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44頁

    中行吳回到己方營寨才算是真正鬆了口氣,趕緊讓家臣統計損失,看到趙武過來,說道:「一擊敗鄭軍、俘其『將』耳,新軍佐威武。」

    不看過程的話,趙武的確是幹得非常漂亮。

    解朔也是出言讚賞。

    相比起連參戰都不敢的祁奚,承擔起了應有義務的趙武加分了。

    他們很清楚一點,不管這一場戰事的發展怎麼樣,歸國之後祁奚的處境絕對不會美妙。

    當然了,祁奚處境本來就不妙,差不多就是虱子多了無所謂而已。

    但凡祁奚能控制公族,也不會放棄掙扎,是吧?關鍵他辦不到呀!

    中行吳說道:「來日閉營免戰。」

    楚鄭聯軍沒有撤離「朝歌」就算中行吳的盤算沒有成功,哪怕明知道後繼還會有楚軍增援上來,晉軍辦不到擊潰當前的楚鄭聯軍,應該做的是儘量保留實力,不是再繼續拼命。

    晉君姬周回到營盤的第一時間誇獎了出戰的中行吳、解朔和趙武,尤其著重表揚中行吳,並且表示再接再厲。

    「君上,今日之戰難再重複。」中行吳沒有翹尾巴,很直接的表示辦不到擊敗十數萬楚鄭聯軍。  

    晉軍姬周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一臉意外地說道:「怎會如此?」

    沒逼數,是吧?

    如果公族沒拉胯,他們今天其實有更大的機會,結果祁奚掉鏈子,其餘的公族全部避戰。

    中行吳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不是無法繼續打下去,再接著打損失的全是下軍的部隊。

    誰家士兵的命不是命,必須要死沒關係,公族怎麼不去死?

    中行吳面無表情地說道:「新軍將避戰,公族無一人參戰,我等心有不服。」

    掀桌子啦!

    晉君姬周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精彩。

    剛剛走近的祁奚來了個華麗的轉身,不吭不響疾邁腳步離去。

    中行吳講這些並不是氣憤使然,說的就是一個事實。

    晉國不是荀氏(中行氏)和解氏的晉國,是大家的晉國,沒道理只讓荀氏(中行氏)和解氏去犧牲。

    講得更通透一些,國君和公族平時沒少占其他家族的便宜,只光占便宜卻在必要時刻不願意犧牲?想什麼呢!

    「寡人……」晉君姬周發現自己竟然沒話來應對,講了兩個字嗓子就被堵住了,心裡想道:「完了!祁奚必將失去卿位,公族也再無可能獲得卿位,更沒有『將』願意接納公族納賦。」  

    真實情況是,晉國的公族極少進入某個「常務卿大夫」麾下納賦,他們一般是跟著國君一塊出征,充當啦啦隊的角色。

    晉君姬周想過這個問題,認為就是公族太久沒有參戰才會越來越不中用,幫公族爭取一個卿位就是要讓他們重新參加戰鬥。

    他知道大多數的公族很拉胯,獨獨沒有想到會出現臨戰退縮,努力付之東流帶來了一種效應,歷經這一次之後,公族的無能更會成為鐵一般的事實,沒有哪一個貴族會再將公族當回事,進而損害到了一國之君的威嚴。

    場面陷入安靜,沒有出現什麼尷尬的氛圍,有的是晉國貴族看國君少了忌憚和尊敬。

    孫林父急匆匆地趕來,臉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喜色,大聲說道:「陰子攜貴國中軍、上軍來也!」

    這一下,所有的人都是看向孫林父。

    他們有些納悶,消息怎麼會是孫林父來通知,不該是呂武派人聯絡晉君姬周的嗎?

    孫林父又說道:「陰氏家宰彬距『朝歌』不足五十里。」

    這樣就說得通了。

    陰氏第一家臣過來,一定是帶著很重要的信息吧?

    霎時,大家滿心期待。  

    第583章:謎之操作

    呂武這邊是在得知楚鄭聯軍進入衛國的第一時間出兵。

    國君有可能被堵住,收到消息馬上出兵可以說很是「政治正確」,沒有任何能夠受到指摘的地方。

    如果明明知道國君有危險而無動於衷,作為元戎的呂武必然會落得一個「社死」的下場。

    所以說「名正言順」很重要,尤其是在春秋中葉時期。

    呂武在支援國君的事情上面沒想搞什麼滑頭,甚至遠比之前的任何一次用兵要「正規」得多了。

    因為事先就猜測國君會帶著下軍和新軍前往衛國的都城「朝歌」,很多信息也就變得容易探查。

    陰氏第一家臣帶上必要的護衛隊伍先期趕往「朝歌」是一種必要操作,同時擔負收集情報的重任。

    中軍和上軍離開「新田」直接向東,一些消息陸陸續續傳遞過來。

    他們行軍到「原」時,確認國君真的在「朝歌」那邊,關於鄭國皇耳率軍攻打衛國大河南岸的情報也得到確認。

    同時傳過來的還有另外的消息,包括楚國令尹子囊帶著兩個鄭國「軍」北上,楚君熊審對內發布徵召令等等。  

    如果以時間節點來分個先後順序,皇耳帶著一個鄭國「軍」入侵衛國是第一支北上的軍隊,現階段晉君姬周和晉國下軍、新軍還沒有抵達「朝歌」;楚國令尹得知晉君姬周和晉國下軍、新軍在「朝歌」,選擇放棄攻打宋國都城「商丘」帶著楚鄭聯軍北上,他們是第二支北上的軍隊。

    在更早之前,衛君衛衎帶上衛國的主力去入侵齊國。

    對齊國落井下石的還包括魯國和宋國,其中宋國入侵齊國被鄭國知道,引來了鄭國的趁虛而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4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