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要是沒有後面的話,呂武都該懷疑自己的種是不是太過於暴虐了。
呂陽說道:「阿父便如此作為。償還溫子之情,贈予報仇之恩,殺之,得其地。」
這一下呂武真控制不住伸手拍額頭了。
這也能講給孩子聽?
到底,特麼,誰說的!!!
呂陽疑惑地看著自己的父親,問道:「存授之有錯?」
呂武可算知道是誰。
是葛存啊!
然後,有錯嗎?
好像……也沒錯吧???
繼承人嘛。
怎麼能養在溫室裡面,及早讓繼承人知道世界的殘酷,是一種必備的教育。
呂武多少是有些心有餘悸,摸著呂陽的腦袋,說道:「日後緊隨阿父。若有疑惑,何時皆可詢問。」
這繼承人看樣子沒養廢。
就是……好像多少是有些長歪的樣子???
第397章:這是人幹的事情?
為人父母這種職業?
老實說,呂武也是第一次啊!
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關於下一代都是重中之重。
一旦下一代教育失敗,家庭肯定是要完蛋的。
在這麼一個年代,普通家庭基本不用擔心教育問題。
沒有學校。
沒有藏書。
長輩文盲。
談什麼教育?
一些貴族家庭可能會有一本或幾本書。
這些書絕對是傳家寶級別的寶物!
屬於人可以死,家族能被攻破,書卻一定不能丟的那種。
但凡家族還有血脈,必須是當代人學了下代人學,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只要還有知識,遲早有那麼一天家族還會重生,甚至成為國家命運的掌控者之一。
呂武現在為什麼會聽到某個「司馬」就想弄死?
他本身跟「司馬」這個姓氏沒仇。
只因為這個「司馬」搞老烏龜那一套,建立王朝也就罷了,玩得華族差點在北方被滅絕。
五胡亂華了解一下?
諸夏那麼長的歷史,每個王朝多少有點貢獻(不算割據勢力),獨獨這個「司馬王朝」完全就是一個禍害。
而司馬一家經歷非常長久的沉沉浮浮,好幾次在滅絕的邊緣瘋狂試探,偏偏跌倒之後沒幾代人又能再次站起來。
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傳承(知識)得到了延續啊!
所以,也就呂武不知道司馬懿在春秋的祖先是誰,要不玩人道毀滅絕對會很有成就感,比名下多了幾塊封地,都會感到更加心情暢快。
呂武不知道的是,哪怕他讀過司馬懿的記載,有史的也就追溯到司馬懿的十五代祖司馬凱。
而這個司馬凱是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人之一。
呂武想提刀,需要活至少兩百年。
在春雨停了之後。
國君跟隨中軍出征了。
中軍和上軍將出征秦國,打一場「攻之戰」。
沒有多久,新軍也出征衛國,要打的是「懲之戰」。
呂武是下軍將,再一次成為留守主事,將擔負起晉國的各項事宜。
包括盯緊沒有出征的貴族,敦促各地的農耕諸事,甚至連道路都要監督各家族保持暢通。
這裡面關於「道路」的這一件事情最為繁瑣。
現在講究誰的地盤誰做主。
要將路修得很好很完善是一回事,不樂意修,乃至於是故意破壞,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輪到「司徒」能去管一管的前提是,出征部隊的補給線要經過哪一家。
為什麼「突然」又能管了?
只因為牽扯到了軍事相關。
同時,司徒本身的職責就包括了調動勞役這一項。
如果出征部隊在歸師的半途又參與戰爭,司徒就又有事幹了。
需要做的事情是打開國庫,調集勞役運輸輜重給予出征的部隊。
司寇要是沒有出征,他就要跟司徒搭架子。
司徒負責向各家徵調勞役。
司寇保證道路沿途的治安相關。
目前兼任司寇這個職位的是韓厥。
而韓厥已經出征了。
中軍、上軍和新軍剛出征,不存在什麼「逾期」這個說法。
呂武需要幹的事情是盯緊沒有出征的貴族,以及敦促各地農耕諸事。
他只感慨現在的官僚體系過於簡單,沒幾個直系屬官,一切都需要委派家臣去做。
其實,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家臣」體系的盛行。
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肯定要擦亮眼睛,能不能投靠一名有實權的大人物,又會不會得到賞識和任用,成了關鍵的重中之重。
對於早期就投靠呂武的那些家臣來說,他們是非常幸運的。
等呂武發達了再來投靠的人?
他們的能才除非高到可以驚艷呂武,不然奮鬥個幾十年都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了。
所以說,有時候一雙好用的眼睛和敢於下注的勇氣,遠比擁有一身本事,更加的重要。
畢竟,哪怕是沒有多大的本事,僅是因為站隊給躺贏而富貴好幾代的人,真的太經常看到了。
相反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卻是缺少一些運氣,付出幾十上百倍的努力,蹉跎了一生都未必能施展所學。
不用到處跑的呂武就坐鎮在「新田」這個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