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另外,冶煉出來的金屬大批大批地不合格。
卓搞不懂那是為什麼,無法進行解決。
呂武大體上思考了一下,覺得匠人是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中毒,又或是被撲面而來的毒氣,可能也是持續性中毒?
而金屬出現了不合格的情況,是流程方面的問題,還是什麼?
呂武需要進行更為詳細的了解和調查,才會知道出了什麼狀況。
第163章:考驗智力的時候到了!
老呂家之前不是沒有煤炭嗎?
呂武卯足了勁從老梁家搬了一年的煤炭,之前消耗的煤炭基本是來自老梁家。
現在的情況是,來自老梁家的煤炭被消耗乾淨,用上自家「陰」地的煤炭,出現之前沒發生過的問題了?
所以,是老呂家自己的煤炭不能用?
呂武對煤炭的了解很片面,知道煤炭產生的氣體能夠使人中毒,一直以來都是將冶煉場所設在空曠透風的地方。
至於煤炭與煤炭之間的區別,他只是知道一個大概,比如有種很特殊的煤叫無煙煤,其餘則是有煙煤。
更為具體一些的東西,像是都有什么元素,燃燒之後的變化,他就難以分辨了。
這樣一來,他必須先了解匠人是怎麼死的。
卓只是知道有匠人中毒死了,怎麼死的,包括死時的症狀是怎麼樣,一概不知。
剛回來就出現這種事情,呂武有點糟心。
不過,很明顯他沒有回來之前就已經出現問題。
卓只是等他回來,才進行報告而已。
現在的老呂家有六座冶煉工坊,一座在平原地帶,其餘都是建設在山中。
發生意外的是山中的冶煉工坊。
呂武想跟幾個媳婦胡鬧幾天的願望破滅,心情談不上好壞,帶著人進山了。
一路上,他將自己的封地大致看了一下。
儲存用來建城的物資堆了一處又一處,使得某些區域看上去有點亂。
因為他大多數時間出征在外的關係,建城肯定建不起來,物資再堆積下去,不止是看著亂,已經實際上影響到老呂家的其餘發展。
他想建城的願望很大,只能祈禱接下來的幾年能消停,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待在封地。
其他人建城是怎麼個步驟,無關緊要。
老呂家的這座城池,第一步將會是先挖掘下水道系統,污水將直接排泄向汾水。
下水道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規劃方面也必須合乎實際。
呂武對這方面懂一些,做出了自認為合理的規劃,一切只等待實施。
在新田時,他一直關注中樞的政事。
國君想幹什麼,誰管他呢。
重要的是幾位「卿」有什麼盤算。
可是那些「卿」正在算計來算計去,著實不好令人看出一點什麼。
他們有什麼樣的盤算,需要等新一輪卿位更換和遞補,才能顯示出一些端倪。
晉國已經解決了來自西北、西邊和北邊的威脅,未來至少十年之內,秦國不敢再造次。
少了秦國的忽悠,狄人和戎人腦子估計會清醒一些,不會動不動就來挑釁晉國。
這對北邊、西邊和西北區域的晉國貴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哪怕元帥每年再進行徵召,他們總算不用擔憂秦軍或狄人、戎人時不時來進犯,能夠對封地進行建設和治理。
晉國與楚國已經舉行了弭兵會盟。
按理說弭兵會盟之後,兩國就該休戰了。
晉國全力對付秦國時,楚國出兵懲戒鄭國,又沒有理由地去討伐了衛國。
正在跟楚國交戰的衛國,他們的國君派出使者去找帶兵的公子喜,詢問衛國犯了什麼罪。
那場面就是:衛國使者大喊「俺無罪」;公子喜回了一句「俺就是要打你」。
欒書沒有徵召軍隊南下,同樣沒有支援衛國,晉國和楚國並未爆發實際上的交戰,弭兵會盟的遮羞布還沒被掀開。
鄭國再一次投降了楚國,接下來很難說會幹點什麼。
攻擊衛國的楚軍見晉國沒有出兵,杵在衛地還沒有撤軍。
呂武一直在關注晉國會不會出兵支援衛國,將這件事情視為一個風向標。
一旦晉國再次徵召軍隊出兵,代表的是晉國壓根沒想喘幾口氣,接下來必然又會與楚國接連爆發大戰。
跟楚國接著打的話,他們這些晉國貴族很難進行什麼大建設。
老呂家想要建城的事情,必然還要一拖再拖。
「也許應該先安排勞力挖下水道?」呂武走到半山腰停下腳步,轉身看向了平原地帶,想道:「反正下水道要砌磚,又不是泥糊牆,不存在露天、泡水之類的損壞麻煩。」
關於磚,老呂家每天都有磚出窯。
並且,呂武提供創意,匠人負責研究與實踐,搞出了各種款式的陶管。
有這些資源為前提,城市下水道的建設才有基礎。
不然的話,挖出下水道又難以進行精修,能用幾年?
其實,呂武更想搞水泥。
許多同行輕而易舉干成的事情,到了他這裡卻是被難住了。
簡直悲了個催的!
呂武對下水道的設計,不是挖個小水渠就算完事,更不是埋下幾根陶管。
在他的規劃中,下水道交錯縱橫,最深達到十米,主要排泄通道跟現代的隧道大小差不多,其餘也是能使人進入進行清理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