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這是聯軍內部出現的大問題。
秦軍那邊更離奇!
多國聯軍已經成功地拔除了「涇陽」這座城池,也將涇水東岸野外的秦軍消滅大半,圍著「麻隧」就要進行總攻擊,「麻隧」城頭卻是掛起了白幡。
原來是秦國的國君贏容(秦恆公)病死軍中。
他早不薨晚不薨,等雙方要決出最終的勝負才薨。
這就讓聯軍很為難,晉國的君臣很難受了!
現在講究的是國喪不戰。
秦恆公一薨,秦軍掛出了免戰牌,聯軍再想打也不能繼續打。
甚至,晉國的國君,還有其餘國家的國君,一些國君沒來的國家,得到秦人那邊的邀請,不親自去也要派出使者,前往秦人那邊意思意思地哀悼一下。
結果是「新軍」渡過涇水,來到「麻隧」這邊的戰場,看到的是「麻隧」滿城白色,聯軍這邊士氣看著莫名低迷。
一直吊在「新軍」後面的秦軍,他們倒是沒敢過涇水,停在涇水西岸的「侯麗」了。
趙旃和郤至剛到就被欒書召喚了過去。
其餘「新軍」需要自己找個地方駐營。
呂武來時看到「麻隧」掛起白幡,又見己方士兵滿臉沮喪,有那麼些被搞得發懵。
各自回去找了爹一趟的魏相和韓起回來,他們將打聽到的情況說了一下。
「不打了?」呂武有些錯愕,說道:「只待奮力一擊便要全殲秦軍主力。此時罷戰?」
魏相訝異說道:「秦君薨了,如何再戰?」
韓起一臉的贊同。
晉國出動了中軍、上軍、下軍和新軍,喊來了八個小弟;秦國傾國而出。
雙方合起來徵召了至少二十萬戰兵,加上數量更多的輔兵,一場幾十萬人的戰爭,因為秦君薨在了戰場,打不下去了?
原歷史上,僅是晉國就出動了十二萬戰兵,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的數量沒有記載;秦國這一方則是出動了五六萬人。
在記載歷史時,史官並沒有將輔兵和另外一些後勤人員算進去。
這麼一場勞師動眾的戰爭,隨著周王室派出隊伍進入「麻隧」,註定要畫下終止符。
「虎頭蛇尾啊!」呂武先感慨了一句,才問道:「可知秦軍主力情況?」
韓起說道:「十數萬大軍消滅的秦人,遠不如我『軍』。」
「新軍」光是俘虜的秦人就有七八萬,不用再去算戰爭期間殺了多少秦人。
同時,晉軍從秦國帶回戰利品,等於秦國失去了那些物資。
秦國腹地因為這一場戰場被造成的破壞。
等等很多相加起來,「新軍」給秦國帶去的傷害,難以計數。
正面戰場這邊,五六萬秦軍逃散了一些,有一萬左右在「麻隧」城池裡面,秦君也不是被聯軍殺死。
這好像沒可比性吧?
魏相就很實在地說:「此戰,我等不負晉國父老。」
呂武則是滿腦子怪異思想,暗自想道:「以後兩國交戰,覺得打不過了,自家國君抹脖子就能讓戰爭停止了。」
問題是,每個國君都很惜命的吖!
第159章:大勝後的不測之憂
後續,呂武還聽到了一件挺令人詫異的事情。
曹國的國君姬滕英勇作戰了好幾場,一次出戰被流矢射中脖子,重傷不治薨逝了。
說是重傷沒錯,死因絕對是流血過多。
因為是流矢的關係,只能說曹君姬滕的戰死相當不幸。
在曹君姬滕戰死之後,曹國的軍隊退出了交戰序列,包括晉軍在內的各諸侯國為曹君姬滕進行了舉哀。
可能是因為曹君曹騰級別不夠的關係,「麻隧之戰」並沒有因為他的戰死而終止。
聯軍這邊舉哀了七天。
在這七天之內,秦軍也沒有進攻。
隨後,曹國軍隊成為這一場戰爭的看客,餘下雙方又開始了血拼。
這一次秦君贏容病逝,卻是給「麻隧之戰」帶來了新影響。
秦桓公的爵位與曹武公其實一樣,都是伯爵。
他們的「公」是薨逝後的追贈。
秦桓公會薨逝跟「新軍」殺入秦國腹地有直接關係。
他本來就患病,起先病得不是那麼嚴重,只是難以治癒罷了。
晉國的新軍連續攻克「棫林」和「侯麗」,渭水南岸「戲」和「豪」淪陷被焚的消息也傳來。
秦國才多少座城池啊!
一下子就沒了四座,其中的三座還被放火給燒了?
對秦桓公造成最大打擊的是晉國「新軍」殺進了秦國腹地。
換作「新軍」攻擊「涇陽」或「麻隧」,也就是逼近秦軍主力,造成兩面夾擊的姿態,秦桓公都不會怒急攻心,一下子沒挺過來死翹翹。
秦國雖然有一百八十萬的人口,其實真正屬於有效統治範圍的更少。
他們一下子動用了五六萬戰兵出征,還有數量未知的輔兵,國內真的被掏空了。
秦桓公很清楚一旦腹地遭到攻擊,對秦國的打擊該有多麼嚴重。
不止是人口和物質方面的損失,主要是人心上面的打擊。
秦國一再挑戰晉國,每次都被揍得滿頭包,卻還有心性繼續跟晉國打,沒有心理方面的恐懼。
這一次晉軍殺進秦國腹地,再加上「麻隧」這邊的敗局已定,秦桓公知道以後秦人一談到晉人就不一樣了。