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頁
現在,齊國的三個軍團投降,處在晉軍的監督之下。
齊國的執政以及三軍主將,包括軍中的貴族,一樣被晉軍看管著。
硬要說同樣是俘虜卻有區別待遇,比如那一幫齊國貴族能每天吃吃喝喝,還有個好的臥榻之處;齊國的士兵卻只能風餐露宿和有一頓沒一頓,之類什麼的?
那不關晉軍這邊的事情。
齊國那些將士的命運還沒有被裁決。
他們的一應生活物資還是需要自己來應對,吃好或壞取決於自家能運來多少物資和種類。
倒是被俘虜的齊國黎庶在吃喝上是由晉軍來安排。
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
齊國的黎庶成為了晉國的財產,晉人肯定不能讓他們被餓死。
魏琦說道:「若齊國屈服,不宜再行用兵之舉。」
士魴之前也表達過相同的意思。
尤其是魯國一個軍團覆滅的消息傳來,表明齊國並沒有因為三個軍團退出戰鬥失去抵抗能力。
呂武卻知道魏琦、士魴,甚至是其餘貴族,有一個算一個生出了「小富而安」的心態。
他們席捲了齊國的南疆,有了非常豐厚的收穫,又迫使齊國執政崔杼帶著三個軍團投降,覺得戰爭打到這種程度就夠了。
呂武就不得不考慮,是不是再適合繼續打下去。
事實上,晉軍入侵齊國,前前後後損失的兵力沒超過一個「旅」,禍害了齊國的南疆,又逼降了齊國的三「軍」,不提收穫方面的多少,戰績方面無比輝煌。
差的只是齊國從國家層面承認戰敗,表示自己願意繼續當晉國的小弟。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
齊國對晉國悖盟。
魯國一樣對晉國悖盟了。
這種狀況之下,魯國的求援不合理也不合情。
一旦呂武得到魯國的求援就屁顛屁顛繼續進軍齊國,屬於晉國的霸主逼格就要下降,甚至會開一個壞頭。
這個「壞頭」就是,背叛晉國的成本會被無限降低,並且背叛之後還能讓晉國當自己的打手。
那麼,到底誰才是老大?
會不會讓各國爭先恐後玩背叛晉國又再指使的事情?
呂武內心有無數的MMP要講!
他也算是看出魏琦壓根不想自己去見季孫行父,要不就不會講那麼多,該是直接將季孫行父帶過來。
「崔杼何在?」呂武不是在問魏琦,是問自己的家臣葛存。
魏琦笑了笑,進入到賢者時間。
呂武需要試探一波崔杼,搞清楚齊國到底服不服軟,再商討齊國該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結束這一場戰爭。
去商業之都逛一圈的事?
如果崔杼代表齊國服軟,肯定是去不成了。
為了能去商業之都玩耍,呂武需要開動腦筋。
比如,提出一個看似很合情合理,齊國卻是打死不會接受的戰敗懲罰條件。
這樣一來,就不是晉軍接到魯國的求援繼續攻打齊國,是齊國沒半點逼數,迫使呂武率軍繼續攻打齊國。
你特麼個熊孩子!
一再胡搞瞎搞,逼得本大爺不得不帶兵不遠數千里來開片。
知道用兵成本嗎?
還特麼搞什麼全民皆兵!
先悖盟。
再壞規矩。
活膩歪了哇!!!
交出兩個「軍」聽從調度,隨後的一應物資要齊國來出。
帶這兩個齊國「軍」去打誰?
問你麻痹呢問。
另外,俺聽說海邊風景挺不錯,需要塊地蓋房子,有空了能去住一住。
琢磨著,來個百八十里挺合適的。
地點嘛?
就莒國邊上的那個半島(青島)。
啥!?
半島不屬於齊國,是屬於萊國?
俺不管!
俺就要那塊地!
齊國就算是偷,還是搶,都不關俺的事。
你同意啦???
不問問自家的國君?
別啊!
你只是執政,還是先問問自家的國君吧。
真同意啦?
呂武手持寫著一應條款的國書,非常不滿地盯著崔杼在看。
而崔杼臉上則是有著慶幸。
崔杼心想:「瑪德!幸好老子夠慫,不給陰武繼續對齊國用兵的理由,要不該增加多大的無人區?」
幾個來見證的齊國貴族,一個個都是悄悄鬆了口氣。
不就是兩個「軍」去為晉國服務嘛。
這種事情,以往還發生得少啦?
他們出兵,接下來的後勤物資卻是由國家來出。
而他們答應下來之後,覺得呂武不會好意思再索要個人贖金。
這麼一搞,人生履歷方面就可以春秋筆法一把,少了一個污點。
關於呂武要齊國靠近莒國的一塊地?
那邊的地盤屬於誰來著?
反正不屬於俺。
有事,那也是執政崔杼的事。
話說回來,齊國打不過晉國,歷經這一次慘敗的齊君呂環該醒悟過來了吧?
那麼,晉國的「卿」,還是負責與齊國邦交的「卿」,能夠在齊國有塊地?
長遠方向來看,好像對齊國是一件好事啊!
手持國書的呂武則是在算帳。
他琢磨著,哪怕沒去商業之都逛一圈,自己好像也是賺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