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頁
現在就是這麼個民情思維,別說是國君,有一個算一個都覺得那句話太對了。
國君沒阻止的另一個理由是,陰氏西征能給他私人帶來好處,再則就是將秦國打趴下對國家好處更大。
中行偃說道:「列國已應邀會盟,君上何時南下?」
今天,國君與在「新田」的眾「卿」開會,要確定的就是什麼時候南下。
已經響應會盟的國家是齊國、魯國、衛國、曹國、宋國、莒國、滕國、大邾和吳國,其中齊國、魯國、衛國和宋國算是幡然醒悟,明白「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的真理。
齊國、魯國、衛國和宋國先前以為大亂之後的晉國不行了,選擇接受楚國和秦國的邀請跑去蜀地會盟,結果齊國和衛國先後被晉國打了一頓,魯國則是被齊國打了兩頓,不是明白晉國依然是大佬,就是知道失去晉國保護自個啥都不是,只能繼續跟著晉國混了。
這一次晉國搞會盟,一來是回應吳國的求助,再來就是向「世界」宣告晉國又行啦。
按照中行偃的提議,晉國需要三個軍團全部南下。
因為呂武又跑去西征的關係,上軍由魏琦來統率,陰氏和魏氏合起來的兵力不能少於三個「師」,不足由中小貴族補齊。
已經確定的是上軍會由魏氏兩個「師」和陰氏的一個「師」來組成。
中軍則是中行偃出動三個「師」,士匄需要出兩個「師」。
下軍的程鄭出兩個「師」,趙武出一個「師」,其餘空缺的編制由中小貴族補全。
「齊君、魯君、衛君皆心有不服,寡人以為需三國執政同往。待列國齊聚『虎牢』,寡人便與諸位南下。」國君對那三個同行很沒辦法,又說道:「楚必知我南下,若楚君率軍而來,如何處之?」
幾個「卿」分別對視了一眼,少不了一些內心戲。
他們聽出了國君要講的潛台詞。
最能打的呂武跑去西征,國君不太確定要南下的「卿」到底能不能打,再來就是擔憂兵力不足。
參與會盟的那些國家???
晉國的小弟之中不是完全沒能打的,只是能打的個別小弟滿心思要取代老大。
所以能打和不能打的小弟,通常只被晉國招呼來喊「666」了。
眾「卿」明白國君還是想要恢復八個卿位,甚至是增加到十二個卿位。
如果沒有晉景公曾經玩過這一套,他們對有多少個卿位不會多麼敏感,甚至會巴不得卿位多一些。
現在嘛?呵呵!
誰都裝作聽不懂國君的潛在台詞,認定說的就是表面的那意思。
中行偃看了士匄一眼,對國君說道:「如楚人要戰,唯有應戰!」
國君皺眉。
士匄則是非常的如鯁在喉,偏偏不能多說什麼。
這特麼!
楚國是一定會湊熱鬧的。
如果真的開戰,戰場就是在老范家的封地,無論輸贏老范家都要吃虧。
只是,一開始「虎牢」就被定義為一個前沿基地之類的定位,士匄無法拒絕在「虎牢」展開會盟。
中行偃會多看士匄一眼,主要是「祭」地那邊還有兩個范氏的「師」,真打起來就是范氏會有四個「師」乃至更多的軍隊參戰。
國君就看向士匄,問道:「范卿有何話講?」
士匄不能慫,甚至要表達決心,說道:「諸家可用我家糧秣,於各處補我即可。」
那沒什麼好說的了。
會議結束,趙武跑去找到韓起,很直接地問道:「今次你守護國君?昂或領軍作戰?」
韓起是「閽衛」,有保護國君的任務,必然是要南下。
而韓氏哪怕不作為卿位家族,一樣需要進行納賦,才不會選擇交物資稅。
趙武之所以那麼問,主要是韓起一旦保護國君就不能實際參戰,韓氏也就不能實際立功。
現在韓氏對趙氏有些彆扭,原因當然是趙武獲得卿位跟韓氏關係不大,另外一個因素是韓厥病重。
韓氏之所以一直力挺趙武,很大程度上是韓厥有執念。
在這麼一件事情上,韓無忌和韓起要說心裡沒想法就是在自欺欺人。
韓起說道:「武,有事直言。」
趙武也就將剛才會議上的事情提了一下,主要講下軍無法滿編,希望韓氏到下軍納賦。
韓起立刻懂了趙武的意思,笑著說道:「無忌亦會南下。」
這個答案讓趙武愣了愣神,很快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保證一般地說道:「定有韓氏立功之時。」
韓起:emmmm!
這特麼,想要尋求更多軍隊的指揮權也能表達得這麼清新脫俗?
韓起不是韓厥,才不會慣著趙武,隨便閒扯幾句,藉口有事要辦也就告辭了。
趙武則是看著韓起離去的背影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寶寶是為了韓氏好,怎麼韓起還不樂意了???
事實究竟是怎麼樣,同樣的一件事情,歷來不止有一種理解方式。
韓起決定的是趙武沒轉變「巨嬰」思維之前,韓氏還是離趙武遠一點,免得一再被抽血。
趙武有一部分是想獲得韓氏的軍隊指揮權,再來是真的想幫韓氏一把。
所以了,國君想恢復八個卿位的設置,幾個「卿」當中的趙武是心裡極度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