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頁
國君發出了邀請,無比殷切地看著呂武,等待給出一個答案。
這事是發生在趙莊姬去世之後,能夠分辨國君是匆忙間的選擇。
由此可見趙莊姬的死亡干擾了國君的某些計劃!
呂武在頭腦風暴,一邊莊重行禮,答道:「文明不絕,臣之所願也!」
薪火傳承,文明不被取代,文化子子孫傳續下去。這個也是呂武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
得到答案的國君要大笑,想到自己的姑母剛過世,估計屍骨都還沒變冷外加硬邦邦,不得不忍下笑意,說道:「卿之心意,寡人已知。且去罷。」
呂武出宮門時碰到了急忙趕來的趙武,兩人只是進行短暫的交談就各做各事。
因為陰氏的主母來自趙氏,固然趙莊姬不是陰氏主母的生母,陰氏還是要有所表示,隨後肯定是有相關的禮儀制度需要遵行的。
很快,趙莊姬去世的消息傳開了。
呂武聽到了一些閒言碎語,整合起來的大概意思,差不多是趙武危險了。
第547章:想消停?別做夢了!
趙武為什麼能夠成為晉國的「常務卿大夫」之一?絕不是單純因為呂武給進行了推舉。
根本原因在於趙武身上的血脈!
在這個王侯將相有「種」的年代,說白了就是階級形成了固化,某個誰是什麼階級,不犯大事為前提,兒子也會是什麼階級。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時代由下往上的通道沒有被完全堵死,尤其是在晉國這邊有能力就能改變自身的命運。
這個是軍果主義國家通常會有的一種特色了,用軍功晉升自己的階級,從而也等於改變了命運。
事實上,無論贊同還是反對,軍果主義國家就是最容易發生階級變動的國家體制。
上一刻某個家族牛掰到不行,下一秒身死族滅。大多數是因為軍事行動失敗遭到的懲罰,極少數是因為過於囂張跋扈被聯合起來弄死。
普通人在戰場立功,哪怕一次兩次沒有獲得爵位,財帛方面多少也是會有一些。而這是軍果主義國家制度決定了的結果,與上位者大方或是吝嗇無關。
畢竟,一個真正走軍果主義路線的國家無法避開「賞與罰」的這一套規則。
當然了,一樣是軍果主義國家,晉國只能算是一種「初代」版本,歷史上的秦國才將軍果主義制度推行到了一種極致。
趙武因為血統占便宜,本身就有為「卿」的資格,以至於呂武動了動嘴巴就順勢上位了。
韓氏則是因為騎牆,背叛了貴族階層不提,又讓國君感到極度的失望,失去卿位也就屬於一種理所當然。
發生在趙氏和韓氏身上的事情,很難發生在其餘的諸侯國。
在很多的諸侯國,階級固化的程度遠遠超過晉國,是那種真正意義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的程度。
嚴重到什麼地步呢?貴族永遠都是貴族,哪怕犯了錯律法也無法處置;普通人永遠就是個普通人,哪怕是立下逆天的功勳,別想著能夠翻身。
後世的儒教追求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只上不下」的那種階級固化。
當然了,儒學是儒學,儒教是儒教,兩者存在區別。
儒學大概是從孔子建立,一直傳承到隋唐時期。
然後,儒學到唐朝中期才真正意義上的得勢,又在有宋一朝轉變成為儒教。
成立儒教之後,「刑不上大夫」就成為一種潛規則,犯錯的懲罰是換個地方做官,走一地禍害一地這麼爽的公費旅遊,士大夫不飄,誰飄?
什麼?不是西漢就搞獨尊儒術嗎???
西漢是為了形成思想統一,儒學中的公羊學派符合漢帝國的需要,算是一種學術,又向社會宣傳和推行「大復仇」的主義。
而事實上,儒學只是漢帝國的一種「包裝」,搞的卻是「儒皮法骨」那一套。
漢武帝需要的是「大復仇」主義來統一國家人民的思想,哪一個學派搞出這一套,又有利於帝王的統治就會受到青睞。
說白了就是,願意當狗就趴下,朕給養了!
其它學派或許願意,沒Get到漢武帝的基點。
學儒的董仲舒願意,並且也Get到了漢武帝想要的,將儒學打扮成為美人,眼巴巴地送到帝王的床上去了。
真實情況是什麼?從漢武帝再到漢宣帝,朝堂中儒家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真的要用儒學治國,朝堂上沒幾個儒家的人,算是一種看重嗎?
儒家初次被帝王大肆充斥朝堂是從漢元帝開始,並且儒家第一次掌控國政就玩崩了。
而漢元帝早就遭到了漢宣帝的警告,可惜的是這孩子被儒家忽悠瘸了。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言猶在耳!
唐太宗需要討好儒家,用以讓自己的帝位坐得穩當,帝後齊上陣之下,李大帝寫了《帝范》,長孫皇后則是寫了《女則》,討好手腕之高遠超想像。
儒教能在有宋一朝稱霸朝堂的根本原因是五代十國的武人太能作了,引起了社會的全面反彈。
再來就是,趙宋開國皇帝欺負孤兒寡母上位,後繼更是兄弟間玩了一手燭影斧聲,皇帝哥哥有冊立太子,不管皇帝哥哥怎麼死的,兄終弟及那一套是胡人才會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