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頁
有多種攻城器械的幫助下,北邊以及南面也攻上了城牆,祁奚和魏顆保證馬上就占領城牆段,詢問下一步怎麼做。
獨獨是東面城牆一樣有多種攻城器械,卻是一時半會戰況陷入僵持。
原因就在於欒武將為數不多的精銳放在東面。
欒氏守軍的這些精銳,其實就是配置了來自老呂家甲冑的部隊。
呂武心想:「欒武想從東面進行突圍?」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欒武為什麼不放在受威脅程度最大的西面。
而西面城牆,是呂武主持進攻,也是最先攻上去的位置。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長子」外面被圍了一圈又一圈,欒武單靠五百左右的精銳,怎麼突圍啊?
呂武沒理會一直猶豫不決的智朔,稍微傾斜身軀面朝下方,喊道:「傳令放開東面,使欒武突圍。」
想走可以。
就是別想著帶太多的人走。
呂武需要有人逃亡到欒氏的其餘地方,傳播屬於陰氏帶來的恐懼。
這個也是為將者的一種基本操作。
故意放跑部分敵方潰兵,去傳播己方的強大,打擊其餘區域守軍的士氣。
智朔呆了呆,心想:「還有這種操作?」
而這個,後世但凡是讀一些史書,又或是經常看一些歷史正劇,多多少少是會看到的。
就看能不能去實際運用而已。
很多人都學會或懂了一些知識,卻沒有無法將知識進行實際運用。
呂武並不屬於以上類型。
他見智朔呆住,索性也就暫時不管,再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包括攻下「長子」之後,安排哪些部隊進城,對敵軍和城內平民的處置。
另外就是己方的哪些部隊該追著欒武,又有哪些部隊可以散出去攻城略地。
智朔安靜地聽完呂武的布置,覺得學到了很多,再次提到剛才的話題。
呂武就只是靜靜地看著智朔。
有要求。
付出呢?
少年啊,四海之內皆爹娘,是一種不健康的思想。
「想必武自知食邑不可多也。唯有口眾令武動心?」智朔就看到呂武挑了挑眉頭,一下子增加了無比的信心,繼續往下說道:「武缺糧,除『隨』地,可再添加『苦成』,口眾不低於十萬。可否?」
看樣子,「苦成」的農耕環境十分優良?
只是,「苦成」不是范氏的菜嗎?
這一點,智朔不愧是智罃的兒子,深得真傳啊!
呂武非常矯情地說道:「武別無所求,唯希冀兩家守望相助,世代友好。」
智朔卻是虎軀一震,想道:「這個要求好過分啊!」
為什麼?
關鍵詞在於「世代」這兩個字。
智朔的理解是,呂武要陰氏……又或者說他這一支林姓,成為晉國的釘子戶,老智家要幫忙做到這一點。
第341章:政鬥最高境界,權衡之術
人只要還在喘氣,無論何時何地都離不開對人情世故的顧及。
現在是春秋中葉,貴族一般還是比較要臉,承諾一件事情的話,不是萬不得已絕對遵守諾言。
這個就是欒書為什麼會忍郤錡大半輩子,到了忍無可忍才發作的原因。
一切只因為欒書答應郤克會照顧郤氏。
但凡郤錡有點逼數,欒氏和郤氏哪怕關係惡化,真不至於走到完全決裂的那一步。
以欒書的身份地位……或者叫陰險,更不可能親自動手。
實際上,哪怕是鬧得人盡皆知,欒書還是沒有親自動手。
他選擇拿國君當刀,只是玩脫了。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也側面證明一點,身為貴族很重視諾言,輕易不敢違背。
智朔是智氏的下一代家主。
他一旦答應了呂武,等於智氏和陰氏起碼三代人之內,有多大的矛盾都不至於正面鬧翻。
甚至,一旦陰氏遭遇到了什麼,智氏能不能幫都要幫一把,哪怕再怎麼辦不到都要爭取陰氏不至於絕嗣。
智朔不是不想跟呂武結盟。
或者說,以他的聰明才智,還是很希望這一代和下一代人,智氏和陰氏能夠守望相助的。
只不過吧?
一些匠人,再加上一些攻城器械,代價不成正比啊!
智朔說道:「陰氏冶煉已使眾家垂涎、忌憚,再添攻城之術……」
盈滿則虧。
懂不懂?
以前是事太多,大傢伙最為忌憚的是蠻橫的郤氏和極度陰險的欒氏,才讓你老呂家那麼平穩的崛起。
遠的例子不談。
近期就有郤氏和欒氏作為教訓。
老呂家不要步之後塵哦!
呂武眯起眼睛看了智朔一眼。
這是威脅嗎?
是。
也不是。
能拿來在檯面上直接講,某種程度證明智朔還是帶著好意的。
呂武為什麼誰來採購兵甲器械一概答應,並且從來沒有幹過坐地起價的事?
因為他清楚自己掌握獨門秘籍是一種優勢,卻也會變成「懷璧其罪」的悲劇後果。
陰氏生產。
誰都能買到。
大家儘管還是對技術饞到不行,也有那麼點心不甘情不願,多多少少還是感到好受了一些。
真要是只有陰氏大批裝備新時代的兵甲器械,其餘家族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