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11頁

    沒有太複雜的原因,呂武畢竟是跟魏相、韓無忌、韓起接觸得比較多,私人交情方面並不是士匄能比,後面突然冒出來的中行吳就更沒得比了。

    要幹大事肯定是跟相知相熟的人一塊干,很多時候跟其他人湊堆,完全就是一種沒得選。

    呂武看到的魏琦氣色很差,行木將朽的模樣簡直不要太明顯。

    事實上,魏琦已經被病痛折磨了很久,沒有成熟醫療技術的當下,藥什麼的根本沒有,需要靠人的免疫系統戰勝病魔,實在沒辦法則是靠驚人的意志力硬撐著。

    「魏氏如此,於陰氏而言並不無辜。」魏琦要死了,很多話無所謂怎麼講。

    以前還看不出來,等陰氏掌控了秦國,想要獲得「魏」地就會有些動作,肯定是被魏氏察覺到了。

    所以,魏絳有反應就對了,不然還等著陰氏將魏氏吃干抹淨嗎?

    呂武低嘆了一聲,就實說道:「我需秦川門戶,並不僅言索取,返贈魏氏東境封邑。我取我需,魏氏更(gēng)得數倍新土,除卻名聲有損,實利多也。」

    「如相仍在,我自無不可言之事,奈何?」呂武說道。

    那些並不是假話,在呂武這邊一直有對魏氏的補償方案,跟魏氏的關係沒變總會帶著一起玩的。  

    韓氏什麼的?呂武其實沒有刻意針對過,一來是沒有需要,再則是韓氏有點人畜無害。

    那並不是在貶低韓氏。

    這一家子已經被韓厥帶歪,換成韓起當家作主又改變得過於迅猛,家族內部其實亂得很。

    事實也是那樣,一個家族有什麼的門風,並不是當家的人想變就能立刻華麗轉身。家主的想法是那樣,底下的人做事風格是另一回事,造成的就是頭腦跟身體的不協調。

    呂武所處的歷史時空,韓氏是這麼一個樣。

    原版的歷史上,韓氏只是在吞併鄭國過程中有過一次高光時刻,隨後就一直拉稀到滅亡之日的來臨了。

    申不害變法?十萬韓國新軍?打都城防禦戰都能折損過半,證實了變法的失敗,哪是什麼高光時刻呀。

    有「先入為主」思想的呂武,真的很難高看韓氏一眼。

    某種程度上呂武對韓氏的感官,也代表韓氏會相對安全。

    看看呂武最為忌憚的秦國是什麼下場,第一個領盒飯啦。

    然後,潛力巨大的齊國同樣被反覆折騰,輪到有餘力針對楚國又玩了幾次狠的。  

    魏琦留下魏武,孤車離開了。

    這麼搞,搞到呂武需要派人護送魏琦,免得魏琦在半路上病發身亡,或是被野獸給啃食入腹。

    真的發生那樣的事情,會給陰氏的名聲留下污點的。

    呂武庇護魏武有毛病嗎?要從什麼角度去看了。

    曾經的陰氏選擇庇護苦成氏,吸收郤氏的遺產變得非常順利,隱患什麼的其實也有,需要花時間來慢慢修修剪剪。

    現在呂武再庇護魏武,對陰氏戰後接收魏氏遺產也會有幫助,自然也會同樣存在隱患。

    還是那個問題,一個家族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有那樣的問題,哪可能一點麻煩都沒有?做事選擇最為有利的選項就是了。

    那麼,呂武需要給魏武安排一塊食邑嗎?

    這一次跟陰氏庇護苦成氏有點不一樣,呂武需要給郤毅安排一塊食邑,對魏武則是可以有也能不用。

    大軍的渡河並沒有因為魏琦的到來而停止,更不會因為呂武選擇庇護魏武而罷止對魏氏的攻擊。

    先行渡河的陰氏部隊,他們並不是立刻向著「魏」地進發,選擇在周邊砍伐木材來搭建營地。  

    大河的東岸地形比較複雜,除了有成片的樹林之外,往東是一片連綿的山區,需要走上四五天才能穿過。

    早有陰氏的隊伍駐守在山地裡面,他們充當眼睛和耳朵,防止有敵軍在山區設伏,或是搞一些準備火攻的操作。

    同時,山區內的陰氏部隊,他們還是警戒力量,一旦發現異狀是需要用狼煙示警的。

    這一支陰氏的私軍數量有個七萬,其中騎兵六千。

    不是有十二萬嗎?一開始是的,參戰之後會出現傷亡,再來就是攻克一地總要留下部隊駐守。

    所以,除非呂武再次下達徵召命令,要不然手頭能用的兵力肯定是越變越少的咯。

    想要兵力越打越多其實也行,持續從封地調動軍隊,要麼就是走哪裡就裹挾一批炮灰。

    關鍵問題在於目前是春秋,士兵是一種榮譽、實利、風險並存的職業,真不是誰都夠資格當兵。

    「你往『櫟陽』,抑或隨我入『魏』?」呂武在問魏武。

    這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驗。

    魏武要是選擇去「櫟陽」代表還有念想,極可能也會搞事;要是選擇去「魏」地見證魏氏的滅亡又顯得太殘酷。  

    「我往『新田』,可否?」魏武問道。

    呂武招呼來一名「士」,吩咐讓他率領本部護送魏武去「新田」那邊。

    陰氏的大軍並沒有快速撲向「魏」地,行軍是有在行軍,只是速度方面有點慢。

    「辟耳山仍在激戰,中行吳增兵於『下陽』。」宋彬頗為感慨,繼續說道:「此戰酷烈遠超晉秦『崤之戰』。」

    那是發生在公元前627年的事情了。當時秦國趁著晉國國喪要偷襲鄭國,晉國君臣考慮到需要遏制秦國東出,又要爭取鄭國,由晉襄公率軍在崤山隘道設伏全殲回師的秦軍,俘虜秦軍三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1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