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頁
所以了,一個朝代的大臣,沒人喜歡為之服務的君王獲得一個惡諡。
姬周在位期間,晉國沒有發生影響太大的動盪,甭管是不是在他的策劃中和指揮下取得的成績,反正跳得最歡的秦國、齊國和衛國相續得到懲罰,晉軍更是取得了「沫之戰」的大勝,打得楚國隔年不敢再行北上。
有了那些成績打底,怎麼能夠給姬周定一個惡諡?怎麼都說不通的呀!
需要呂武去進行定基調,無非就是關於國君使刺客的手段殺死中行偃的事情變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身為一國之君用刺殺的手段弄死自己的元戎?不但失去了為君者該有的氣度,手段也著實是太過於惡劣了!
眾「卿」一聽就懂了,美諡什麼的姬周就別想得到了,他們需要從平諡裡面選一個。
春秋時期的平諡有幾個?其實根本沒有後世那麼多。
以姬周的情況,他們一陣討論下來,選出了「平」和「宣」、「悼」三個,再繼續深入討論。
不是說好不定美諡的嗎?怎麼會有個「宣」的諡號???
這裡需要明白周禮對諡號的解讀:惠無內德為「平」,施而不成為「宣」,年中早夭曰「悼」。
上面的三個諡號跟姬周的所作所為和實際情況都能有點牽扯。
要是沒有派刺客殺死中行偃的事?姬周其實能競爭一下施德為「文」、除惡為「武」、闢地為「襄」、服遠為「桓」這四個美諡的。
那個「文」是姬周剛回國繼任君位,頒布了很多對生民有益的律令。
在「武」方面,白翟和赤狄消失在歷史舞台,秦國徹底躺平,楚國發怵不敢侵犯,以晉國的陣營定位不就是在除惡嗎?
而在開疆闢土方面,姬周也就是略略輸給姬獳。所以姬獳能得到一個「景」的美諡,但姬周取得了「沫之戰」大勝,晉國的外部環境更是前所未有的有優勢。
「景」的諡號解讀裡面包含了文治和武功,卻是又比「文」、「武」這兩個諡號差那麼一丟丟,算是諡號裡面非常稱讚的一個了。
至於後面的那個「桓」,遙遠的吳國看似臣服在晉國的道德之下,不是姬周的功績之一嗎?
當然,吳國可不這麼看,他們應該是覺得晉國「人傻、錢多」什麼的,覺得晉國是個好朋友,臣服什麼的才不樂意。
中行吳說道:「或可以『平』為諡。」
他的父親死在姬周派人刺殺中,認定姬周哪怕在任期間晉國取得了良好成績,還就是個「惠無內德」的君主。
這件事情裡面有預設立場。
站在國君和公族的角度,中行偃參與弒君就是罪大惡極,屬於死有餘辜。
因此,國君只是單獨針對中行偃,沒有殃及到荀氏、中行氏、程氏,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然而,在中行吳的角度,不管有什麼樣的理由和內涵,國君刺殺自己的父親就是不對。
在旁觀者來看,他們對姬周的感官其實不錯,一個只針對個人不會殃及家族的國君,沒什麼理由去惡意中傷的。
以中行偃當時面對的情況,姬周要是肯付出一些代價,還是很有可能拉上陰氏和范氏一塊干荀氏(中行氏)的。
然而,姬周並沒有那麼干。
呂武心中更加傾向於用「悼」這個諡號。
既然因為姬周幹了刺殺大臣的事抵消了功績,再給予一些挖坑式的諡號就不合適了。
「便取『悼』為諡罷。」呂武來了個一錘定音。
其餘幾位「卿」不免心裡納悶,想法大概是:「既然早就有屬意的諡號,討論個什麼勁嘛!」
呂武選擇「悼」給姬周當諡號還有一個理由,無法給予姬周一個「公正」的評價,乾脆用跟年齡扯得上關係的諡號,功過讓後人去推敲得了。
關於諡號確認下來,其餘的事情也該拿出來商量一下。
士匄說道:「元戎可有安排?」
老兄,你的權柄太大太盛,有什麼要一錘定音的先說,免得大家再次討論了個寂寞。
呂武還真有安排,說道:「弒君之事無需闢謠;圍攻我等之主謀為祁午,共謀者為賈碩……二十餘人。」
公族乾的圍攻沒幹成,關於幾位「卿」弒君的消息卻是傳了出去。
一種言論的產生,哪怕聽上去很是不可思議,還是會有人吃飽了撐著瞎嗶嗶,流傳廣了就成了謠言。
呂武太知道謠言一旦產生,越是進行闢謠越會引發討論的道理了。
面對這麼一種情況,冷處理才是最好的方式。
他們再以鐵血手段清洗那些參與圍攻的公族,震懾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凡事不嗶嗶,就是干。
看誰脖子上長的是兩個腦袋!
魏琦皺眉,問道:「祁氏除名?」
士匄想了想,認同說道:「祁午乃是『閽衛』,難逃其咎。」
是吧?
僅僅因為祁午負責宮城一切跟安保有關的事宜,怎麼都無法擺脫身為主謀之一的嫌疑。
現在的情況是,他們無法第一時間處置楊干,需要有個人來擔當「排面」的角色,只能委屈祁午了呀!
沒人反對,甚至大部分「卿」都贊同,祁氏的命運也就被決定了。
這一刻,羊舌肸很後悔為什麼要競爭卿位。
看看唄!祁氏先被國君丟出去當替罪羊,又落得了這麼一個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