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
國君開始進行插手,是不是代表著什麼特殊信號?
然後,羊舌氏自己沒點逼數嗎?
什麼時候「卿」的事情輪到一個中等貴族,尤其是羊舌氏這種要實力沒實力,論影響力只能啃老,拉不出一個「師」的家族來插手了!!?
什麼?
魏氏也插手邦交了?
那能一樣嘛!
魏氏能拉出三四個「師」啊!
這個就是最大的不一樣!
卿位家族中的韓氏,卯足勁又不顧及質量,最多只能拉出一個軍團。
剛剛成為卿位家族不久的中行氏,沒有荀氏(含智氏)的大旗,以本家的實力也就最多能拉出兩個「師」。
從硬實力來衡量,魏氏真的不差。
更不要提,一旦魏氏需要的話,呂武很樂意拉出自己的部隊鼎力相助。
除了陰氏之外,魏氏絕對還有其他的盟友。
而這,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晉國搞成這般模樣,最大的鍋還是要扣在欒書頭上。
只因為欒書又一次打破了卿位的傳承有序。
荀庚病故之後,哪怕荀氏能有一個卿位,該出來的也是荀氏本家,不應該是扛起中行氏的大旗。
偏偏中行氏的實力比較一般。
中行偃每一次還不願意用荀氏本家的力量。
好歹是一個「卿」,屢屢拉出一個「師」來應付,但凡有點實力的家族,誰不會去進行比較?
不用說其餘人了,剛剛崛起的呂武多少也冒出過「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現在的「德要配位」所指的是有多大的身板就干多大的事情。
實力與地位不匹配,造成的就是「德不配位」的局面。
中行偃要是不想動用荀氏的力量,他就該從新軍佐的職位開始干起,不應該一成為「卿」就擔任上軍佐。
幹了插隊的行為,早就惹得其餘「卿」不爽,偏偏還去守什麼自以為是的原則。
搞笑呢!?
這是將其餘「卿」,包括一些實力強大的中等貴族,當成猴子在逗著玩。
也就別怪國君開始不講道理。
而國君指派羊舌氏開始參與卿位家族才能玩的邦交遊戲,又進一步打破了某些既定規則。
等於說,晉國原有的既定規則正在被逐步瓦解。
「嗯???又要出使?」呂武非常驚訝地看著魏相,搞不清楚是個什麼狀況。
魏相頷首說道:「此次需得奔走於魯國與齊國。」
沒記錯的話,國君和欒書都不在,負責看顧國家的是韓厥。
魏相像是知道呂武為什麼而驚訝,說道:「正是下軍將之命。」
呂武心說:「韓厥也開始要搞事啦?」
原來是齊國與魯國因為一個叫「莒(jǔ)」的小國發生了齷齪。
這個莒國其實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國家,長期受到魯國和齊國的壓迫,不得不像是牆頭草一樣左右搖擺。
這一次魯國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了?
他們威脅莒國必須嚴格聽從魯國的命令,立刻、馬上、當即地跟齊國劃清界限。
齊國不知道也就罷了,頂多就是事後再教訓莒國和魯國。
偏偏魯國將事情幹得很粗糙,一開始就被齊國所知道。
現在的情勢是,魯國和齊國的國君都率軍外出,也就是南下去征討鄭國了。
雖然一樣是國君率軍出征,國家的實力不一樣,發生事情後的情況也就不同。
說白了就是魯國已經拉不出多少軍隊。
齊國卻還能拉出足夠的軍隊。
「齊國陳兵於魯、莒、齊三境交界,齊執政控訴魯國不端,若無交代便要討伐魯國。」魏相有些哭笑不得地講了這麼一句。
呂武還是知道齊國跟魯國已經不對付很久了。
這一次齊國找到機會,還是魯國自己送上門的,能放過嗎?
而現在的問題是,晉國帶著一幫小弟再次南下,一旦齊國跟魯國打起來?
不用多想的事情!
魯君黑肱絕對是立刻回師。
要不遲了的話,等魯君黑肱回去,說不定連家都沒有了。
魯國一跑?
齊君呂環肯定也要帶兵回國的。
這樣極可能導致聯軍直接解散!
魏相遞出一冊蓋著封泥的竹簡,一邊說道:「下軍將命我轉交予你。」
呂武接過來,查驗了一下封泥,發現蓋著國君的印璽,心裡一動,想道:「國君將印璽留給了韓厥?」
這是國君對韓厥的信任啊!
沒記錯的話?
韓氏好像也是公族來著。
只是,大傢伙好像都沒有當回事。
韓厥的這一道公文中寫得很清楚,任命呂武為正使,魏相為副使,出使齊國與魯國,解決兩國的這一次爭端。
呂武有點意外,更多的是驚喜。
這年頭在晉國能當使者可不簡單。
代表的是能插手國際事務。
而能插手國際事務,其實就是邁出了踏向卿位的步伐。
呂武當然沒想立即開始爭取卿位。
可是,他很想讓國內與國外習慣陰氏的存在。
魏相不知道呂武在想什麼,笑著說:「下軍將言及你乃天下第一,必使齊、魯不敢造次。」
呂武聽懂了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