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頁
然而,前提是陰氏能夠眼睜睜那麼看著,沒幹那種知道哪一家成功了,找個理由給那麼滅了。
主要原因是鐵製品早就出現,陰氏只是探索到了更好的冶煉和配方,真要追究「專利權」的話,陰氏同樣是屬於「侵權」的一員。
那些家族怕陰氏,怕的是陰氏足夠強大,擔憂陰氏過於蠻橫。
中行偃說道:「陰氏與魏氏可戰秦國,天下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話說的。
陰氏和魏氏聯合起來能胖揍秦國,是全部仰仗兵甲器械上的優勢嗎?
晉國兵源素質優秀和呂武的指揮也有很大貢獻的呀!
呂武聽出了一種酸溜溜的味道。
中行偃又要講話,發現有陰氏的家臣走過來。
家臣匯報導:「主,君上遣人來告,六日後便抵『陰』城。」
隨後,程鄭到來之前,先派來知會的人也過來。
這一下好了,晉國的頂級人物全特麼都會出現在陰氏這邊,外人還不知道會怎麼想。
第479章:難當的東道主
不用說晉國了,即便是在各個諸侯國,很少會發生頂級的上層人物齊聚到某個家族的事情,每每出現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會有個前提,那就是有大事發生了,或即將發生什麼大事。
晉國有發生什麼大事嗎?智朔的死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情,葬禮舉辦完畢後,空缺的卿位已經確定由荀氏小宗程氏的程鄭補上。
程鄭怎麼補了卿位,其中智罃與國君有什麼交易,國君又與中行偃經過了什麼樣子的鬥法?講句實在話就是,沒有動了其餘家族的利益,誰都不想摻和進去。
眾卿位家族冷眼旁觀對荀氏大宗和小宗其實就是一種恩賜了,他們必須記住這個情份,以後幾個卿位家族需要時給予回報,不然……呵呵!
要說有什麼大事,晉國貴族不用誰來刻意通知,很清楚少則兩年多則三年,過了這一段時間他們將不會有喘息的時間,需要跟楚國分出一個勝負了!
這麼一來,規劃家族的發展,增強家族軍隊戰鬥力,不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做,到時候超大概率是面臨淘汰。
「主,我家聚集外族武士過萬……」宋彬有著足夠的警醒。
那麼多位高權重的大人物過來,一個帶上兩三千守衛力量,合起來的數量真的有點多。
各個家族的大多數部隊在「陰」城郊外駐紮,看上去東一片、西一片,也幸虧他們懂得「讓」出南邊和北邊沒有紮營,要不就是從實際上將「陰」城給包圍了起來。
他們在駐營之後還懂得拿捏分寸,沒有在營寨之外架上鹿角、拒馬,更沒有挖掘溝渠設上外哨,否則乾的是警戒的事,表達的卻是對陰氏的提防。
來到陰氏卻是擺出提防的一面,弄啥咧?
缺乏信任基礎,你們特麼別來啊!
各家當然要自己攜帶足夠的糧草過來,軍事用途的器械則不能帶得太多。
陰氏在他們過來之後也會送一批糧草,數量不會有多少,純粹就是盡一下地主之誼罷了。
現實的情況是,各家的軍隊本來就該由各家來負責供養,誰插手進去相反將遭到懷疑和忌憚。
嘛呢!
昂?
俺家的軍隊憑什麼讓你來插手?
說!
是不是有什麼不良企圖!?!
陰氏對自家的主城周邊有太多駐軍感到敏感沒什麼不對勁,哪怕有信心覺得那些傢伙不敢輕舉妄動,凡事不是還需要擔憂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偏偏陰氏不能集結自家的軍隊過來預防,免得造成什麼誤會。
這麼一搞,陰氏不但要負責進城的客人安全,又要提防客人帶著歹意而來,同時需要不留痕跡地加強戒備。
東道主當到這份上,不光心累,對待客之道的彈性也是一種挑戰。
「山路封鎖需得嚴密,不可留痕跡。」呂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抓住細作的報告,該防還是要防的。
山外有多個工坊,不過卻是擺在明面讓各家知道陰氏有那麼些東西的。
陰氏真正的主要工業基地在霍太山裡面,並且因為山裡有適合放牧和居住的地方,位於山內建了一些「邑」級別的據點。
在霍太山之內長期有陰氏的兩個「旅」保持備戰狀態,他們擔負著警戒和守衛的任務,也要監視和限制裡面的人私自外出。
陰氏當然不止在「陰」地有工業作坊,呂武名下的「呂」地和「霍」地也分別安置了一些用來製造兵甲器械的作坊,兩地合起來的規模大概是「陰」地這邊的三分之一。
這個沒什麼好奇怪的地方,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一種常規操作,再來就是要考慮運輸成本以及道路被切斷的風險。
就說道路被切斷的風險吧?真的爆發戰爭,有點腦子都該知道切斷敵方的道路,不但是能夠防止對方聚集兵力,還能最大程度進行分割殲滅。
一名貴族真的只顧一處封地,其餘名下封地要啥沒啥,平時的運輸消耗就夠喝一壺,遇到事了也極易首尾難顧。
當然了,注重一個主基地是正確的事情,只是不要犯下「矯枉過正」的錯誤,多少有些預備方案,跌倒了還能有機會爬起來。
「存,你尋各家友人,商談購置糧秣、皮草、奴隸事宜。」呂武沒攢錢不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