間隔的時間那麼短對兩個「老朋友」下手,再來就是一旦「化家為國」需要讓韓氏作為一個緩衝區。
說得更透徹一些吧?呂武也許會讓韓氏挪個位置變成韓國,作為陰氏與范氏立國之後的緩衝區。
這個緩衝區的作用要看時局的發展,若是來自諸侯的威脅解除,到了陰氏跟范氏相抗衡的階段,緩衝區自然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陰氏和范氏不出現交戰前,緩衝區則是讓陰氏和范氏有安全感的作用。
所以,呂武一旦開始了「化家為國」的動作,晉國會分裂為四個國家?
上述並不是最終結果。
還是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事情會走到哪一步要看實際情況。
呂武接手了軍隊的指揮權,幹的事情卻是讓士匄統兵作戰。
存在區別的是,呂武沒有接手「斗首」的戰事指揮權,新到來的七萬晉軍不歸士匄管轄;呂武接手指揮權又讓士匄統籌戰局,士匄則是能夠調動全軍。
現在的戰爭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跟到了無所不用其極階段的戰爭是兩回事。
總得來說,當前的戰爭比較看重軍隊的素質,對指揮官的要求則不高。
在看重軍隊素質的當下,指揮官對戰局的作用很有限,看的是國家的硬實力。等於說無法玩髒手段為前提,弱國基本沒有翻身的可能性。
晉軍邀戰,列國聯軍卻是選擇掛起了免戰牌。
換作是往後的時期,進入交戰狀態才不會去管什麼免戰牌,現在反晉聯軍將免戰牌一掛,至少能得到三天的喘息時間。
「楚君招並未拔營進兵,仍在『圉』無有動作。」士匄明顯搞不懂楚君熊招的路數了。
呂武問道:「有五萬楚軍北上援衛。此地楚軍僅有萬餘?」
士匄還沒有反應過來,答道:「正是。」
呂武乾脆就將話說得更透徹一些,道:「如此,此地敵軍以鄭居多,宋次之,列國再次之。楚國雖與列國互盟,然,楚國豈會放棄吞併諸侯。」
這一下士匄立刻懂了楚君熊招為什麼不進兵。
說到底,不管是哪個國家在「斗首」這邊損失慘重,反正對楚國都是有利。
以楚國的角度,他們巴不得鄭國、宋國……等等列國損失慘重,能給晉國帶去夠大的傷亡更好,輸家總歸不會是楚國。
士匄突然笑了,說道:「宋國危矣!」
可不是嘛!
宋國要援救衛國,兩萬宋軍被洪水沖得只剩下數百,他們還在「斗首」折損了將近兩萬,現有的三四萬再打沒了的話,宋國還能集結起多少軍隊?
呂武心想:「鄭國可以滅亡,宋國則不能沒那麼快,有必要還是必須拉宋國一把……」
第749章:恥辱,大大的恥辱!
「元戎,聯軍在逃!」解朔急匆匆過來了。
那麼就是說,反晉聯軍掛起免戰牌,準備了一天之後開溜啦?
這是連基本的禮儀都不顧,採取了最為無恥的利用禮節,又無視禮節的逃跑!
現在是什麼年頭?是要幹仗需要提前約時間,開打哪怕是想跑也要告知敵軍的年代啊!
沒開玩笑,真的就是想撤軍都要提前告知,決不能悄悄就那麼溜了。
就拿「鄢陵之戰」的例子來說,楚軍察覺到打不過晉軍連夜逃奔沒有派人會知說事,導致楚國被天下人笑了好幾年,搞得那一段時間楚人在國外根本抬不起頭來。
「逃奔?」呂武說不干涉士匄的指揮,那就絕對不會去進行干涉。
春秋的戰爭基本沒有派遣斥候或偵騎這麼種措施,一般就是打堂堂正正陣戰,不搞什麼陰謀詭計,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